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出生于大家贵族,为何前半生潦倒不堪,后半生一路升迁封侯?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3 10:48 2

摘要:在唐朝诗人中,高适无疑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他的身份之谜贯穿了整个历史,令人费解。一方面,据史料记载,高适的祖父高偘是唐朝的开国功臣,被封为平原郡开国公,地位显赫,去世后甚至获准陪葬乾陵。按照唐朝的规制,功臣子孙可以享受特别晋升的待遇,但高家却在高偘之后迅速衰

高适:从落魄贵族到唐朝唯一封侯诗人的传奇人生

#### 一、特殊的身份之谜:出身贵族却早年潦倒

在唐朝诗人中,高适无疑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他的身份之谜贯穿了整个历史,令人费解。一方面,据史料记载,高适的祖父高偘是唐朝的开国功臣,被封为平原郡开国公,地位显赫,去世后甚至获准陪葬乾陵。按照唐朝的规制,功臣子孙可以享受特别晋升的待遇,但高家却在高偘之后迅速衰落。高适的父亲高崇文仅担任地方长史,叔叔高崇德虽曾做过三州刺史,却因牵连朋友犯罪而家族势力一蹶不振。

高适的早年生活更是困顿不堪。《高适年谱》中记载,他曾“客于梁宋,以求乞取给”,一度靠乞讨度日。这与他的贵族出身形成了鲜明对比。后世学者普遍认为,高适的家族可能在唐高宗时期因武则天称帝而受到打压,导致家族势力迅速没落。此外,高适可能并非嫡长子,而是“庶出”,这在古代意味着他无法继承家族的财产和地位,甚至连守丧的资格都没有。这种身份上的尴尬,或许是高适早年潦倒的重要原因。

#### 二、曲折的仕途之路:从科举拒绝者到军旅奇才

高适虽然出身名门,却对科举制度不屑一顾。在唐朝,科举虽是晋升的重要途径,但高适可能因家族没落和庶出身份,认为自己即便参加科举也难以获得家族势力的支持,因此选择隐居并结交名士,等待时机。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五十岁时,他才在宋州刺史张九皋的推荐下,获得了一个小小的丘尉职位。

命运的转机出现在安史之乱期间。高适因早年与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交往,被任命为军中掌记,从此走上军旅生涯。安史之乱爆发后,高适因敢言直谏,逐渐获得唐肃宗的信任。他不仅参与了平定永王叛乱的军事行动,还因战功被封为彭州刺史、剑南节度使,最终在六十一岁时被封为渤海县侯,成为唐朝唯一一位封侯的诗人。

#### 三、文武全才的文学成就:边塞诗魂的壮志豪情

高适不仅是唐朝的军事奇才,更是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他的诗作以雄浑豪放、气势磅礴著称,被誉为“边塞诗魂”。高适的诗歌多描绘边塞的壮丽风光和将士的豪情壮志,如《燕歌行》中“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句,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流露出对将士的深切同情。

高适的文学风格深受其家族武将传统的影响,他将武将的刚毅与文人的细腻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还反映了唐朝边塞生活的真实面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四、友情与命运的交织:与李白、杜甫的复杂关系

高适早年与李白、杜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三人曾一同游历,把酒言欢,留下了许多佳话。然而,命运的安排却让他们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在平定永王叛乱时,高适作为主将,不得不与曾是好友的李白兵戎相见。李白因曾是永王幕僚而险遭杀身之祸,最终因郭子仪求情才得以流放脱罪。

尽管如此,高适与李白的关系并未因此彻底决裂。两人或许因身份和立场的差异而疏远,但高适对友情的珍视却从未改变。他担任彭州刺史期间,曾慷慨解囊帮助落魄的杜甫,杜甫也在诗中表达了对高适的感激之情:“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这种真挚的友情,在唐朝诗坛传为佳话。

#### 五、圆满的结局:唐朝诗人的异数

高适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他早年潦倒,五十岁才步入仕途,却在人生的最后十年中迅速崛起,最终封侯拜相,家族也得以复兴。高适的结局在唐朝诗人中堪称异数。相比之下,李白、杜甫等人都以落寞收场,而高适却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机遇,实现了文武双全的传奇人生。

高适的成功,不仅源于他的才华和努力,更与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息息相关。如果不是这场动乱,他可能终其一生都只是地方官吏。然而,正是这场乱世,给了他展示才华的舞台,也让他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 六、结语:高适的历史意义与启示

高适的一生,是唐朝诗人中少有的逆袭典范。他出身贵族却未能沾光,早年潦倒却从未放弃,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机遇,成为文武全才的典范。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还反映了唐朝社会的复杂面貌。高适的传奇人生告诉我们,即使出身平凡,只要坚持努力,也能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小胡说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