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暑假了,终于可以睡到自然醒、刷到眼干、打游戏打到日夜颠倒了!”——别傻了,那是本科生的剧本,你现在,是个有头有脸、有导师的研究生了!
研一暑假怎么过?过来人的肺腑之言:这个假期,别让你的研究生生活从这里“躺”崩了!
“暑假了,终于可以睡到自然醒、刷到眼干、打游戏打到日夜颠倒了!”
——别傻了,那是本科生的剧本,你现在,是个有头有脸、有导师的研究生了!
研一的暑假,虽然没有“学校统一安排”,却是你研究生三年中最重要的分水岭之一。在你还没察觉的时候,这个假期已经在悄悄决定:
你能否成为科研猛人or实验咸鱼毕业时能否从容找工作or哭着二战考公你是“师门之光”or“导师噩梦”作为一位读研三年、熬夜无数、论文改到心梗边缘的“过来人”,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研一暑假怎么过,真的很关键!
一、放不放假?导师说了算,但你得有“脑子”
首先,问问自己:你是“自由人”还是“科研牛马”?
如果你导师人美心善,暑假“让你自己安排”,恭喜你,是“自由放养型”。如果你导师科研战斗力Max,暑假“建议你留校做项目”,那你大概率是“课题组打工人型”。如果你还没跟导师熟?暑假直接失联?那你可能是“边缘弟弟型”,这很危险!建议:无论是哪种类型,暑假前都要找导师“聊一聊”,别装死。
哪怕是自由放养型,也该主动说说你的打算,让导师知道你“有想法、有方向”,而不是“暑假一到,人没了”。
二、别把暑假过成寒冬,以下这些事必须干!
1. 科研入门:从“小白”到“科研小兵”
别等到研二开题才发现自己连Endnote和文献综述都不会写!暑假是你打基础的黄金期:
学会用文献管理软件(Zotero、Endnote、NoteExpress,至少挑一个)整理并精读10~30篇核心文献,别偷懒!这是你未来选题、开题、写论文的根基。跟学长学姐套近乎,搞清楚课题组到底在干嘛,避免走“迷路型选题”的老路。⚠️ 小贴士:看文献别当小说看,划重点、记逻辑、整理结构才是正道!
2. 技能养成:科研之外也要“花式内卷”
你以为读研就只有实验和写论文?那你就错了!研一暑假,是技能树养成的神级时机!
英语提升:考四六级、托福、雅思?GRE准备?读博打算留学?这个时候不搞,以后没时间了!编程/数据分析:Python、R、MATLAB,哪怕你不是理工科,也至少得会点基础Excel图表吧!排版神器:LaTeX、Origin、SPSS、GraphPad Prism,掌握一个就能提升导师对你的“科研印象分”。⚠️ 特别提醒:别为了“学技能”而瞎学!要围绕自己的研究方向来选,比如你搞社科学 SPSS > Python,而做AI的同学,Python是标配。
3. 科研实践:实习 & 项目 & RA都值得一试!
研一暑假,很多人会选择实习、参加暑期学校、申请RA(Research Assistant):
实习:如果你打算毕业就业,尤其是非学术方向,实习经验非常关键!HR不会看你的文献综述写得多美。RA项目:跟导师或外校教授做点活儿,刷经验、刷人脉、甚至刷点经费。暑期学校/讲座:名校开设的summer school,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混个“交流经历”写进简历,甚至接触未来可能的硕博导师。三、别忽视“软技能”:你的为人、表达与抗压能力,导师全看得见!
暑假还是锻炼你“非科研技能”的好机会,比如:
写作能力:科研不止写论文,报告、PPT、邮件都需要逻辑清晰、表达清楚。沟通能力:别再“有事不敢说”,进实验室、跑数据、做组会都需要勇敢发言。抗压能力:别一遇到问题就emo,科研不是“题目出完就能写答案”的高考,它更像“你边写题边造题边修炼心态”的RPG。四、可以放松,但别放飞!娱乐≠沉沦!
不是不让你玩,但请记住:暑假放松,是为了更好地出发,不是直接摆烂回炉重造!
旅游?可以,但不要一去一个月。研究生不怕你出去玩,就怕你一玩不回来。追剧?可以,但别一边追一边说“我明天一定开始看文献”。恋爱?可以,但别因为谈恋爱耽误科研,尤其是对象还不是一个城市的!暑假玩耍的底线:身体别垮、节奏别乱、科研别荒、心态别炸。
五、写在最后:最怕你“假期一过,心里一空,未来一片迷茫”
研一暑假,是研究生三年里最后的“战略窗口期”:
你还没太多压力,可以调整方向、补足短板;你还有时间规划未来,可以精进技能、打通路径。
所以,别躺了!别摆了!别再说“等开学再看”了!
让这个暑假,成为你从“学生”蜕变为“研究者”的第一步。
哪怕不能一飞冲天,也请至少踏踏实实地起飞。
[呆无辜]你这个暑假不虚度,研二开学笑哈哈!
来源:三言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