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癌症高发,和吃太多肉有关系?医生忠告:这2种肉确实要少吃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9 16:08 3

摘要:一大清早,王叔叔在小区门口碰到了老邻居李大妈。李大妈神情严肃:“你听说了吗?隔壁楼的小李,年纪轻轻查出肝癌。医生说和他总爱吃加工肉有关!”这句话说得王叔叔心里一咯噔。想想自己这几十年,每天三餐无肉不欢,从红烧肉、香肠到烤串,样样不落。一时间,他陷入了沉思:中国

一大清早,王叔叔在小区门口碰到了老邻居李大妈。李大妈神情严肃:“你听说了吗?隔壁楼的小李,年纪轻轻查出肝癌。医生说和他总爱吃加工肉有关!”这句话说得王叔叔心里一咯噔。想想自己这几十年,每天三餐无肉不欢,从红烧肉、香肠到烤串,样样不落。一时间,他陷入了沉思:中国癌症高发,这和我们吃的肉究竟有没有关系?现实似乎比许多人想的要复杂得多,肉类,真的可能隐藏着健康陷阱吗?医生又为啥特别提醒“这2种肉”要少吃?特别是第二种,很多人吃得最多,却反而最危险。答案,远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餐桌上的肉类越来越丰富,成了中国人无法割舍的美味。与此同时,癌症却成为中国主要的健康威胁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数据,2020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达到457万,死亡高达300万,均居全球首位。很多人不禁问:难道中国癌症高发,真的和我们爱吃肉有关?

先要明确,肉类本身并不是“坏蛋”。适量摄入瘦肉可提供蛋白质、铁、锌等人体必需营养素。但是,近年来多项顶级医学研究显示,过量食用“某些种类的肉”,特别是加工、红肉与深加工的腌制、熏制制品,与多种癌症的发病——尤其是结直肠癌、胃癌——有着密切关系。

《柳叶刀》多国大型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日均食用超过50克加工肉制品,结肠癌风险提升高达18%。而中国人的肉类消费结构近年发生巨大转变——以红肉为主,特别是猪肉、牛肉加上风味腌制品和各类香肠,比例一再升高。换句话说,若忽视食物种类,陷入“肉越多越好”的误区,风险的确会悄悄攀升。

对照现实生活,不难发现,三餐肉食为主、重口味饮食群体,癌症发病率和慢性疾病的发生概率的确更高。一项覆盖30省的万人健康饮食调查显示,中国城市人群近十年红肉日均摄入量增长了近30%,加工肉制品消费增长幅度甚至超过40%,而蔬菜水果摄入量明显下降。

为何这些加工类、红肉对癌症风险影响大?

这背后有科学解释。首先,加工肉类(如烟熏、腌制、香肠、培根等)往往添加亚硝酸盐盐类、防腐剂,其与蛋白质分解产物结合,能在高温烹饪下产生活性很强的致癌物质“亚硝胺”。而红肉(猪、牛、羊)中血红素铁较多,消化过程易催生自由基,同样推高肠道癌变风险。

那么,所有肉类都要敬而远之吗?医生和权威指南并不认同“全素养生”。但用途不当,品种和量把控不合理,是中国饮食中最容易被忽略的隐患

王叔叔最近到医院体检,特意咨询了营养科医生李主任:“医生,网上都说吃肉容易得癌,我是不是得彻底告别红烧肉了?”

