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2026款腾势N9千人规模发布会:腾势必须乘势而上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9 15:31 1

摘要:2026款腾势N9的发布会,媒体邀请规模达到了1500人。到现场的时候,我就发现这肯定是一场千人规模的发布,只是没想到,居然会有这么多人。

2026款腾势N9的发布会,媒体邀请规模达到了1500人。到现场的时候,我就发现这肯定是一场千人规模的发布,只是没想到,居然会有这么多人。

一定有人会问:为了一个年款车型,腾势如此大张旗鼓,值得么?

然而从营销的角度我可以很肯定的回答你:用这样的发布来造势,才能让品牌在相对声量较低的时候,乘势而上。

首先,我们来看2026款腾势有什么改变:

1、新推“紫瑢金、蓝辰银、绿华银”4款双色车身和“霜云茶”单色车身。

双色车身就是之前成都车展上D9发布的同款,经过了15年资历以上的顶级工匠纯手工打磨,花费成本和时长都是普通车漆数倍以上。选装双色车身的价格,则从3万元降低为1万元。

从几次在现场的观感来看,懂双色车身的用户都知道这个是买了之后贴膜无法达到的质感。腾势从D9开始定制双色车身,其实有助于从视觉观感上,建立“大型双色豪车”的认知。而从这个双色车身的定制价格来说,基本上也属于半卖半送。

紫红蓝绿四个车身色彩,加上近几年非常流行的莫兰迪茶色,比之前稍显常规的黑白银色在视觉观感上明显提升不少。其中我当然会更推荐双色车身,腾势N9在用了双色之后,体量感更强,颇有“双色车身林肯领航员”的味道。

2、 新增了“金山棕”内饰色。

这个棕色类似于D9上大家熟悉的那个色彩,高级家居氛围感极强。之前N9只有黑白两个内饰颜色——白色很多家庭用户觉得不耐脏,黑色则显得有些压抑。

这个棕色在D9上算得上是久经考验,搭配外观会显得整个N9更为优雅、显贵气。

3、整体价格区间保持不变。

此次发布的2026款N9共有尊荣型、尊越型、旗舰型3款车型,官方指导价38.98万元-44.98万元,价格区间保持不变。

很多人对于“为何年款不降价”而感到疑惑,我却认为,这正是腾势深思熟虑的结果。毕竟N9正式上市只有半年,而此次年款也并没有实质上的变化,直接降价是粗暴的操作,也属于“背刺”老车主,这和腾势一直以来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价值观不太相符。

但值得注意的是,腾势还是给了N9一个1万元的保险补贴,这个操作和前一天上市的奥迪E5 Sportback可谓是一模一样。相当于基本覆盖了新车的首年保费——用户在计算落地价的时候才有感知,在上市发布的时候确实是没什么感知的。

此外,腾势还赠送充电桩以及选装配置,包括金融补贴在内,总体七七八八送下来还是有些福利权益。但宗旨还是一条——这是一次针对整个车系、基于用户需求的优化,而不是开个发布会搞降价那一套。

在这一点上,腾势立场非常鲜明。

4、新增中配尊越型,指导价40.98万。

比38.98万的尊荣型多出副驾零重力座椅、Nappa真皮座椅、17.3英寸吸顶屏、电动侧踏板和流媒体后视镜。由于价差仅2万,且这五大升级的配置感知度很强,预计会成为三款当中最好卖的一个。

此前,N9仅有两个配置:38.98万元和44.98万元,价差达到6万元,会大大加强用户的纠结:要么太贵,要么感觉配置低了点。所以这次增加了一个中配,想必也是真诚聆听了用户的声音。

发布会后,在我对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李慧的采访中,他说在此之前调研了超过2000组N9的现有用户和潜在客户,对于色彩、对于配置的需求,确实也都是用户们的心声。用了很短时间,在N9上市仅仅6个月之后就做出了调整,可见腾势的体系效率和对于满足用户需求的决心。

5、发布会上涉及软件功能和性能的提升,新老用户均享。

在所有改变当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并不是这些策略调整,而是包括防眩晕在内的一系列功能——都来自于软件的升级,而非最新配置搭载。

