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谢晨星:节目播出的这一天,深圳正在上海主办一场“百万英才汇南粤”的招聘会。阵容听说是顶配,有华为、腾讯、比亚迪这三大科技巨头,领衔超过60家上市企业,有华润、招商局、中广核、中海油等87家央国企,有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鹏城实验室等等事业单位、科研单位340家
今天上午
“百万英才汇南粤”
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上海站)
正式启动
此次广东省以深圳为主力
携华为、腾讯、比亚迪等
751家单位来沪
组成“顶配引才团”
岗位总数3.5万个
其中年薪50万—100万的岗位超4000个
100万以上的岗位超800个
城市的未来需要人才
人才是城市“合伙人”
本期《晶报10分钟》
邀请了资深媒体人苗凡卒、米鹏民
与晶报记者谢晨星
一起来聊聊城市与人才
广东赴沪招聘阵容顶配
含金量很高
谢晨星:节目播出的这一天,深圳正在上海主办一场“百万英才汇南粤”的招聘会。阵容听说是顶配,有华为、腾讯、比亚迪这三大科技巨头,领衔超过60家上市企业,有华润、招商局、中广核、中海油等87家央国企,有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鹏城实验室等等事业单位、科研单位340家,还有学校、医院……
米鹏民:这次带去的职位有3万多个!
苗凡卒:我看了以后觉得真的是含金量很高。腾讯等企业提供了7000个实习岗位、1000个校招补录。如果家里有大学毕业的孩子,或者说大学在校的孩子,看到这个信息就会知道这含金量有多高,真的是诚意满满。
降低身段求人才
深圳请校友团为毕业生解惑
米鹏民:我这次发现,深圳这次把身段降得很低。还请了老校友团队。
苗凡卒:听说找了上海周边十几所大学的深圳校友会,请每个校友会都去摆摊。
米鹏民:就是让校友现身说法。去了现场还有奶茶、果汁这些小礼物,就像苗老师说的,这就体现了一种诚意。还有到深圳就业的大礼包补贴:新入户本科生1.5万-3万,硕士是5万,博士到了10万以上,最高是540万。还有毕业生来深圳可以免费住15天到30天。确实是希望有更多的优秀人才来深圳。
我看到的数字是,深圳每年接收的新大学毕业生平均数大概在14万左右。你想想看,在百万里面这已经占到了14%。所以深圳这场招聘对整个全省的人才战略布局是举足轻重的。最重要的是,深圳的吸引力,也是广东对人才吸引力的一个典型代表。
苗凡卒:现在很多地方,其实经济还没有完全从低谷里走出来。但是深圳这些企业,它为什么能拿出这么多的岗位?像前不久做的一期《老米说深圳》里面就说到了深圳企业的盈利能力,举例了腾讯、平安,都是盈利大幅增长。所以它不是为了面子,是有真实的实力的。
米鹏民:前两天《老米说深圳》我还聊了一个话题,就是关于人才的问题。到底是人才重要,还是让人才发挥作用的机制重要?如果一个人看中你给的工资到你这来,这个工资能拿多久?能不能如数落袋?这实际上是不一样的。
谢晨星:我曾经采访过一个新加坡留学回来、在深圳创业的博士,他是做人工合成骨,就是人骨替换材质的——人造骨头。我说,像你这种生物医学类的是非常抢手的,你可以选择任何国家和城市,你为什么选了深圳?他说,肯定最吸引的是人才大礼包。跟其他城市非常不一样的是,深圳的兑现是非常迅速,而且是100%兑现,说话算数。
苗凡卒:所以特别希望年轻的大学生、研究生能来到这场招聘会,不光要来投简历,校友会的哥哥姐姐也去了,有什么疑问,多跟他们谈。师兄师姐是不会骗你的!然后高兴了,真的想留下来,深圳入户也很快,网上办理,据说最快24分钟就搞定了。
深圳用“松弛感”
打破外界刻板印象
苗凡卒:我还发现,这次提出了一个口号:“深圳是一个科技感加松弛感的城市”。
米鹏民:这个有点高调了,深圳都敢讲松弛感了?
