摘要:1960年,李金斗陪朋友去参加北京文艺人才的市招,意外考上。录取通知书寄到家里,却被奶奶撕了,那时候,大众总觉得相声是低人一等的行当。经过师父的劝说,奶奶同意他说相声,可是,难关出现了:前辈们发现他有点大舌头,这说不了相声,除非他下苦功夫、笨功夫。
不同的人生阶段,总是会面对不同的困境,而人生的道路,就是不断突破重围,就像李金斗说的:「关关难过,关关得过」。
1960年,李金斗陪朋友去参加北京文艺人才的市招,意外考上。录取通知书寄到家里,却被奶奶撕了,那时候,大众总觉得相声是低人一等的行当。经过师父的劝说,奶奶同意他说相声,可是,难关出现了:前辈们发现他有点大舌头,这说不了相声,除非他下苦功夫、笨功夫。
于是被说是「大舌头」之后的三年里,李金斗每天早上5点起床,到公园的河边苦练嗓子,3年后,他能够上台了。1986年,中央电视台办了一个相声邀请赛,李金斗和当时的搭档陈涌泉演了一个节目,《武松打虎》,一举成名。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沃尔沃相遇了。1993年,李金斗跟随中国广播说唱团赴台北,举办了一场曲艺说唱艺术专场,结束之后,专门去拜访张学良先生。
张学良招呼他们上车,李金斗印象很深,那辆车很特别,椅子能折叠,所有人能对坐着聊天,很有派头。李金斗问张学良,您这是什么车,够宽敞的。
张学良说,「你记住了,这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车之一,沃尔沃」。
30多年过去了,李金斗买过五辆沃尔沃,一代又一代,不管是演出还是出席重要的场合,他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沃尔沃。他信赖沃尔沃的安全,信赖沃尔沃品牌低调、务实的形象,也喜欢它带来的舒适的驾乘体验。
他也看到了很多和沃尔沃有关的人,正在进行自己的突围,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打破人生壁垒,坚持长期主义,走向新的道路。
文|高笑
编辑|桑椹
做难而正确的事
人得开悟,才能上台阶,车也一样,不断地突围,才能上大舞台,见大世面。就像李金斗说唐晓龙,「看着新朋友守住老手艺,就像看当年我们一样,眼里有光,未来有戏。」
汽车修复师唐晓龙在与「过去」打交道,十年前,他在晚高峰的车流中,遇到了一辆方方正正的旅行车,一辆来自1991年的老款沃尔沃。后来,他买下了它。
这是他第一次收藏老沃尔沃,也是他人生和职业的转折点。
车子需要修理,但它在中国大陆没有销售过,配件也买不到,他只能借着去中国台湾旅游的机会,将所有零部件一件一件背回来。他还修过另外一台老沃尔沃,磨损严重,几经辗转,唐晓龙在北京找到了一位老师傅。后来,越来越多的老师傅被他挖掘出来。
现在,唐晓龙经营着一间专门修复老车的工厂,主要修复经典款沃尔沃。当他做出这个决定时,听到了很多的质疑,比如,与其花时间花那么多钱修一辆老车,为什么不去买辆新车?
为了修复老车,唐晓龙放弃了原有的高薪工作,选择了一条更难的路。但他觉得,这是一件正确的事。
沃尔沃在做的,也是难而正确的事。唐晓龙特意提到,在为第一代XC90修复时,他发现这台十几年的老车没有明显的生锈以及破损痕迹,十分难得。
这与沃尔沃的用料标准息息相关,沃尔沃的零件出品测试标准十分严格,不仅用料造价高,在质量管理上更是坚持严苛标准,历久弥新的用料质感,印证着沃尔沃总是在看不见的地方「下工夫」。
那时候,人们对汽车安全认知并不高,但沃尔沃已经把第三排的安全气囊作为标配了,总是先人一步,XC90引领着每个时代的安全标准,而这也让他看到了一种「不计成本的投入」。
品牌要坚持这些东西,需要承担成本,也要承担影响销量的风险。「你要一直做下去,其实是很难的。」但是,对沃尔沃来说,「难」是可以克服的,「正确」是需要坚持的,做难而正确的事,是沃尔沃一直的选择。
修车的过程很慢,唐晓龙不接急单,一次只修两三台,有时候车主急躁,他就邀请对方来车间看看。慢慢地,很多人从「我多加点钱,你快点给我修」,变成了「我们一起修好它」。
缓慢地修,当然比「加钱快点修」更难,但唐晓龙正在用自己的坚持,让沃尔沃这种「做难而正确的事」的精神,变得为更多人所认可。
年轻时,唐晓龙也买过其他奢侈品牌,但总觉得不是自己想要的,直到接触沃尔沃,才越来越觉得契合。至今,他经手过20多辆沃尔沃老车,其中9台能正常上路行驶。
他说,真正经典永不会退役,它只会被更深刻的需要,所以他能做的事,突破时光的限制,重新修复那些老车,让更多人看见过去,也看见沃尔沃的坚持。
两种美学的相遇
经典需要守护,也需要新生。突围的方式各有不同,有人奔放,有人克制。
李小哈是一位设计师,主要做新中式建筑,花费最久的一个项目,她做了四年。她一直在找一个平衡点:让新中式建筑既保有传统的神韵,又能融入当下的生活节奏。
自我的突围,就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不是冲破什么,而是找到自己的尺度,得到使用者的认可,与当下接连在一起。
