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农村生产队那个遥远的年代,生活犹如一幅质朴的画卷,简单纯粹却又饱含着浓厚的乡土气息。相亲,这件在当时关乎年轻人终身大事的活动,有着一套约定俗成且独具特色的流程,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期望与梦想。我那次刻骨铭心的相亲经历,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记忆的长河中,每当
农村生产队时期的相亲经过
在农村生产队那个遥远的年代,生活犹如一幅质朴的画卷,简单纯粹却又饱含着浓厚的乡土气息。相亲,这件在当时关乎年轻人终身大事的活动,有着一套约定俗成且独具特色的流程,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期望与梦想。我那次刻骨铭心的相亲经历,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记忆的长河中,每当回首,依旧熠熠生辉。
那是一个春末夏初的美好日子,阳光温柔地洒在大地上,给世间万物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地里的庄稼苗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正生机勃勃地茁壮成长。嫩绿的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泛起层层波浪;玉米苗也不甘示弱,挺直了腰杆,努力向上生长。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新绿混合的芬芳,那是大自然给予这片土地最慷慨的馈赠。
我刚满二十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在生产队里是个公认年轻力壮的劳动力。每天,我跟着大伙一起在田间劳作,无论是扛着锄头翻地,还是弯着腰插秧,都不在话下。母亲看着我日益成熟稳重,觉得我也到了该成家立业的年纪,便托村里远近闻名的媒婆王婶给我留意合适的姑娘。王婶可是个热心肠,在这十里八村牵线搭桥促成了不少好姻缘。
没过多久,王婶就风风火火地来到我家,一进门就扯着大嗓门说:“他婶子,我给你家小子物色了个好姑娘,邻村的秀兰,模样那叫一个俊俏,干活也是一把好手,为人还特别勤快,你就等着抱孙子吧!”母亲听了,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连忙拉着王婶的手,又是让座又是倒茶,嘴里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就这样,相亲的事儿就这么定了下来。
相亲的那天,我特意穿上了那件洗得有些发白但浆得笔挺的蓝布衫。这件蓝布衫可是我平日里最宝贝的衣服,只有逢年过节或者重要场合才舍得拿出来穿。我对着家里那面有些模糊的镜子,用梳子仔细地梳理了好几遍头发,力求每一根发丝都服服帖帖。按照约定,我们要在村头那棵古老的槐树下见面。这棵老槐树可是村里的标志性物件,据说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村民的成长。
我早早地就来到了老槐树下,心里既紧张又期待,像揣了只小兔子似的怦怦直跳。我不停地张望着路口,每看到一个身影,心就会猛地一提。不一会儿,远处出现了三个人影,正是媒婆王婶带着秀兰来了。
第一眼看到秀兰,我的心瞬间就被击中了。她穿着一件碎花布衫,白底蓝花的图案清新淡雅,仿佛把春天穿在了身上。两条乌黑油亮的辫子垂在胸前,辫梢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摆动。她的眼睛大大的,清澈明亮,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脸蛋红扑扑的,就像刚熟透的苹果,让人忍不住想要咬上一口。她有些羞涩地低着头,双手紧紧地攥着衣角,不敢抬头看我。
媒婆王婶笑着打破了沉默:“你们俩年轻人,好好聊聊,别害羞,我去那边和老姐妹们唠唠嗑。”说完,就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到一旁,和几个路过的乡亲热络地聊了起来。
我一时间紧张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憋了半天才挤出一句:“你……你吃过饭了吗?”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觉得自己问得太傻。秀兰轻轻地点了点头,小声回答:“吃过了。”气氛一下子变得有些尴尬,我们俩都沉默了一会儿。
为了打破这尴尬的局面,我努力思索着话题,突然想到了生产队里的农事,便鼓起勇气说道:“我们队里今年种了好多麦子,你看这天气,要是一直这么风调雨顺的,收成肯定不错。”秀兰听了,抬起头看了我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好奇,轻声说道:“是啊,我们村今年麦子种得也不少。你们一般啥时候施肥呀?”没想到她对农事也这么感兴趣,我顿时来了精神,详细地跟她讲我们队里今年种了多少亩麦子,什么时候播种、施肥,预计收成如何等等。秀兰听得很认真,不时还会提出一些问题,比如病虫害怎么防治之类的。
