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年的钟声敲响,热闹喜庆的春节氛围弥漫在大街小巷。在这全家团圆、欢乐开心的日子里,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却比平常更忙。作为在沪剧领域钻研多年的艺术家,今年对她来说很不一样,牛年是她的本命年。而她就像一头勤劳又有韧性的牛,在沪剧传承和发展的道路上努力向前,给观众带
新年的钟声敲响,热闹喜庆的春节氛围弥漫在大街小巷。在这全家团圆、欢乐开心的日子里,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却比平常更忙。作为在沪剧领域钻研多年的艺术家,今年对她来说很不一样,牛年是她的本命年。而她就像一头勤劳又有韧性的牛,在沪剧传承和发展的道路上努力向前,给观众带来一场又一场特别好看的演出,让沪剧这门传统艺术在春节大放光彩。
红装亮相,本命年的忙碌开场
大年初五,闵行区快乐家园慧音剧场里坐满了人,空气中都是观众的期待和热情。茅善玉穿着一身红衣服,红大衣、红围巾和红提包搭配得很好看,整个人都透着本命年的那股子朝气。“我属牛,今年是我的本命年呢!”她笑着跟周围人说,能看出来她特别高兴。
这个本命年,茅善玉的日程安排得特别满。牛年春节,上海沪剧院精心准备的15场演出特别成功,每场都坐满了人,因为观众太喜欢了,只能临时再加一场。2月20号那天,剧院分成两队,一边在嘉定保利大剧院中剧场演折子戏专场,另一边在浦东三林场上演其他精彩节目,场面特别热闹。
从上月底新版《一号机密》开演,茅善玉就一直忙着工作。“春节假期我都没休息,还感冒了,真担心嗓子会受不了。”她这么说,但2月16号和老搭档钱思剑在慧音剧场演《碧海青天夜夜心•赠玉兔》压轴戏的时候,一上台就像变了个人,眼神很坚定,嗓子也很清亮,表演得特别细致,完全看不出来她还生着病。
台下,观众的热情也很高。有闵行当地的老戏迷,还有30位从青浦专门赶来的忠实粉丝。“再远我们也要来看有名的演员演出!”一位戏迷激动地说。茅善玉和观众们亲切互动,跟认识的人热情打招呼,她心里明白,沪剧想要发展得好,离不开观众的支持,特别是年轻观众的喜欢和参与,这是沪剧传承下去的希望。
化整为零,新春沪剧文化盛宴
以前,从2017年开始,每年春节,上海沪剧院都会在上海大剧院给观众准备好看的演出。迎新春交响演唱会、《家•瑞珏》这些节目一场接一场,连续三年每场演出的座位都坐满了,成了上海市民春节少不了的文化享受。可是,因为疫情,去年和今年没办法在大剧院办大规模演出。不过沪剧院没被难住,他们换了个办法,把演出分成小场,送到老百姓家门口,开始了“文化进万家 沪剧贺新春”2021新年慰问演出活动。
每场演出都策划得很用心,年轻演员先上台,他们充满活力,展示着沪剧传承的新力量;然后,像茅善玉这样的国家一级演员出场,用特别厉害的技艺和深厚的功底表演经典唱段,把演出气氛推向最高潮。春节前半段,主要演沪剧经典折子戏,《庵堂相会》《大雷雨》《徐阿增出灯》这些老戏迷看多少遍都看不够的传统剧目一个接一个上演,熟悉的旋律、精彩的剧情,让老戏迷想起很多以前的事;《家•瑞珏》《日出》这些新创折子戏的唱段也很不错,新的元素和传统的韵味搭配得很好,让观众眼前一亮。为了让演出内容更丰富,青年演员还专门重新排练了《少奶奶的扇子》《石榴裙子》等经典唱段,给老剧目带来了新的活力。
从2月22号开始,演出阵容变得更强大,《雷雨》《一号机密》《金绣娘》等大戏在逸夫舞台、美琪大戏院一场接一场地上演,让春节后半段的沪剧热一直持续。
沪剧院的演出不只是在市中心有,浦东、金山、闵行这些远郊地区也能看到。2月21号下午,演职人员一大早就出发去金山区海阔•东岸文化创意产业园。“我们演员从小过年就是这样,大家休息的时候,就是我们沪剧院最忙的时候。”茅善玉感慨地说。本来计划春节只演四五场,多亏上海农商银行帮忙,演出变成公益的了,场次一下子变成原来的三倍。农商银行的人说,帮着传播文化是企业应该做的;对沪剧院来说,不管观众有多少,坚持把沪剧文化传下去,把快乐带给每个家庭,是他们一直坚持的想法。
坚守品质,探寻破圈新路径
为了做好防疫,今年所有演出的观众人数都有限制。但不管是在只有几十人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还是在几百人的剧场,演员们都特别敬业。他们坚持带着乐队现场伴奏唱歌,不管到哪儿都带着字幕机,就是为了让刚开始接触沪剧的新观众能看明白,让更多人能轻松走进沪剧的世界。
2月15号,在徐汇区息村居委会演出的时候,演职人员和观众人数差不多,舞台离观众很近,就像一场专门为大家准备的小型音乐会。观众们看得特别入迷,都喊着过瘾,还说下次还要看。茅善玉说,来看演出的观众各种各样,有很懂戏的老戏迷,有家长带着孩子来感受海派文化的,还有家政阿姨、保安、清洁工等外来务工的人。在新华街道演出的时候,有个留在上海过年的清洁工,不太懂沪语,但是靠着字幕机和演员们生动的表演,不但看懂了剧情,还看得特别开心,还说下次有沪剧演出肯定还来。这让演员们特别受鼓舞,更坚定了传承沪剧的想法。
慧音剧场演出刚结束,茅善玉就马上和同事们商量元宵节汾阳路150号的活动。“除了唱戏,还能有点别的好玩的吗?比如猜灯谜、做个牛的小玩偶、搞个直播什么的……”她一直在想办法让沪剧被更多人知道。在她看来,沪剧一方面要在剧场一直推出质量高的好剧目,把艺术基础打牢;另一方面,要积极找新的办法,多和现代生活结合。“六月沪剧艺术节,我们计划在东方明珠塔下办校园大赛这些活动,过完年就得赶紧和学校联系;还打算和黄浦江邮轮合作,开发新的文旅演出项目。牛年,上海沪剧院要像黄牛一样勤劳努力,让沪剧真的火起来,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叫好。”
在这个牛年春节,茅善玉和上海沪剧院用一场场特别好看的演出,说明了他们对沪剧的热爱和坚持。他们在传承沪剧的路上一直探索、大胆创新,让沪剧这颗海派文化的闪亮明珠,在新时代发出更迷人的光。相信在他们一直不放弃的努力下,沪剧的未来肯定会更好,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沪剧的奇妙世界,感受这门传统艺术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内涵。
来源:奇妙圆月x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