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2型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对人体有什么影响?该如何治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3 17:30 1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中的饮食、运动、工作、心理等各个方面,肥胖症、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和其他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中的饮食、运动、工作、心理等各个方面,肥胖症、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和其他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糖尿病正逐渐成为全球社会健康领域日益凸显的重要问题。目前,20-79岁的人近4.63亿患有糖尿病,截止2030年这一数字可能将达到5.78亿,到2045年将增至7.84亿。

如果控制不当,该疾病会损害身体的各个器官,导致残疾和潜在致命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 神经病变、肾病和眼病,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会给全球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据估计,2019年该疾病的相关治疗费用为7600亿美元,到2045年,与疾病相关的费用预计将增至8450亿美元。

有资料表明,到2040年2型糖尿病的相关治疗费用将会达到医疗总费用的40%以上。T2DM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糖尿病的90% 以上。

糖尿病可导致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外周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其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4倍,并使预期寿命缩短5-10年。

T2DM 的发生发展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

由此可见,糖尿病的治疗绝不能仅仅局限于单纯控制血糖水平这一层面,更为关键且紧迫的任务,是要全方位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出现以及进一步恶化。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及胰岛β细胞损伤是T2DM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在疾病的早期,患者体内出现了胰岛素(Insulin,INS),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其主要特征是胰岛素分泌增多,其机制尚不清楚。

随着疾病进展,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出现高血糖状态,进而发展为T2DM。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极易引发诸如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多种并发症。

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残疾乃至死亡,严重损害其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难以承受的巨大负担。胰岛素治疗乃控制高血糖最为关键之手段。

胰岛素是T2DM患者治疗的主要药物,对那些有口服降糖药(OAD)禁忌症的患者,以及服用降糖药后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应用胰岛素可有效地控制血糖。

胰岛素作为一种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药物,在降糖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患者在长时间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低血糖反应、体重增加等不良状况,而且部分患者耐受性较差,甚至临床症状也得不到有效缓解,这给治疗带来了一定挑战。

如何降低副作用,降低胰岛素用量,改善临床症状,一直是T2DM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胰岛素抵抗是T2DM发病的重要催化剂。因此,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功能障碍对预防和治疗T2DM至关重要。

补充维生素D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与补充维生素D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已有大量实验研究,但结果相互矛盾,对于维生素D 在预防和治疗胰岛素抵抗方面的作用还没有达成共识。

部分研究人员认为,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削减罹患糖尿病的风险。有学者对8项研究结果予以汇总,发现补充维生素D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的发病几率。

另一项双盲研究旨在确定维生素D补充剂是否会影响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发病率,结果显示大剂量维生素D补充剂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T2DM风险,但该研究仅包括维生素D缺乏和糖尿病前期患者。

一项糖尿病前期研究表明,连续四周补充800IU/d 剂量的维生素D可减轻胰岛素对高血糖水平的急性反应,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然而,此结果仅仅建立在基线维生素D水平较低时患糖尿病风险升高的基础之上。因此,上述结果主要局限于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人群。

相反,GULSETH等人也研究了糖尿病患者补充维生素D是否会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发现尽管血清维生素D水平显著增加,但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控制并没有改善。

这可能是因为受试者的维生素D水平在基线时已经很高。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对维生素D补充剂的反应相对不敏感,维生素D缺乏人群是否需要补充维生素 D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其他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D可能不会影响外周胰岛素敏感性,一项荟萃分析表明,没有证据表明补充维生素D可改善胰岛素抵抗高危人群的外周胰岛素敏感性。

另一项荟萃分析表明,虽然维生素D补充剂不会影响糖尿病的发病率,但较高剂量的维生素D可能主要对T2DM有预防作用。

上述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可能取决于维生素D的剂量,而且不同人群的情况可能不同,不同人群可能需要不同剂量的维生素D来改善胰岛素抵抗。

研究结果显示,维生素D浓度达到50ng/mL可改善非糖尿病受试者的血糖和胰岛素稳态。使维生素D浓度接近50 ng/mL的最佳方法是每天服用600-4000 IU的维生素D补充剂。

