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逼近, 比焦虑更需要警惕的, 是头脑空空的“无聊”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3 09:38 1

摘要:大多数技术都会在取代一部分岗位上的人类员工的同时,创造一部分新的就业机会,例如,流水装配线彻底改变了汽车工业——从工匠手工组装昂贵的汽车,到普通工人制造更多的平价汽车。可是,AI却与此不同,它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接管人类的工作任务,这会直接导致人类就业机会的减

大多数技术都会在取代一部分岗位上的人类员工的同时,创造一部分新的就业机会,例如,流水装配线彻底改变了汽车工业——从工匠手工组装昂贵的汽车,到普通工人制造更多的平价汽车。可是,AI却与此不同,它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接管人类的工作任务,这会直接导致人类就业机会的减少。而且,AI并不会仅仅局限于单一领域的技术,它会“入侵”各行各业。

作者:朝乐;本文来源:“童行书院”(ID:tongxingplan),童行书院是为3-12岁孩子提供系统性通识教育的课外学院,致力于成为儿童通识教育的引领者。如果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比起失去工作,对于人类来说更为不幸的是失去人生的意义,所以人类在精神层面遭遇的挑战同样值得关注。 未来,人们将看到,在其毕生扎根、钻研的工作中,自己会被AI算法和机器人轻而易举地超越。 ——《AI未来进行时》

AI越来越近的时候,焦虑迷茫的,怕不是教育孩子的问题,而是父母自己的就业。各行各业的人们就像农场里的火鸡,战战兢兢,不知道哪一天,感恩节就要来临。

失业之后,我异常羡慕生活在小树林里的那条小黑狗。每次中午跑步、周末散步的时候,我都能在小树林里看到它。

它不用跑去小树林外社交。来小树林遛狗的人不少,小黑狗每天都有玩伴。它会在某个固定的时间来到树林边张望,等待狗朋友的到来。像极了我以往翘首以盼周一例会。

我羡慕它固守在一块区域,就可以缓解无聊。工作对我来说,就像是小黑狗的小树林,工作可以让人每天和同事交往,自然就缓解了无聊和孤独。

我失业在DeepSeek出现的前两个月。但DeepSeek出现后,再想找一些事情来做就变得更加艰难,困难并不是找不到事做,而是觉得如果做一些之前做的事情,毫无意义。

DeepSeek三两下就能写好一篇高水平的文章,我哼哧一两个星期写一篇,质量好不好另说,时间上的花费就没什么意义。

在没有找到新目标、没有意义感的时候,感觉到更多的,不是焦虑,反而是无聊,好无聊。

什么是无聊呢,为什么会感觉到无聊呢?

当我们想要投入精力却无法做到时,那种头脑空空的感觉,就是无聊。 ——《我们为何无聊》

一、无聊之后,

一些很难用理性来解释的事情就发生了

当你看到一个人因为失业很无聊的时候,你也许会很不客气地说,你这就是闲的,找个班上就不无聊了。

咱们平时也会这样说孩子,你看你闲的,不会多看看书、做做作业,哪怕出去玩呢。

无聊很容易找到它的出口。用心理学家的话来说,人类就是认知吝啬鬼,无聊的时候,会做一些不耗费心智,很容易做的事情。

方便的娱乐的出现,可以轻松占据人们的无聊时间。我看完了很多喜剧综艺,甚至还追了一部40多集的古偶,我真是太无聊了。

人越无聊,钱包越瘪。我对家进行了断舍离,扔了旧的,又买了新的。我参与了每一个购物节,双十一、年货节、焕新节、女神节,以致信用卡一再想给我提高额度。

无聊让人发胖。无聊的日子里,我专心于每天吃什么,特别容易饿,还吃嘛嘛香,肉眼可见地胖了,在我一周五天坚持跑步的情况之下。

无聊太难受了,总想做点什么,哪怕选择被电击。有人做了这么一个实验。让被试坐在一个空荡荡的房间,陪伴他们的就只有脑子里的一些想法(有点像关禁闭)。实验开始前,实验者给了被试一个选择,要么接受电击,要么安静地坐着。

实验者提前让被试感受了一下电击的力度。被试们坚称自己绝对不会去主动接受电击,没人会疯到愿意无缘无故被电那么一下。

结果是,在实验的时候,被试觉得干坐着太无聊,有三分之二的男性和四分之一的女性,选择了至少一次电击。有一位男性在十五分钟内电击了自己190次。

无聊之后,一些很难用理性来解释的事情就发生了。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剥蒜,会花将近两个小时剥蒜。问题是,我有剥蒜的机器,几秒钟就可以搞定。

如果很多人止于无聊,让无聊继续发生,会有更坏的事情发生。

最近的一项社会学分析表明,仅仅追求和平是短视的做法。想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战争,我们必须确保人们能够主导自己的生活并找到意义。否则,无聊就会大行其道,催生对暴力的迷恋和对战争的歌颂。 ——《我们为何无聊》

二、无聊的预警

意义的指引

“闲得慌”太能代表“无聊”的含义了。一个人闲得厉害,想做点事,也知道有很多事要做,但就是没有动力,这才会“慌”。

“闲得慌”跟“饿得慌”一样,是给人们的一种行动信号。无聊是大脑饿了,大脑想要一些精神上的投入。无聊告诉我们目前正在做的事已经不再吸引人、不再有意义,它提醒我们寻找新目标。

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为什么要去做这件,而不是做那件,这就是需要一件东西的指引,那就是“意义”。

“意义”在生活中用过度了,会让人产生一种条件反射式的反感。但是,我们的大脑本能地喜欢着“意义”。即使是看着天上毫无规律的白云,也想它的“意义”,“你说这云像不像一颗心,像不像不匹马”?