而这些功能,对于N9新老客户都会进行全量推送。

这也就是说,这不是一场针对新品的、价格的发布会。而是一场针对所有腾势N9用户的发布会。

而最让我感慨的,则是对于腾势N9易三方技术特征的重新梳理——全系标配易三方,也就相当于这是腾势N9有别于其他“9字系”竞品们最大的独特性。

腾势N9凭什么守着38.98万元的起步价不肯低头,也是因为:全系易三方配得上。

因此,发布会上的重头戏,就是对于N9易三方实力的展现——顺利通过鱼钩测试的时速,达到了210km/h;面对等效11级大风的抗侧风测试,在150km/h时速下,车辆稳稳通过,方向没有任何偏离。

以150km/h时速通过等效11级大风,对于类似大型新能源SUV我是第一次看到实测。而鱼钩测试则是比之前“麋鹿测试”更难的一项标准化动态侧翻评估方法,其名称来源于测试过程中车辆运动轨迹形似鱼钩。

我在网上查找了一下定义:鱼钩测试通过模拟驾驶员高速行驶时突然转向避障(如躲避路面障碍物)并快速反打方向盘的场景,迫使车辆在剧烈横向载荷转移下逼近物理极限,重点评估底盘结构、悬架系统及电子稳定程序(ESC)的协同控制能力。‌‌

时速210km/h通过,腾势N9无疑是目前公布这项成绩的车型中,能力最高者。

而在时速180km/h的高速爆胎测试、冰雪刹停及冰雪弯道爆胎测试的硬核测试中,腾势N9也足以拿下当下市场的实力最强称号:

李斌在去年12月的蔚来ET9发布会上,亲自驾驶ET9进行高速爆胎测试,时速为175km/h。车型价格更低的腾势N9,时速还高出5公里。

更难能可贵的是,相比其他竞品乐于将豪华、超豪华品牌(非竞品)类似车型拉出来给自己垫背出洋相的时候,整场发布会以上所有测试,腾势N9都只有自己——他们对比的是开了易三方相应功能和不开之间的差别,如在抗侧风测试中,不开相应功能在通过11级大风路段时,就会明显偏移原有车道。

即便是在另一条视频当中,在展示带预瞄功能的云辇-A,“通过密集减速带”这个被竞品玩出花的功能时,出镜的车型也被严实蒙住车标,以至于至今我也没有看到有其他媒体报道说“碾压了谁”,而是客观去展示云辇-A在主动调整底盘时对舒适性的拿捏。

除此之外,在一些测试细节上,腾势N9也都力求在基于“只和自己比”的前提下,做得足够精细。比如在鱼钩测试时,车上放置有水杯,水上还漂着一个兵乓球。画面里兵乓球的移动轨迹非常小,从直观画面上,尽量去展示易三方底盘的强大上限。

然而,对于这种极限情况下的展示,总归还是偏于数据化,用户可能会欠缺感知。因此在发布会上,我印象最深的是用户在130 km/h速度下,遇到高速公路地面上前车掉落的硬物造成爆胎,然后N9稳稳继续行驶,用户看到车内警示才去慢慢靠边停车,下车查看,发现除了爆胎外,连轮毂都被击破了。

用户这条现场视频,画质虽粗糙,但却鲜活而生动,也是180 km/h爆胎稳定测试的最佳佐证——易三方不是一个配置,易三方是N9在9系市场中最大的独特性:

基于技术的安全,具备实力的保障。

正如买奥迪要买quattro那样,买腾势N9,买的就是易三方。因为在那些让人眼花缭乱、但实际上拉开配置表的大同小异之下,这才应该是用户选择腾势N9最大的原因。

而包括易三方、云辇-A、天神之眼B、2.0T插混在内,这些最值钱的核心技术,都是全系标配。

这才是理顺腾势N9市场竞争力这副牌的正确打开方式:

于外在,新增的内外饰色彩尤其是双色车身,会逐渐形成一种符号化的共识:会玩儿大车高级双色车身的那个,就是腾势。

于内在,全系标配的核心技术让选择时不需要过分纠结,而是去看自己的需求,从三个配置中选出符合自己生活场景的那个。

于新老车主而言,因为易三方的上限、天神之眼B的上限都会被逐步通过OTA抬高,这款车不管在什么时候买,通过软件升级都可以常用常新。

最难能可贵的是,腾势举办了品牌史无前例超过1500家媒体的发布会,只为了宣布:腾势始终在意的是用户的需求和感受,这场发布会价格不变,尽管会失去关于价格发布的一些惊喜,但理应赢得来自于市场的尊重。