这些年为中式建筑与现代性的结合,李小哈越来越深刻地体悟到,中式建筑的美,在于留白,比如徽派原始的白墙青瓦,框架在那里,你不需要挂什么画,不需要特别昂贵的家居,只需要去使用它,逐渐体会到它的包容与舒适。
而沃尔沃XC90身上,有着和中式建筑同样的简洁的美,它有着简洁的线条,优雅的轮廓,以及初看不夺目、却在长久使用中越来越感受到用心的布局设计,通过空间上的「留白」,让乘用者感到舒适。
在这个层面上,追求少即是多的斯堪的纳维亚美学,和中式留白,展示了同样的内核。
而在那些「看不见」的地方,沃尔沃坚持着自己的豪华,在无声处,体现对人的理解与体恤。
它的座舱采用健康环保内饰材质,绝无六价铬,母婴级天然无污染皮革,禁限用物质管控是国家标准的1000倍,目的就是让用户的出行更加地安全、健康。
「要保持克制,设计其实是一个筛选的艺术。」李小哈说。不是无穷尽地堆料,其实,做减法比做加法更难,沃尔沃通过克制打造豪华,是一种更高级的方式,内里是一个豪华品牌不动声色的笃定。
「有时候越朴素的材料,越考验用心程度。」李小哈觉得,这是一种看不见的豪华,不仅是形式上的,在看不见的地方,坚持更高的标准,才是豪华品牌应该坚持的价值观。
开源和长期主义
人生突围的终点,是上台阶,开眼界,看见未来的万般可能。
在高中政治老师刘厚均的课堂上,讲着政治知识点,他会突然播放了一首乡村歌曲,比如《The River》,歌词唱的是:不要困在岸边,要投身激流。
刘厚均坚信「思考比分数更重要」,每节课他都尽力讲些课本之外的知识,帮学生打破认知的壁垒,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他在校内开设的「启眸运动」选修课,从最初六名学生,到后来变成热门课程。
同时,他把自己所有的教学资料上传到B站、网盘,提供给需要的人,这些都是免费的。他愿意把自己的资源,开源给所有人。
过去几十年,沃尔沃无偿分享了包含三点式安全带在内的多项汽车安全技术,并不断免费开源自己的技术,这并不是出于商业的考量,而是出于一个企业对于社会的责任,在涉及到公众的安全领域,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开源的精神,源于一种开放的、对社会负责任的心态。就像刘厚均觉得,真正的富有不是自己有多少财富,而是能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
「坚持做一些又没有钱又累的事情,但是因为这件事情对学生有意义,而且从长远来看对学生有意义,我就会坚持去做,而且不是坚持一年,可能坚持十几年。」刘厚均说。
开源是一种长期主义,是利他也是自我实现。而当一个品牌坚持开源,印证了它内在的价值观:相信自己做的事在时间里有价值。
沃尔沃XC90是陪伴刘厚均长途自驾的车。那年他筹备婚礼,想用沃尔沃当婚车。他在微博私信了沃尔沃中国高管,没想到对方不仅回复,还调来四辆尚未上市的S90做婚车。婚礼当天,四位沃尔沃高管亲自开车到场。
这个小故事背后,是沃尔沃对人的关怀,不靠华丽的言辞,而是在用户的日常细节中,润物细无声的融入关切与呵护。
后来,刘厚均又陆续买了三辆沃尔沃。「不是冲着配置,而是认同它对人、安全、环保的坚持。一个品牌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几件事,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对刘厚均来说,突围,是继续前行的能力,是与未来长久连接的能力。长期主义终究会被看见,而沃尔沃的坚持,也终将被更多人看见和理解。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回望自己的艺术生涯,也回望沃尔沃品牌的近百年历史,李金斗这样感慨。他对艺术的精益求精,如同沃尔沃在汽车安全领域持续深耕。
1970 年,沃尔沃成立了业界第一个交通事故调查小组,对交通事故进行调研,并将数据加入到车型改进工作中,以避免同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如今,沃尔沃汽车安全中心每年都会进行 400 多次碰撞测试,进一步提高用户的出行安全。
每一个改变世界的人,都是长期主义者。「以人为本」的是沃尔沃始终恪守的品牌理念,尊重客观规律,坚守汽车出行最本质的需求——安全,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沃尔沃品牌因此得以穿越一个又一个市场周期,持续突围。
李金斗说,自我突围,本质上就是自己跟自己得较劲。
作为沃尔沃旗下的豪华旗舰型车型,XC90每一代产品都在安全技术上有所突破,不断「首创」先进的安全技术,一次次缔造时代的「安全」标杆。4月15日,XC90即将公开新一代产品,在安全与豪华上不断提升。
这是XC90的坚持,对安全的坚持,对以人为本的坚持,对长期主义的坚持,它必然一次次突围,塑造一个更好的沃尔沃。
来源:是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