关于意义,我们还会想起那个古早的故事。

同样是在盖房子,一个人认为盖房子就是工作,干完拉倒,所以盖房子对他来说就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另一个人认为自己盖的是一个教堂,所以干的时候很开心,因为他有使命感。

这是一个老掉牙的故事,心理学研究者给了这个故事一个科学的注脚。

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经典实验。

研究人员把酒店打扫卫生的服务员分成两组,对其中一组什么都没做,让服务员正常地打扫卫生;让另外一组参加了一次培训,告诉他们铺床单、拖地的动作,相当于在健身房里做了多少运动、可以减少多少卡路里。

结果是被培训过的那一组服务员普遍减肥了。对他们来说,工作不再是枯燥的、无意义的重复,工作就相当于减肥。所以,他们在工作的时候,动作幅度普遍变得更大。而另外一组,还是老样。

所以,你看一个简单的意义赋予,就能让人们的幸福感提升。有时候,我们会用“使命感”来对工作提出要求。不过“使命感”这个词太大,反而会压得人更加没有动力,更加觉得自己的渺小。“意义”这个词就好太多了。

前面我提到自己闲得慌,在那里剥蒜,一剥就是将近两个小时,那是因为我知道如果我不把自己的手给占住,把自己的眼睛占住,怕是又得做一个“认知吝啬鬼”,去看已经看了几遍的喜剧综艺,花絮都看完了。

剥蒜(做腊八蒜),做家务,手上有不太耗费注意力的活,听书、听播客就会格外地专注。

无聊是迷茫,有很多事想做,但是又不知道做什么。而“意义”告诉我们哪些事情重要,可以做哪些事。

三、人生意义的寻找

大型计划的制定

面对生活中简单的无聊,枯燥又不得不做的事情的时候,找到意义还是比较容易的。

这就好比是跑步,我知道的是,只要穿上跑鞋,走下楼就一定会跑步。我也知道,途中会遇到红灯。要停下来等红灯,还是在旁边绕圈等红灯,我都能给自己找到解释。阴天不跑,我有理由;阴天跑步,我还有理由。

跑步中充满了解释,这样也行,那样也行。但是如果没有一个长期的跑步计划,理由或者借口就会全部瓦解,我会很快觉得跑步也很无聊,然后放弃。

人生也一样,在遇到红灯的时候,停也行,绕圈也行,恐怕还是得有一个大型的计划,一个长期的目标。

在临床案例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们注意到,那些经常感到无聊的人的特点在于,他们都没有找到一个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意义的大型计划。并不是说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通过建立一个估值数百万美元的计算机软件帝国或者创建一个慈善组织来找到人生的意义感,但是一些更广泛和长期的目标是有帮助的。 ——《我们为何无聊》

如果一个人长期感觉到无聊,那么他很有可能是“在重要的人生计划上做出了妥协”。杜肯大学的理查德·巴格迪尔深入采访了那些经常感到无聊的人,发现他们始终对自己曾放弃过一些重大的人生计划而耿耿于怀。

四、无聊的启示:重新思考做什么

无聊的特点是,能动性跌到了谷底,百无聊赖,啥也不想干。无聊的人最想要的就是那种做事特别专注的状态,不知不觉时光流逝的满足感。无聊的人,特别想要做一些可以投入其中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对一件事情感兴趣,不是因为它有趣,而是因为曝光效应,做了才会感到有趣。最近在爬山,原因只是因为娃爸说想爬山,但我太无聊了,不想周末待在家里,这几周都是周六爬山,一爬一天。后来我发现,我对山的兴趣一般,对爬山的时候能见到好多人有兴趣,和人搭话感到有趣。

无聊并不会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才可以摆脱无聊。但是它让我们思考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你要做什么才能有意义,才能不无聊?

最后,你来猜一猜,下面两种人,哪种人比较容易感到无聊。

第一种人,专注于行动和改变——他们相信“尽管做就对了”。第二种人,专注于系统地、全面地评估最佳行动方案——他们信奉“做得不对等于白做”。

很明显是第二种人最容易无聊。他们思前虑后,以致无法行动。

【童行书院(ID:tongxingplan)】由世界科幻雨果奖得主郝景芳发起,涵盖科学、人文、艺术、思维4大学习领域,为3-12岁儿童提供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通识启蒙课程,通过探索型跨学科融合学习,让儿童思维宽广,思考深入(think big, think deep)。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蓝橡树家长圈】家长的圈子决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数万家长一起,学习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数百位牛爸牛妈畅聊教育;线上线下家长沙龙提前占座。
长按复制ID, 添加好友, 申请加入

来源:黄白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