李主任的回答很中肯:“其实,不是所有的肉都‘危险’,而是有两类肉常常被忽视,每天吃、长期吃风险就来了。”到底是哪两种?医生一语道破重点:

第一种:“加工肉类”——香肠、腊肉、午餐肉、培根等

这类肉以咸香为卖点,制作过程中需添加大量防腐剂、保色剂和亚硝酸盐,以保质延长储存期。看似卫生方便,实则亚硝胺等致癌物“隐形杀手”就潜藏在咬下去的每一口。医学统计显示,每增加50克加工肉制品的每日摄入量,结直肠癌风险增加18%,消化道癌症总体风险提升12%左右。更要命的是,许多人对香肠、腊肉等“高风险加工肉”高度依赖,早餐、火锅、快餐“无肉不成席”,不知不觉吃进大量“健康雷区”。

第二种:“高温烹制红肉”——烤串、烧烤、油炸猪牛羊肉

中国人对烤串情有独钟,夜市烧烤烟雾缭绕,气氛热烈。然而,高温直火烧烤时,肉表层易产生多环芳烃、杂环胺等致癌物。研究发现,烤肉摄入频率高的人群,胃癌、食道癌等消化道癌症发病率比普通人高出20%-30%。而且,高温油炸、反复回烧的路边摊肉串,致癌物堆积更多,危害还大于家常炖煮。

医生特别指出:“一般来说,普通人每周红肉摄入总量最好不超过350-500克,加工肉类则建议‘能不吃尽量不吃’。高温烧烤肉,每个月最多一两次为宜。”很多家庭却让孩子、老人长期吃腌制、熏制肉,甚至觉得“肉香才有营养”。殊不知,这恰恰是“忽略的危险”。

别以为“无肉不欢”没事,尤其是肠胃功能较弱、中老年人、三高及有家族癌症史的人群,更要警惕!

吃肉并非绝对的健康禁忌,合理饮食、科学搭配才是黄金法则。医生提出3点可操作性强的建议,让每一餐都远离癌症高危区:

首选瘦肉+杂粮蔬菜,优先白肉、去皮禽肉搭配

优先选择鸡胸肉、鱼虾、鸭肉等禽类和水产类白肉,其脂肪和致癌物积累风险远低于红肉。每周的肉类总量,瘦肉比例占三分之一,杂粮和蔬菜占三分之二。如家里做红烧肉、羊牛肉,量要严格控制,最好配合大量绿叶蔬菜、菇菌类等“一起吃”,既降负担又补纤维。

高温烹饪能少则少,多用蒸煮炖,降低致癌物生成

避免烧烤、烟熏和高温油炸,采用蒸、煮、炖等低温烹饪法,可大幅度降低致癌物的产生。日常买的肉也应尽量现场新鲜购买,加工肉偏咸、偏辣就少选少尝。

加强体检与健康监测,特别关注消化道健康信号

中年后建议每年至少一次肿瘤筛查和肠胃镜检查,发现胃肠道不适、消化不良、黑便等异常,务必及时就医排查,切忌自我拖延。你忽视的1个细节,就是“肉吃多了没事”,但消化系统给的信号绝不能忽略!

专家还建议,全家老小都应养成多样化饮食习惯:一周有2-3天以蔬菜谷物为主食,肉只是“小配角”。多吃新鲜水果及时补充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更有助于降低癌症风险。

结语:科学饮食,让肉回归健康之道

中国癌症高发,和“无肉不欢”式饮食习惯息息相关,但决定健康的从来不是‘吃不吃肉’,而是‘怎么吃,吃什么,吃多少’。加工肉、高温烤肉是“暗藏杀机”,控制好分量方式,搭配杂粮蔬菜,就是你的健康护盾。

别让口腹之欲“偷走”了长远幸福。健康,其实就在每天的选择里。今天开始,不妨从餐桌做起:少吃香肠、腊肉、烧烤,多吃杂粮和蔬果,吃肉选蒸煮炖,健康多一分保障。当然,具体健康状况还需结合个人体质和疾病史,必要时请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评估和指导。本文所述建议,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因人而异,以医生诊疗意见为准。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Continuous Update Project Expert Report 2018.

5.《柳叶刀》.Diet and colorectal cancer risk: an umbrella review of meta-analyses.2017.

6.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Carcinogenicity of consumption of red and processed meat. Lancet Oncology.2015.

7.《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国营养学会.

来源:黄氏说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