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使用AI造谣民生问题引恐慌,AI运用风险再显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3 13:28 2

摘要:近期,一张关于广西南宁燃气涨价的不实信息图片在网络群组流传,引起当地网民关注,纷纷议论燃气价格上涨问题。经当地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查实,确认该信息是由网民郑某通过AI工具发布。经进一步核查,发现是郑某通过使用某AI工具,提出带有“南宁”“燃气”“涨价”等关键词的询

舆情概述

近期,一张关于广西南宁燃气涨价的不实信息图片在网络群组流传,引起当地网民关注,纷纷议论燃气价格上涨问题。经当地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查实,确认该信息是由网民郑某通过AI工具发布。经进一步核查,发现是郑某通过使用某AI工具,提出带有“南宁”“燃气”“涨价”等关键词的询问后,AI工具给予了以上回复。郑某得到信息后,在未核实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将该信息直接截图,发送至互联网群组中。因有关内容涉及民生领域,造成该谣言信息快速传播,引起网民恐慌和热议。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郑某处以行政处罚。

对此,部分网友对于郑某的AI造谣行为表示谴责,另有部分理性网友对AI运用目前存在的风险表示担忧,认为信息时代AI造谣的行为容易误导公众,扰乱社会秩序,必须加以管控。同时关于如何正确辨别信息真实性的问题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思考。

▲来源于网络新闻截图

舆情反响

网民观点

▲微博相关话题评论

舆情观察

天然气作为重要的民生资源,其价格变动直接影响民众生活。在当前中美关关税贸易战的经济环境下,民生问题成为民众的重要关注点,在民生资源方面,任何涉及价格上涨的信息都容易引发恐慌和热议。

此次谣言就是利用了民众对燃气价格的敏感心理,迅速引发传播。焦虑、恐慌的情绪让民众失去了信息真实性的辨别能力。

当前,随着 AI 技术的普及,AI对内容生成的便捷性使得部分网民在获取信息时过度依赖,降低了对信息虚假性可能得警惕的心理,盲目信任AI技术,缺乏对信息真实性的基本核实。AI 工具虽能高效提供信息,但信息的真实性却需要人工考证,目前AI技术的运用还存在事实性偏差、逻辑漏洞或时效滞后等方面问题。而造谣者借助 AI 生成信息并随意传播,却也反映出当前 AI 应用过程中用户风险意识的普遍缺失。如果用户缺乏对信息真伪的辨别能力,容易被由AI生成的不实消息迷惑,被动加入传谣队伍,这对社会舆论场的形成和真实民意的表达容易造成误导,带来不良影响,是一件危险而严肃的事。

此次事件后,政府部门和相关平台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网络谣言的治理力度。一方面,公安机关需要加大对造谣传谣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更多典型案例警示网民;另一方面,网络平台也需要优化信息审核机制,利用技术手段识别和拦截虚假信息,提高信息传播的门槛。法律相关部门需要出台系列规范措施,引导 AI 技术开发者完善技术,提高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加强对用户使用 AI 工具的指导和监管,降低因 AI 应用不当引发的舆情风险。

另外,公众需要更多地关注到AI 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风险,提高对网络信息真实性的重视程度,在面对类似信息时需要更加谨慎。同时,社会各界也要加强对公众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培训,引导网民正确辨别信息真伪,提高对谣言的免疫力。

来源:忻闻访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