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业聚焦人民群众身边事,广泛开展“为民办实事”行动,围绕推动便民暖心服务、守护群众钱袋子、破解金融服务难题等方面,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期间,金融监管总局集中发布一批“为民办实事”举措范例,现公布如下:
监管动态
金融业聚焦人民群众身边事,广泛开展“为民办实事”行动,围绕推动便民暖心服务、守护群众钱袋子、破解金融服务难题等方面,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期间,金融监管总局集中发布一批“为民办实事”举措范例,现公布如下:
推动便民服务方面
北京金融监管局会同地方司法部门指导设立全国首家金融业联合人民调解组织,集合各方力量协同共治,依托金融机构设立249个枫桥工作室,打造“一刻钟”可达的金融纠纷便民调解服务体系,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金融业落地落实。
中国建设银行在河北地区落地全国首例线上继承公证,继承人在中国建设银行柜面向公证机构发出线上申请,通过人脸识别、电子签章等技术实现跨部门数据贯通,公证机构确认无误后,将电子公证书推送回建行,高效实现遗产公证后立等可取。
招商银行在同业中率先推出“五险一金”一站式查询服务,便利群众在手机App上查看“五险一金”余额;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下,实现医保账单查询、公积金提取线上“一语即办”新体验。目前已接入1731项政务服务,年服务用户超过4000万人。
福建海峡银行在全省首创政务金融旗舰店,便利人民群众办理出生登记、医保参保、社保卡申领、养老金发放等126项跨部门高频服务事项时,实现“一表申请、一网流转、一次办成”,年服务量居全省同业首位。
国泰海通证券主动探索优化小额遗产继承服务,2024年将适用账户限额提升至5万元人民币,已累计成功办理小额遗产继承业务近2500笔,共涉及资金近2300万元,切实提升了投资者的便利度和满意度,为行业积累了先行经验。
提供暖心服务方面
天津证监局践行资本市场人民性要求,指导辖区证券法人机构履行社会责任,利用大数据精准提供公益诉讼法律服务,帮助中小投资者依法维护自身民事权益,为强化投资者保护积极贡献力量。
太保寿险配合民政部门在福建地区推出“银龄安居”公益项目,为高龄、独居老人免费上门安装“设备+监护+响应”智能居家养老系统,为困难老人实现零费用守护,从“事后赔付”变为“事前守护”。
平安财险聚焦县域农村高风险路段治理,依托历史理赔大数据,配合交管部门排查18市586个风险路段,捐赠设施、协助升级改造公路,相关路段事故量下降21%,市民道路投诉率下降31%。
微众银行在同业中率先提供听障手语视频服务和视障者专属银行APP,满足听障、视障人群无障碍需求,累计服务视障客户超2.1万位,服务听障客户超23万人次。
守护群众钱袋子方面
广东金融监管局联合地方网信部门制定金融“黑灰产”短视频及直播识别标准,压实自媒体平台审核责任,推动优化审核规则和算法机制,有力阻断金融“黑灰产”信息传播链。
中国工商银行积极探索反诈防控模式,研发“受害人预警和保护模型”,当预警线索出现后,自动对接智能决策引擎反诈平台,触发一体化防控措施,实现警银同步行动,已成功拦截涉及电信诈骗资金超31.5亿元,筑牢人民群众资金安全屏障。
平安银行面向中小学生打造“第九节成长课”品牌课程,通过线上开设直播课,线下设置流动书屋,开展银行现场研学实践,帮助青少年学习掌握金融知识和反诈常识,累计触达200万人次。
宁夏黄河农商行牵头19家市县农商行,建立覆盖宁夏各市县的“机制化协作+技术赋能+全流程防控”常态化智能防非反诈工作机制,实现与公安机关“情报共享、快速响应、联合侦办”,增强基层机构人防、技防能力,合力打造农银条线防非反诈坚实防线。
破解金融服务难题方面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聚焦“机场+口岸”第一站,抓住银行与支付机构两主体,畅通卡、码、币三渠道,优化食、住、行、游四场景,多措并举解决跨境金融服务难点堵点。2025年上半年深圳入境消费达8588万笔、118亿元。相关成果入选国家及省市级营商环境典型案例,作为深圳改革试点经验向全国推广。
湖南金融监管局联合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火眼净金”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涉及银行保险领域的违法广告,“地毯式”查访网点周边、街道社区等人口集中区域非法广告张贴情况,线上线下同步取证,摸排线索,分类处置,破解“小、散、乱”非法金融中介广告治理难题,有效净化市场环境。
保险行业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搭建“车险好投保”平台,整合行业资源,为高赔付风险新能源汽车提供线上化的便利投保窗口,着力解决其投保难问题,努力实现“愿保尽保、凡投必保”。
国联信托配合民政部门在江苏地区落地全国首个特殊需要家庭监护监督试点,推出“自助先行、互助(慈善)共济、民政兜底”的系列关爱信托,围绕优化特殊需要家庭财产管理服务,破解特殊需要人群生活保障难题。
内容来源:金融街15号
来源:中国银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