接着,我们又聊到了各自村里的副业。秀兰告诉我,她们村的副业搞得有声有色,妇女们都忙着编竹篮卖钱。她们把砍来的竹子,经过破竹、削条、编织等一道道工序,编成各式各样精美的竹篮。有的竹篮小巧玲珑,可以用来装针线;有的竹篮宽敞结实,能用来装蔬菜。这些竹篮拿到集市上,很受大家欢迎,为村里增加了不少收入。我听着秀兰的讲述,不禁对她刮目相看,觉得她真是个既勤劳又聪明的姑娘。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渐渐偏西,天边染上了一抹绚丽的晚霞。媒婆王婶走过来,笑着问:“你们俩聊得咋样啊?”我和秀兰都红着脸点了点头。王婶见状,拍了拍手说:“既然聊得这么投缘,那就找个日子,双方家长见个面吧。”我们都没有异议,心里都隐隐期待着下一次见面。
几天后,双方家长见面了。地点选在了我家,母亲一大早就忙得不可开交。她先是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得一尘不染,连角落里的蜘蛛网都被清理得干干净净。然后,她把家里最好的桌椅都搬了出来,用湿布仔细地擦拭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桌椅泛出光亮。父亲则在一旁帮忙杀鸡宰鱼,准备丰盛的饭菜。
秀兰和她的父母来到我家时,母亲热情地迎了上去,拉着秀兰母亲的手,笑容满面地说:“妹子,可把你们盼来了,快屋里坐!”秀兰有些腼腆地跟在父母身后,走进了屋子。大家围坐在一起,先是寒暄了一番。秀兰的父母夸赞我家房子收拾得干净整洁,母亲则夸秀兰长得水灵。
接着,话题就转到了这门亲事上。秀兰的父亲说:“我看这小伙子挺踏实肯干的,在生产队里口碑也不错,把闺女交给这样的人家,我们放心。”我的父母听了,连忙笑着回应:“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把秀兰当成亲闺女一样对待。这俩孩子要是成了,以后肯定能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两家人越谈越投机,很快就把亲事给定了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和秀兰虽然不能像现在的年轻人那样经常见面约会,但偶尔也会借着去集市的机会,偷偷见上一面。集市是附近几个村子的人们交易的地方,每逢赶集日,街道上热闹非凡,各种摊位琳琅满目。
有一次赶集,我早早地来到集市,在我们约定的老地方等待秀兰。不一会儿,就看到她穿着那件熟悉的碎花布衫,手里提着一个小篮子,穿梭在人群中。我迎了上去,笑着问她:“今天买了啥好东西?”秀兰有些神秘地笑了笑,从篮子里拿出一双布鞋,递给我说:“给你做的,也不知道合不合脚。”我接过鞋子,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这双布鞋针脚细密,一看就是花费了不少心思。我感动地说:“谢谢你,秀兰,你手艺真好!”秀兰红着脸说:“你喜欢就行,我看你平时干活鞋子磨损得快,就想着给你做一双。”
我们一边逛着集市,一边分享着最近在生产队里的趣事。我跟她说我们队里有个小伙子,干活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弄了一身泥,像个泥猴子似的,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秀兰也跟我讲她们村组织妇女比赛编竹篮,她得了第一名,奖品是一块漂亮的花布。我们就这样走着、聊着,享受着这难得的相聚时光。
然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有一次,因为一些误会,秀兰听到了一些关于我的不好的传言,说我在生产队里偷懒耍滑。其实,是有一天我身体不舒服,干活的速度慢了些,被人误解了。秀兰听到这些传言后,心里有些动摇,好几天都没有理我。我心急如焚,四处打听才知道了原因。我决定找她当面解释清楚。
那天晚上,月色如水,洒在乡间的小路上。我趁着月色,翻过了两座小山,一路上蚊虫叮咬,树枝划破了我的手臂,但我顾不上这些,一心只想见到秀兰。终于来到了秀兰家的院子外,我轻轻地敲了敲窗户。秀兰打开窗户看到是我,吃了一惊,问道:“你怎么来了?”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跟她详细地说了一遍,告诉她那些都是谣言,我从来没有偷懒耍滑过。秀兰听后,眼里闪着泪花,她说:“我其实也不想相信那些话,可是心里还是有点担心……”我握住她的手,坚定地说:“秀兰,你要相信我,我以后一定会更加努力干活,让大家都看到我的真心。”秀兰点了点头,那一刻,我们更加坚定了对彼此的感情。
经过一年多的相处,我们终于迎来了结婚的日子。生产队里的乡亲们都来帮忙,大家齐心协力,把婚礼办得热热闹闹。有人负责杀猪宰羊,有人负责布置新房,有人负责做饭烧水。新房虽然简单,只是在土坯墙上贴了几张大红喜字,摆了几件新家具,但却充满了温馨和幸福。
在众人的祝福声中,我和秀兰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从相亲时的羞涩拘谨,到后来的相互了解、相互扶持,这段经历成为了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农村生产队时期的相亲,没有浪漫的鲜花和烛光晚餐,却有着最质朴的情感和最真挚的承诺。这份感情,如同那片养育我们的土地一样,深厚而又持久。如今,岁月已经在我们的脸上刻下了痕迹,但每当回忆起那段相亲的过往,心中依然充满了温暖和感动。
来源:国强民富CHBCH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