苗凡卒:这至少说明深圳在努力改变大家对她的刻板印象。可能眼下做不到,但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也是个好事。
米鹏民:深圳的松弛感,已经在不同的细节中开始逐渐地实现。松弛感,实际上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个人感受。松弛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安全感。
谢晨星:我昨天见了一个北京的朋友,他说:“我以前对深圳科技之城、搞钱的城市,就是更多的是这样的一种印象。”然后他昨天就坐在深圳报业集团新媒体大厦下面的咖啡厅里,看着外边在卖报业的网红包子。他当时立马觉得说,深圳其实是一个很有生活气息的、很有松弛感的地方。他说:“我万万没有想到,来到福田中心区,竟然路边就在卖包子,大家都在排队等包子,很有生活。”
米鹏民:最近在开展“新时代深圳文明观念”征集,好多人想都不想就说“搞钱”,好像深圳这个城市除了搞钱,难道就没有别的生活、没有别的内容?我觉得这对深圳这座城市也是一种误读。
苗凡卒:这是最大的刻板印象!
谢晨星:我们采访过救援队,跟他们聊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深圳的生活是很丰富。而且要说松弛感,我们有的是松弛感。我们那么多公园,“公园20分钟”,公园里有那么多人,他们在干嘛?在松弛!只是我们很多时候没有意识到,我们身边还是有很多生活细节的。
深圳城市形象要宣传
对吸引人才非常有必要
苗凡卒:所以这一次在招聘会上,还专门举办了城市形象的宣传活动。我看资料上说请了很多大咖,有知名企业的创始人、院士,现任南京大学副校长的郑海荣,还请了一些学者。我觉得这个事做得特别必要。因为深圳有这种南方人的特点——闷声发大财,别人怎么说我不介意。但到了吸引人才的环节,,如果不能准确地传递一座城市给别人的印象,可能真的会面对很大的损失。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自媒体抹黑有流量,赞美无流量。很多没来过深圳的人,他如果整天在网上刷深圳,推给他的往往都不是一些真实的、全面的、准确的印象。我昨天刚接待以前我在国外认识的朋友,他现在在硅谷。他回来了以后,他问我干什么,我就告诉他,我现在做了一个视频节目,发了几期给他看。他说:“我在YouTube上刷关于深圳的内容,大多数都是一些负面内容。我来了深圳以后,我的感受是,《晶报10分钟》的说法更接近我的印象。”
米鹏民:所以说苗老师刚才讲了,我们开始传递更多的、更丰富的关于这个城市的信息。
苗凡卒:其实就是深圳意识到了这一点——深圳的形象要靠自己,要把这个好好地宣传出去。
深圳的包容性
让每个人都能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
米鹏民:苗老师这句话和我刚才那句说,深圳放低身段,是因为深圳提升了认识。所以身段放低了,这两个相对运动,应该能形成一种更好的共振结果。 我们有时候过于想把深圳和别的城市区别开来,刻意的区别反而是变得刻板起来。
苗凡卒:其实深圳是一个可以容纳各种各样的人群、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生活工作的城市。什么样的人在这里,你都可以活出自己喜欢的方式。
米鹏民:前几天网红“甲亢哥”来了以后,有一位美女教了他一句中文:“来了就是深圳人。”其实这个话作为一种口号,说起来好像是一种单向输出的东西。但因为这是一个陌生城市,更容易消除陌生感。因为每个人都不认为自己是主场。
苗凡卒:对,它没有一个统一的群体标识。对,所以你很容易融入,你在里面就不显得很例外。
米鹏民:所以我说一个城市的包容性也有它的硬件需求。就像这种移民城市、基础性的东西,那也不是随便一个城市就可以复制的东西。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生成。
深圳诚邀人才
你心动了吗?
一起来深圳当“合伙人”吧~
来源: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