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秋意渐浓的九月,走进成都市双流区黄水镇桂花社区的玉米示范基地,一台加装了专用杂粮割台和改良脱粒滚筒的新型收割机正在田间匀速前进。它不仅实现了收割直接脱粒,减少了烘干环节,更将每日收割效率从70至80亩提升至100亩,成为今年玉米秋收的“主力军”。
在秋意渐浓的九月,走进成都市双流区黄水镇桂花社区的玉米示范基地,一台加装了专用杂粮割台和改良脱粒滚筒的新型收割机正在田间匀速前进。它不仅实现了收割直接脱粒,减少了烘干环节,更将每日收割效率从70至80亩提升至100亩,成为今年玉米秋收的“主力军”。
专用杂粮割台和改良脱粒滚筒的新型收割机
9月18日,双流区市级农机现代化发展项目——农机化试验示范培训会于该基地顺利召开,系统展示了玉米全程机械化与绿色循环利用技术体系,为推进双流区农机现代化提供了新样本。本次培训会由双流区农业农村局农机推广中心、双流区智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联合主办,四川瑞牧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办,共吸引50余名种植大户与合作社代表参与。
培训会全面呈现了玉米从选种、播种、收获、烘干、脱粒,再到玉米芯资源化利用的全链条机械化解决方案。尤其在果穗烘干和脱粒环节,通过精准调控设备温度与时间,大幅降低了破碎率;玉米芯经粉碎后可加工成生物质燃料,实现了附产物的资源化利用,既减轻污染,又提升经济效益,构建出绿色循环农业新模式。
双流区农业农村局农机推广中心负责人表示,在玉米机械化收获过程中,通过优化作业条件、调整设备参数、提升操作水平,有效减少了因籽粒遗漏、破碎和清选不净造成的产量损失,既提高了作业效率与质量,也推进了规模化种植,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并有助于耕地地力提升。
“以往只能用传统水稻机收穗,再经过烘干脱粒,现在新型收割机可直接脱粒,每天还能多收20多亩!”四川瑞牧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涛告诉记者。作为项目实施主体,该公司今年种植玉米800余亩,依托全程机械化生产,预计亩产可达400公斤,每亩收益提升超过百元。
四川瑞牧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涛
近年来,双流区持续推动农机现代化发展,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2020年至2024年期间,全区补贴机245台,总补贴资金达697万余元,;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与配套机具;发展11家农机服务组织,创新“三代六统”社会化服务模式;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小田变大田”,极大改善了机械作业条件。在区农业农村局的引导与支持下,通过整合资源建设智慧调度平台,组建双流区智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农服中心在局统一规划下推动成立了农业机械化服务协会、开展农机技能培训、制定作业标准开展农机技能培训,制定作业标准,拓展金融保险等延伸服务,持续优化农机作业条件与服务能力。
本次培训会不仅现场演示农机操作、解析关键技术,还组织专家与种植大户面对面答疑。双流区智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扩大农机化试验示范范围,推动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智能农机应用等新模式落地,进一步提升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推进复耕地玉米机械化生产及附产物利用,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双流区现代农业向集约化、标准化、绿色化迈进。
来源:珊瑚社三农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