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雅辛托斯是希腊神话中深受阿波罗喜爱的漂亮少年,被阿波罗掷出的铁饼误伤而死。里诺斯也如雅辛托斯,可能是被铁饼击中,也可能是被狗撕碎,总之他死了。一位漂亮少年的死意味着什么?联想到人们是在收割葡萄时悲悼他的,他可能与葡萄成熟后植株的枯萎有关:他是漂亮的,就像葡萄使
古希腊人在收割葡萄时,都要唱起悲叹漂亮少年里诺斯去世的挽歌。里诺斯是谁?悲叹他的挽歌又是什么内容?据德国学者泽曼《希腊罗马神话》:
正如雅辛托斯的神话一样,人们喜欢把这样的景象想象为一个被铁饼击中或被疯狂的狗撕碎的漂亮少年,铁饼和狗都象征着毁灭生命的炽热的太阳。
雅辛托斯是希腊神话中深受阿波罗喜爱的漂亮少年,被阿波罗掷出的铁饼误伤而死。里诺斯也如雅辛托斯,可能是被铁饼击中,也可能是被狗撕碎,总之他死了。一位漂亮少年的死意味着什么?联想到人们是在收割葡萄时悲悼他的,他可能与葡萄成熟后植株的枯萎有关:他是漂亮的,就像葡萄使人们的生活美好;他死了,就像葡萄成熟后,葡萄藤就枯萎了;而那击中他的铁饼或咬死他的狗,如泽曼所说,可能“象征着毁灭生命的炽热的太阳”,在这里是导致葡萄藤枯萎的原因。“对一个原始民族而言,没有什么比对大自然生命的枯萎和渐渐死去更值得悲咏的了。”(泽曼《希腊罗马神话》)
如此说来,古希腊人在收割葡萄时所唱挽歌,可能是对生命悲咏。“可能从这样的挽歌中形成了这样一个神话,里诺斯本人在神话中成了一位歌手”(同上)。在挽歌中,里诺斯是歌唱的对象;在神话中,他又成了一位歌手。作为歌唱的对象,他象征着生命;作为歌手,他显然就是被人格化了的对生命的歌唱。
希腊神话中的另一位神秘歌手奥尔甫斯,据说是里诺斯的兄弟,与里诺斯一样有着神的血统:里诺斯是缪斯女神克莉奥与马其顿国王皮埃罗斯的儿子,奥尔甫斯是缪斯女神卡利俄珀与河神俄阿戈斯的儿子。有文艺女神做母亲,使他们不仅禀有音乐细胞,而且兼具诗歌天赋,据泽曼推测,他们也都是诗人:“在流传下来的神秘歌手中,部分毫无疑问是诗歌艺术最古老的收集者和整理者,部分则代表了诗歌艺术的某一流派和创作方式。”(同上)他们作为诗人,作品想必就是他们歌唱的内容。如果说里诺斯的歌声是对生命的悲咏,那么奥尔甫斯又歌唱什么呢?
奥尔甫斯与山林水泽女神欧律狄刻伉俪情深,可惜好景不长,婚礼上的歌声余音尚未散尽,残酷的死神已夺走了欧律狄刻的生命——她与别的女神在原野上散步,被隐藏在草丛里的毒蛇咬伤致死。
从此以后,山林峡谷里就充满了奥弗斯(即奥尔甫斯)痛彻心腑的悲歌,就连森林中的野兽都被他歌声的魔力驯服了,都像羊羔般地跟着他,甚至树木和岩石也都被感动了。(泽曼《希腊罗马神话》)
奥尔甫斯痛不欲生,对其妻的思念使他做出一个惊人决定:前往阴森恐怖的冥府,请求冥王冥后放回他的妻子。他渡过由卡隆摆渡的冥河,走进由三头怪物看守的冥府的大门,来到冥王哈得斯(普路同)和其妻珀尔塞福涅(普洛塞庇娜)的宫殿,竖起阿波罗送给他的弦琴,拨动琴弦,放开歌喉,将满腔的悲痛化作歌声,据说有如下唱词:
因此我恳求你们,可怕而又神圣的死亡之神!凭着这块无比恐惧的地方,凭着你们地界的无限荒凉,把我的妻子重新还给我吧!重新给她一条生命!如果这一切都没有可能,那么请把我也收入你们的死人行列中。(施瓦布《希腊古典神话》)
奥尔甫斯的歌声感人肺腑,使铁石心肠的冥府统治者也为之感动,冥后珀尔塞福涅于是召来欧律狄刻的灵魂,容许奥尔甫斯将她带走,只不过叮嘱他一定要记住:在迈出冥府的大门前,切莫回头看自己的爱人,否则就将永远失去她。但恐惧和爱情使奥尔甫斯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这一看不要紧,只见欧律狄刻悲哀地注视着他,身子不由自主地向后退去,坠入可怕的深渊。
