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的郑州市,除了主城区之外,远郊的城区只有惠济区和上街区,然后就是下辖五市一县,可是在古代,郑州市辖区之内的国都级单位和县级单位可是有好几十个的,它们中的大部分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沉淀,逐渐被淘汰。
现代郑州市
如今的郑州市,除了主城区之外,远郊的城区只有惠济区和上街区,然后就是下辖五市一县,可是在古代,郑州市辖区之内的国都级单位和县级单位可是有好几十个的,它们中的大部分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沉淀,逐渐被淘汰。
郑州市境内的古国和国都
先秦时期,郑州市境内有很多的古国,这就产生了很多的国都,当时的国家面积小,所以当时的国都差不多跟现在的县对等。当时郑州市境内有十个古国,其中新郑曾经先后当过郑国和韩国的国都,而京邑又曾经当过郑国的国都,所以满打满算,还是十座大城邑。
在从国都进化成为县城的过程中,有三名参赛者出局,它们分别是:
时国国都厘城
时国是远古时期留下的子姓封国,到了周朝时,原本得到了周王室的认可,可是三监之乱之后,因为姬姓侯国的叛乱,周王室当时是无论看谁都不顺眼,因为时国距离周朝的中心区域太近,所以被整体迁到现在山东境内去了,而国都厘城,被郑国人整修之后,作为北方的一个小城邑处理,慢慢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之中。
祭国国都祭邑
祭国是周公旦第八子姬翔的封国,当时也算是根正苗红,后来被郑国灭亡之后,成了郑国权臣祭足的封地,再往后被韩国占领,因为区位优势不太好,渐渐地退化成一个小镇存在到近代,现在已经并入郑州市区。
华国国都华阳邑
华国是远古时期留下来的小国,被郑国占领之后,华阳邑因为距离郑国国都新郑不远,成为国都新郑的北方门户重镇,韩国定都新郑时依然如此,韩国灭亡之后,失去区位优势,就渐渐地没落了,到了近代已经衰落成为一个小村庄。
郑州市境内古代县城
整个古代史时期,郑州市境内出现了二十多个县城,这还是同一个地点名称不同的算在一起的结果,要不然更多。这些县城经过历史长河的沉淀,逐渐进化成现在的样子,不过这一次,失败的就太多了,下面我们一一列举:
永安/芝田
原本这里只是一个靠近洛河的小村庄,后来宋朝皇室看中了这块地,将自己家的祖坟搬到了这里,成为皇陵之后,那当然是不能再归别的地方管了,肯定要单独设置一个县的,于是永安县就诞生了,这里的百姓主要负责皇陵的维护和修缮,而附近村子的税赋也不用上交,全部都用来祭祀。金人南下之后,把永安县改成了芝田县,蒙古人南下之后,干脆直接把县城给取消了,如今这里有芝田镇存在。
成皋/汜水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大名鼎鼎的虢国国都制邑和虎牢关,后来汉朝的时候设置了成皋县,隋唐时期改名汜水县,而后来因为水患,汜水县因为水患迁徙到汜水河东岸,就有了新的汜水县城。古时候这里是黄河周边水运的重要仓储区,后来黄河周边水运消失,汜水县的地位也下降了不少,近代汜水县因为面积小,人口少,而且平原面积过于狭小,影响发展,所以县城就被撤销了,如今这里有汜水镇存在。
广武/河阴/荥泽
这三个县都是不同朝代为了处理大运河周边的航运事务而设立的县城,近代因为航运消失,又人口少,面积小,所以经过几番拆分合并之后,还是被取消了,如今附近有古荥镇和广武镇存在,而河阴县,几乎什么也没留下。
京县
春秋时期曾经是郑国的都城京邑,秦朝统一天下之后,设置了京县,主要管辖如今荥阳县南部的土地,后来南北朝时期,荥阳县南迁之后,因为面积过小,交通又不行,于是就被撤销了。
须水
原本是荥阳县和管城县之间,须水河边供人休息的小集镇,唐朝武德年间,因为地理位置比较重要,被设为县城,但是后来很快被撤销,近代有须水镇存在,如今已经并入郑州市区。
故市
原本是战国时期韩国市丘君的封地市丘邑,汉朝被封给功臣闫泽赤为故市侯国,后来汉武帝时期,故市侯国被废,便慢慢的衰变了,近代连城池也慢慢的消失了。
清池
春秋时期是郑国的东北方门户清邑,唐朝武德年间因为地理位置优越,被提升为清池县城,后来没多长时间,就又被取消了,如今当地有古城池遗址存在。
苑陵
上古时期是古代苑侯的封地,也是苑侯死后埋葬的地方,所以名字叫苑陵,秦朝设县,后来频繁设置和取消,隋朝取消,唐朝重置时,已经从新郑市挪到尉氏县的境内去了,唐朝后期就取消了,如今汉魏古城有遗址公园存在。
零水/洧源
这是唐朝武德年间设置的县城,零水地理位置不错,洧源则是当时矿产冶炼业的中心,这些战乱时期,因为特殊条件而设置的县城,没多长时间就取消了。
密县
如今的新密市在密县1的位置,密县2的位置,春秋时期是郑国的新密邑,汉朝设县,一直到隋朝县城被洪水冲毁,密县才向西搬迁,原本的地方如今有大隗镇存在。
阳城/告成
春秋时期为颍邑,后来设置阳城县,武则天封封禅嵩山之后,被改名为告成县,宋朝时取消,如今原地有告成镇存在。
纶氏/颍阳
因为处于郑州南部和洛阳沟通的狭窄平原地带,地理位置比较重要,汉朝设置纶氏县,后来改为颍阳县,宋朝之后被取消,如今原地有颍阳镇存在。
来源:小蒋说天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