不拉踩、不比较、只谈用户的需求和技术的上限,这,就是腾势的体面。

在发布会之后,我问过李慧:请了这么多人,价格稍微动一动,爆点无疑会更足,销量上的胜算也许会更大。李慧回答我说:

“动价格应该是相对简单的一件事,但却不是长久的事。”

事实上,从今年开始竞争烈度变得极大,也导致车企在营销端出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操作方式。我不去评价这些操作方式的好坏,我始终坚持一个观点:

高端品牌要面向的用户,是相对体面的人。因此,打高端牌的玩家首先要做到的是让自己体面起来。面对短期爆点和流量诱惑,能否用长期打造一个品牌的坚持,去克制自身欲望。

即使面对巨大的生存压力,也不随意找借口去解释自己为何堕入泥潭。

放在2025年,这是相当高贵的品质——况且身后有六部门《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的约束(但这是上周才发的通知,腾势也不可能是临时改稿),希望这样的体面,能够在中国车市成为常态。

当然,腾势也没有把整个发布会的成败赌在对自身产品力的自信上,N9在这场发布会上,官宣的代言人高圆圆——就成了一个流量破圈的重点。

这也让我想起凯迪拉克8月底在麦田里做的那场盛大发布会,当时XT5也同样只是新增了一个配置,并宣布倪妮成为代言人,整个场面之宏大、布景之用心、环节之动人称得上是今年整个豪华品牌中TOP级的发布。

而这些,也正是强大营销思维体现:我认为恰恰是品牌声量较低的时候,一款并非最新车型的发布会,才更应该好好去办、大操大办。

声量不是省钱就能做起来的,所谓的不花钱蹭网络热点,最终能转化成正向声量的案例又有几个?恰恰在品牌缺乏全新车型、但声量明显处于弱势的时候,趁着年款发布,才更容易实现高于市场预期的效果。

毕竟对于全新战略新车,不用花什么劲儿也会有关注度——问题是,你的基础声量决定着战略新车的站位,绝不能指望全新车型发布,能够像平地起惊雷一般惊艳全场。

简言之:新车肯定有用,但作用是有限的。下限在于你的基础声量、品牌在基本面上的关注度有多高;上限则取决于产品力、发布时机、发布策略的综合实力。

一没声量就赶紧推全新车型,我认为是最粗糙的打法。汽车不是数码产品,能够决定胜局的不是一款新车,而应该是把手中的每张牌都打好、更要尽量把每款车都串在品牌这条线上,每一次都不断重复关于品牌的同一个故事。

全新车型,要尽量乘风而上,乘势而起,而不是平地惊雷式操作,一款不行沉寂一段时间再上一款其他的,久而久之,品牌自身的土壤会被不断推翻重来的新车耗干——最简单的结果就是:

用户不清楚你是怎样一个品牌,因为你每一次都在讲不同的车、讲不同的故事。

凯迪拉克和腾势,是在用两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对并不新但很重要的车型进行着重复演绎。XT5是一周年,N9是6个月。那又何妨?这些对于品牌非常正向的声量,最终都会转化在终端进店量的提升,不管他看的是这款车,还是另一款车。

在这个新车推出频繁、周遭过于噪杂的时代,既怕乱发声,更怕不发声。自己不努力,声量是不会自己回来的。

尤其是对于腾势N9而言,作为腾势SUV的旗舰级产品,这一仗的胜负,直接决定着接下来腾势SUV下一步新品的的成败。而N8L迟迟未发,我认为:

就是在等一阵风。并不是靠腾势来托举一款新车,而应该是每一款新车、每一次发声,都在托举整个品牌。

我之所以认为全新车型,一定要尽量乘风而上、乘势而起。一定要尽量避免“平地惊雷式”发布,是因为,那大概率会来的快,去得也快。

这种耐心和定力,我认为也是腾势这个品牌令市场难以轻视的一点。他们如此深耕技术、尊重市场,假如陷入价格和配置表上的争斗,那将是对腾势品牌土壤的耗费,这才是最大的损失。

而乘着N9这场发布会的风,在收获了市场的尊重和用户的认可之后,N8L的脚步,应该不会太远了。

来源:驾仕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