与里诺斯相似,“奥弗斯的名字也包含了同样忧伤的情绪”(泽曼)。他的歌声同样是对生命的悲咏,只不过他所悲咏的是其妻的生命。里诺斯被无情的铁饼击中、欧律狄刻被冷酷的毒蛇咬死,他们所遭遇的都是飞来横祸,同样不测,不依他们的意志为转移,因而同样可以看作他们不幸的命运。如果说里诺斯和欧律狄刻在死亡面前无可奈何,那么奥尔甫斯却不甘心失去妻子,他去冥府索讨妻子的行为,就可看作对命运的抗争;结果失败了,又说明他的抗争是徒劳的,这对他来说也无异于宿命。由此可见,奥尔甫斯的歌声中既有对生命的叹惋,也有对命运的抗争,还有命运的不可抗拒,所以也可以说是在歌唱命运,而作为歌手的奥尔甫斯,就可以看作被人格化了的对命运的歌唱。
写到这里,本文的问题本已得到回答,但奥尔甫斯的故事并没有终结。如果古希腊历史上真的有过奥尔甫斯这样一个人,那么他作为一名歌手,远不如作为一位宗教领袖更加真实,因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奥尔甫斯教是古希腊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神秘宗教,对希腊哲学和基督教都曾产生过重要影响。
奥尔甫斯教大约脱胎于巴库斯教即酒神教,却又离经叛道,所以在神话传说中,奥尔甫斯死于酒神巴库斯(狄奥尼索斯)的狂热信徒之手。据说,从冥府回来的奥尔甫斯万念俱灰,终日在色雷斯的山间游荡,不久后的一天夜里,被疯狂的巴库斯的女随从们撕成碎片。奥尔甫斯据说生活在荷马(公元前9世纪)之前,而奥尔甫斯教在古希腊有迹可寻不会早于公元前6世纪,可见奥尔甫斯教出现在奥尔甫斯身后,并非奥尔甫斯所创,而以奥尔甫斯的名字命名,只能说与奥尔甫斯的神话传说有关。那么,奥尔甫斯教是一种什么信仰,与有关神话传说有什么关联?据罗素《西方哲学史》:
无论奥尔弗斯本人(如果确有其人的话)的教义是什么,但奥尔弗斯教徒的教义是人所熟知的。他们相信灵魂的轮回;他们教导说,按照人在世上的生活方式,灵魂可以获得永恒的福祉或者遭受永恒的或暂时的痛苦。
仅此已不难发现,奥尔甫斯教有一种与佛教相似的观念,那就是生死轮回的观念。这种观念源于古埃及,通过克里特岛而影响了希腊,与印度教和佛教暗合,或者说所见略同。由于佛教的传播,类似观念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而国人正是作为一种宿命论看待的。
那么,奥尔甫斯教与有关奥尔甫斯的神话又有什么关系呢?奥尔甫斯教有种出世倾向,“对于奥尔弗斯的信徒来说,现世的生活就是痛苦与无聊”(罗素《西方哲学史》),正如神话传说中的奥尔甫斯是不幸的,他的歌声中透着浓重的忧伤情绪;也许正因为神话传说中的奥尔甫斯去过冥府,相信生死轮回的奥尔甫斯教信徒于是将他奉为“教主”,也正是根据这一点,英国古典学者伯奈特说,“这位奥尔弗斯本人曾进入过地狱,因此他是一个稳妥的引导者,能够使脱离了躯壳的灵魂在另一个世界里渡过种种危险”(同上)。
在神话传说中,奥尔甫斯之所以受到酒神的侍女们仇视,据说“妇女们痛恨这位歌手,因为自从死掉妻子以后,歌手就断绝了跟所有女人的友谊”(施瓦布《希腊古典神话》),而奥尔甫斯教对酒神教的改革,就有种禁欲主义倾向,“以精神的沉醉代替肉体的沉醉”(罗素《西方哲学史》)……所有这些说明,奥尔甫斯教虽然不一定由奥尔甫斯创立,却与奥尔甫斯的神话密切相关;作为歌手的奥尔甫斯,其歌声确曾在人类思想的长河中回响。
【作者系列文史随笔《野狐禅随笔》第一集、第二集出版。连同此前出版的《我眼中的风景》,至今已出版系列及二级系列合集《春秋论》《死生论》《不死论》,合计九十多万字。】
来源:时间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