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多年的儿童心理咨询工作中,我接触了许多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他们在社交方面的困境让家长们十分担忧。就拿小宇来说,他还在上幼儿园,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得热火朝天,他却总是独自玩耍,别人邀请他,他也不知道如何回应,常常躲开。还有上小学的小刚,课间活动时,他不理解同
在多年的儿童心理咨询工作中,我接触了许多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他们在社交方面的困境让家长们十分担忧。就拿小宇来说,他还在上幼儿园,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得热火朝天,他却总是独自玩耍,别人邀请他,他也不知道如何回应,常常躲开。还有上小学的小刚,课间活动时,他不理解同学的玩笑,容易生气,甚至和同学发生冲突,导致大家都不太愿意和他一起玩。这些都是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常见的社交问题,让家长们焦虑不已。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一套有效的能力培养框架。简单来讲,就是情绪识别、规则理解和共情表达这三个阶段。情绪识别就是让孩子能分辨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比如开心、难过、生气等。规则理解是让孩子明白社交中的各种规则,像排队、轮流发言等。共情表达则是让孩子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并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了这个框架,我们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提高情商。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干预方法也有所不同。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他们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游戏更感兴趣,所以游戏化训练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如玩表情模仿游戏,我和孩子面对面,我做出各种表情,让孩子模仿。在睡前讲故事时,也可以多问问孩子故事里人物的感受,像“小兔子找不到妈妈了,它心里会怎样呢”。通过这些日常互动,把情绪识别训练融入其中。
等孩子上了小学,校园生活有了更多的场景,如课间活动、小组合作等,这时候就需要场景化教学了。我会引导孩子描述课间活动时大家的行为,思考自己该怎么做。在小组合作中,教他们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还会和孩子模拟小组合作的场景,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社交规则。
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家庭和学校需要协同起来。这里有几个实用的工具可以试试。首先是建立情绪日记本。让孩子每天记录自己的情绪,比如什么时候开心,为什么开心。家长和老师也可以在上面写评语,这样既能让孩子更了解自己的情绪,也方便家长和老师沟通。其次是设计社交情景模拟卡。卡片上画着不同的社交场景,如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和同学分享零食等。孩子遇到类似场景时,就知道该如何应对了。最后是制定每周行为目标清单。每周给孩子设定几个小目标,如主动和同学打招呼、完成小组任务时不发脾气等。完成一个目标就打个勾,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不过,这些方法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如果孩子的情绪问题很严重,比如经常无缘无故地大发脾气,或者社交退缩明显,不愿意和任何人交流,这时候就需要专业人士介入了。
到了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更在意别人的看法。这时候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还要教他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比如和朋友闹矛盾了,该如何和解。鼓励他们多参加社交活动,如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在实践中提高社交能力。我相信,通过分龄干预、家校协同,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也能在社交中找到乐趣,提高情商。
来源:我的育儿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