然而,对于是否有必要为普通人群补充维生素D以改善健康状况,目前仍未达成共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补充维生素D在调节胰岛素抵抗方面成效显著,无论是对糖尿病患者,还是对非糖尿病患者,均能起到积极作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利用效率。

针对那些体内缺乏维生素D且处于肥胖或超重状态的成年人而言,适时适量地补充维生素D,能够有效改善他们的胰岛素敏感性,进而对身体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针对肥胖儿童群体所开展的研究进一步证实,通过科学合理地补充维生素D,能够有效降低其体内的胰岛素抵抗水平,同时减少心脏代谢风险因素的潜在威胁,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此外,维生素D缺乏和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持续补充低剂量维生素D或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抵抗,这与研究结果一致。

然而,所有这些研究结果都是基于肥胖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维生素D基线水平较低的情况。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约有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会进展成DN,因此,临床需要通过良好的血糖控制来预防和延缓 DN的发生。

近期开展的多项研究揭示,人体内维生素D若处于缺乏状态,将会对患者的肾脏正常功能造成损害,同时还会显著降低其生存质量,这一发现为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治提供了新的视角。

维生素D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影响DN的发生发展:一是通过对抗RAAS 系统。

维生素D可通过活化后的1,25-(OH)2D3与VDR结合,进而抑制RAAS系统过度激活,减轻肾损伤。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维生素D和RAAS抑制剂联合使用可有效减轻肾损伤。

二是保护肾小球。肾小球内皮细胞、肾小球基底膜和足细胞的功能或结构异常会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蛋白尿进展加快、DN逐步恶化。

而维生素D能和炎症细胞表面的VDR结合,使炎症因子表达降低,从而保护肾小球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减轻肾脏炎症损伤。

此外,维生素D能够与VDR相结合,对蛋白激酶所介导的细胞凋亡予以调节,进而抑制肾小球内皮细胞与足细胞的凋亡。

三是减缓肾小球纤维化。慢性肾病患者RAAS系统过度激活,血管紧张素II升高,TGF-β1通路激活,肾小球细胞外基质蛋白表达增加,加速肾小球纤维化。

维生素D可抑制RAAS 系统活化,转录减少细胞外基质蛋白的表达,从而减缓肾小球纤维化的发展。

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当中,维生素D代谢出现障碍的情况颇为常见,而引发维生素D缺乏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这可能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慢性肾脏疾病肾性蛋白尿可引起维生素D3及代谢产物的丢失,同时,限制膳食摄入、降低光照等亦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

维生素D3联合治疗可有效防治维生素D缺乏,但其临床及远期疗效仍有待于新的RCT及临床验证。

糖尿病所引发的大血管并发症,具体呈现为冠状动脉、脑部动脉以及下肢动脉等关键部位出现粥样硬化现象,这些大血管的损伤会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糖尿病持续的高血糖改变了胆固醇、三酰甘油及其衍生物的代谢,导致血浆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这种持续的血脂异常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维生素D缺乏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一项对67789名糖尿病前期患者和 24311名无慢性肾脏病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水平越高,发生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越低。

美国的一项针对6329名糖尿病患者的独立研究表明,46.6%的患者缺少维生素D(<20 nmol/ml),研究还发现,2056例死亡患者中605例因心血管病死亡;

众所周知,维生素D缺乏与T2DM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其具体机制仍不明确。

尽管流行病学证据表明存在两种相互矛盾的结果,但必须知道的是,由于研究对象种族、地域、个体以及维生素D基线水平的差异,研究对象干预期寿命以及T2DM的严重程度不同,维生素D的干预效果也会收到一定的影响。

此外,关于维生素D对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疗效,有两种相互矛盾的结果,这可能是由于一些维生素D缺乏者对维生素D补充剂的反应相对较差,但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明确造成这一现象的确切原因。

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展试验,探讨维生素D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机理,并评价长期高剂量维生素D治疗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

来源:Mr刘聊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