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资产智能管家:RPA 自动核对现金流,还款日前精准预警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9 14:05 1

摘要:在金融市场中,非标资产以其非公开交易、条款定制化的特点,成为机构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因底层资产穿透难、现金流规则复杂等问题,给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尤其是现金流核对的高重复性与还款预警的时效性要求,传统人工模式常陷入效率低下与风险暗藏的困境。达观数据将 R

在金融市场中,非标资产以其非公开交易、条款定制化的特点,成为机构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因底层资产穿透难、现金流规则复杂等问题,给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尤其是现金流核对的高重复性与还款预警的时效性要求,传统人工模式常陷入效率低下与风险暗藏的困境。达观数据将 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与 AI 能力深度融合,打造非标资产智能管理解决方案,以自动化核对与精准预警为核心,为金融机构提供高效可靠的管理支撑。

1. 非标资产管理的痛点:人工模式难以突破的瓶颈

1.1 现金流核对:跨系统操作与高误差率的双重困境

非标资产涵盖复杂信托计划、私募 ABS 等多种类型,其管理难点集中在现金流管控与风险预警两大环节。从现金流核对来看,这类资产涉及核心系统、人行账管系统等多个数据源头,且存在多层嵌套的结构特征,人工需在不同系统间反复切换查询,逐笔比对金额、时间等关键信息。某省级商业银行曾统计,仅企业账户年检中的信息核对工作,一名员工日均处理量不足 30 笔,且因数据繁杂易出现比对失误。

1.2 还款预警:时效滞后与合规留痕的双重压力

还款预警的及时性更关乎资产安全。非标资产的还款条款常包含定制化约定,人工需定期梳理台账、计算到期时间,而跨系统数据同步延迟与人工疏漏,易导致预警不及时。中原银行在数字化转型前,信用卡中心逾期客户信息整理需人工登录多系统下载影像资料,单批次处理耗时超 2 天,往往错过最佳催收窗口期。此外,监管要求的日趋严格,使得非标资产的流程合规性与数据可追溯性要求不断提升,人工操作的纸质留痕模式难以满足审计需求。

2. 达观 RPA 的核心能力:技术融合破解管理难题

2.1 技术架构:“眼睛 - 大脑 - 双手” 的智能闭环

达观数据 RPA 并非简单的流程自动化工具,而是融合了 “曹植大模型” 语义理解、文档智能处理(IDP)与知识管理系统的智能体解决方案,形成 “眼睛 - 大脑 - 双手” 的完整技术闭环。IDP 技术作为 “眼睛”,可精准解析 PDF 扫描件、报表等非结构化文档,抽取其中的现金流金额、还款日期等关键信息;曹植大模型作为 “大脑”,基于 700 亿参数的垂直领域知识,理解非标资产的复杂契约条款与跨系统数据逻辑;RPA 则作为 “双手”,模拟人工操作完成系统登录、数据调取、比对校验等全流程执行。

2.2 场景落地:从自动核对到精准预警的全流程覆盖

在现金流自动核对场景中,达观 RPA 展现出强大的跨系统协同能力。它可按照预设规则,自动登录核心账户系统、人行数据表等多个平台,批量下载余额表、信息表等数据文件,以账号为基准进行多维度比对,形成包含 12 项关键指标的核对结果表,并自动传入文件传输平台。与人工相比,RPA 处理不仅摆脱了系统切换的繁琐操作,更将数据比对准确率提升至 99.99%,这得益于其对数字单位换算、特殊符号识别的精细化处理算法。

还款预警功能则体现了达观 RPA 的智能预判能力。通过与知识管理系统联动,RPA 可基于历史数据构建预警模型,自动计算各类非标资产的还款窗口期,在到期日前 3-7 个工作日触发预警。同时,系统会自动整理逾期客户的身份证号、影像资料等关键信息,分类保存至指定路径,为业务经理提供精准的催收依据。这种 “自动监测 - 智能预警 - 数据备存” 的全流程服务,彻底改变了人工排查的被动模式。

3. 实战案例:中原银行的效率革命与价值提升

3.1 项目背景:规模扩张下的管理挑战

作为河南省唯一一家网点覆盖全省的省级商业银行,中原银行在资产规模突破 7500 亿元后,面临着非标资产与对公业务激增带来的管理压力。2018 年启动数字化转型战略时,该行会计运营部、信用卡中心等多个部门均存在流程繁琐、效率低下的问题,仅账户日常自检一项工作,每月就需耗费 8 名员工的全部精力。经过对产品架构、应用场景的全面评估,中原银行最终选择达观数据搭建智能 RPA 机器人平台。

3.2 成效拆解:多场景的效率与价值突破

在企业账户管理场景中,达观 RPA 机器人替代人工完成全流程年检与日常自检。以往需人工耗时 3 天的季度账户自检,RPA 可在夜间自动执行:下载核心账户余额表、验印印鉴表等多份文件,完成跨表比对后生成结果台账,业务人员次日仅需核查异常数据即可。这一流程优化使账户管理的人天消耗减少 80%,全年节省人工成本超 60 万元。

信用卡中心的逾期管理更是实现质的飞跃。达观 RPA 机器人可自动读取逾期客户基本信息,登录资产管控系统下载影像资料并分类归档,单批次处理效率从 2 天压缩至 2 小时。上线首年,该行逾期信息整理的错误率从 12% 降至 0.1% 以下,还款预警响应速度提升 3 倍,不良资产回收率提高 15 个百分点。截至 2022 年,中原银行通过达观 RPA 平台累计节省人天数超 1200 天,多个业务流程实现优化重构。

3.3 行业印证:“RPA+AI” 的普适性价值

金融领域 70% 的复杂业务涉及文本、影像等非结构化数据处理,单纯 RPA 难以应对,而达观的 “RPA+AI” 模式恰好解决了这一痛点。目前,达观 RPA 已服务近百家大型金融机构,在非标资产估值核算、信托计划管理等场景形成成熟解决方案。

4. 实施保障与行业影响:从技术落地到生态构建

4.1 落地支撑:全周期服务与合规保障

达观数据为确保 RPA 在非标资产管理场景的顺利落地,建立了全周期服务体系。项目实施前,通过流程收集与价值评估,精准定位客户的核心需求;实施中采用敏捷开发模式,结合用户测试持续优化流程;上线后提供运维升级与人员培训,确保系统稳定运行。中原银行项目中,达观团队仅用 45 天即完成平台部署与流程开发,且通过麒麟操作系统、达梦数据库等国产软硬件认证,满足金融机构的安全合规要求。

4.2 行业价值:推动管理模式的智能化变革

从行业发展来看,达观 RPA 正在推动非标资产管理的智能化变革。传统人工管理模式下,金融机构需投入大量人力进行数据核对与风险排查,而达观 RPA 将这一过程从 “人工驱动” 转向 “数据驱动”,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更通过数万小时连续运行的高可用架构,保障了业务的稳定性。其推出的流程编排功能,还可实现多业务流程的依赖调度,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

随着监管趋严与数字化转型加速,非标资产的精细化管理需求日益迫切。达观数据以 RPA 技术为核心,通过 “自动化 + 智能化” 双轮驱动,正在破解非标资产现金流核对与风险预警的行业难题。正如达观数据 CEO 陈运文所言,智能办公体的价值在于 “让机器完成繁琐工作,释放人的创造力”,而这一价值在非标资产管理领域正得到充分彰显。

来源:智能知识管理专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