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蜜雪冰城还便宜!“3 元健身房” 火了,社区合作破解高成本难题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9 14:47 3

摘要:在上海这个时间就是金钱的城市,当一杯普通的咖啡都要二三十块的时候,如果有人告诉你,健一次身最低只要3块钱,你多半会觉得这是个玩笑。

在上海这个时间就是金钱的城市,当一杯普通的咖啡都要二三十块的时候,如果有人告诉你,健一次身最低只要3块钱,你多半会觉得这是个玩笑。

可上海一家名为“九回体育”的健身房,就打出了“上午场3元/小时”的惊人价格,甚至比蜜雪冰城的柠檬水还便宜。

两年前,播客“翻转体育”的主播施骅伦最初在外滩发现它时,也觉得这不过是又一个打着“共享”旗号的商业项目,因为低到离谱的价格看上去总有种“随时会跑路”的感觉。

而在健身行业,房租成本历来是压在经营者头上的大山。

一家健身品牌的加盟商Alex曾算过一笔账,如果是核心商圈的健身房,一个月的租金就可能高达20万元,再加上教练工资等支出,成本极高。

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像乐刻这种主打性价比的品牌,月卡也要小200元。

从这个角度看,九回体育的模式就堪称巧妙了。

创始人之一的罗伟舜介绍,他们的场地由各区相关部门提供,属于全民健身的公共区域,九回体育负责改造和运营。

没有了租金成本,价格自然就能降下来。

但“零租金”不等于“零成本”。

罗伟舜和记者算过一笔账,在没有租金的情况下,每个健身房的前期投入依然需要30万到40万元,这笔钱主要用于场地装修和器械采购。

对于一个只有20人的初创公司来说,这笔投入并不算小。

此外,健身房的器械属于高频使用的耗材,日常的运营和器材损耗成本,每家店每月也要2000元左右。

虽然单店月营收能达到1.5万元,实现了罗伟舜口中的“小赚”状态,财务模型也比大面积亏损的商业健身房健康得多。

其实,九回体育的生意,最早是从共享球场开始的。

早在2017年的时候,几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就发现社区公共球场普遍存在管理混乱、设施差的问题。

于是,他们就萌生了用无人化智能设备来运营球场的想法,并成功与上海静安区达成了合作。

这个模式很快取得了成功。到了2025年,九回体育在上海和长三角地区已经拥有了206个共享场馆。

既然在球场上已经有了如此成熟的经验,将这套无人化、低成本的模式平移到健身上,理应是驾轻就熟。

但罗伟舜却称,“健身房要难多了”

球场大多是社区建好的现成场地,但健身房的选址却是一门大学问。

施骅伦曾提到,上海西站附近的一家门店,虽然设计得“别有洞天”,但因为位置不靠近居民区而生意冷清。

罗伟舜也承认,前期扩张中暴露出的选址问题,是导致部分门店经营不佳的核心原因。他们理想的场地是200到300平方米,周边居民数量要足够多,交通还要便捷。

不仅如此,健身房改造的复杂性也远超球场。

球场运营基本可以“零成本”进场,但健身房不行。

罗伟舜至今记得第一个自负盈亏的健身房,那是个跨国采购会展中心的一个夹层空间,原本铺的是大理石地面,但之后必须全部改为健身房的专用材质。

而且,还要做统一的室内设计、布局动线规划、确保空气流通等等,这些都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投入。

这正是其难以快速扩张的制约因素。

不过,“上午场3元/小时,下午场6元/小时,晚场9元/小时”,这套从2018年第一个社区健身房就开始沿用的定价体系,再加上无人打扰、零推销的“i人友好”环境,迅速为它赢得了一批忠实用户。

但市场永远是动态的。

当九回体育在2022年抓住社区健身的流量红利,一年开出20多家门店时,整个健身行业却正处在“冰冻期”。

而到了2025年,形势再次逆转。

“我们发现今年好多商业健身房也开始卷价格,”罗伟舜的话语中透着无奈,“有的健身房做了60元的月卡,按天平均下来比我们还便宜。去年我们还敢说自己是全国最便宜的健身房,但今年已经没这个底气了。

当传统健身房为了生存也放下身段,用更激进的价格战来抢夺用户时,九回体育单一的价格优势就被大大削弱了。

面对这种局面,九回体育果断收住了健身房业务的扩张节奏,将公司的资源权重重新调回了更为稳固的球场业务上。

来源:小芳医学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