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实上,2025年二季度,内地公募基金对泡泡玛特的追捧达到高潮。根据Wind数据,持有泡泡玛特的公募基金家数从一季度的207只猛增至二季度的311只,增加了104只。
潮玩泡沫破裂,14个交易日暴跌25%,曾经被基金经理热捧的泡泡玛特正在经历残酷的价值回归考验。
2025年9月,泡泡玛特在港股市场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雪崩”。14个交易日最大跌幅超过25%,从技术尺度而言,已正式步入熊市。
在公募基金二季度大幅增持的背景下,这家中国潮玩巨头在股价攀登339.8港元历史高峰后,迅速跌落神坛。
01 公募基金抱团取暖,二季度集体追高
事实上,2025年二季度,内地公募基金对泡泡玛特的追捧达到高潮。根据Wind数据,持有泡泡玛特的公募基金家数从一季度的207只猛增至二季度的311只,增加了104只。
广发基金明星基金经理刘格菘在这场追高游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管理的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A在二季度新进买入泡泡玛特231.34万股,并将其买到了第二大重仓股的位置。
东方红资管旗下两只基金——东方红启恒三年持有A和东方红启东三年持有——也在二季度大举新进,分别买入334.26万股和266.98万股,一举成为泡泡玛特重仓基金的前两名。这些知名基金经理的集体入场,将泡泡玛特股价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02 二手市场崩盘,Labubu神话破灭
市场情绪的逆转源于泡泡玛特热门IP Labubu的价格急跌。于8月28日发售的迷你LABUBU系列,其隐藏款在发售当晚一度被炒至近千元,整端(一组)二手价普遍在1500元至3200元之间。
然而,火爆行情仅维持一周,价格便开始持续走低。根据潮玩交易平台数据,发售后不久,LABUBU第四代整端二手价已回落至1400元至1850元,部分冷门款式的二手价甚至跌破79元的官方售价。
这场价格“雪崩”也蔓延至旧款系列。第三代LABUBU整端成交价从今年6月的回收高价1380元跌至目前的600元至700元区间。千岛二手平台上,“labubu前方高等系列搪胶毛绒挂件”中幸运和希望两款产品,在6月价格分别接近600元/个、450元/个,但9月11日最新价格已分别跌至133元/个、108元/个。
导致二手市场价格大跌的核心原因之一是泡泡玛特主动改变了供给策略。
泡泡玛特供应链中心总裁袁俊杰在8月的财报业绩发布会上透露,公司已将毛绒产能提升至去年同期的10倍以上,8月毛绒产能已经达到了约3000万只。
产能扩大效应立竿见影。短时间内大量产品涌入市场,影响了二手市场labubu系列产品的“价格稳定性”,一些大量囤积labubu的黄牛和店主开始大量抛售,于是造成了labubu二手价格下跌。
价格的剧烈波动导致部分“黄牛”已发帖宣布“暂停收货”,等待市场回暖,此前投入数万元囤货的投机者面临亏损压力。
03 合理价值:100-150元之间
基于基本面分析,我们认为,泡泡玛特的合理股价区间应在100-150元人民币之间。这个估值考虑了公司未来的增长潜力和风险平衡。
当前市场情绪下,投资者更应关注的是泡泡玛特过度依赖单一IP的风险。2025年上半年,Labubu贡献了35%的销售额,这种依赖度使得公司抗风险能力大幅减弱。
摩根士丹利虽然“力挺”泡泡玛特,但也承认Labubu是关键的增长驱动力。二手市场价格波动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泡泡玛特能否持续孵化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IP。
泡泡玛特目前股价的暴跌,本质上是一次价值回归的过程。Labubu在全球走红后,泡泡玛特决策层并不希望公司的股价信心来自于某个IP产品在二手市场的高保值力,他们更希望的是公司内更多IP可以拥有更高的流通性。
这也是为何泡泡玛特所有IP每年都保持2~4次的系列上新频率。2025年泡泡玛特通过一系列供给策略调整,实际上打散了过去的二手生态,这是一个回归IP价值原点的良机。
摩根士丹利在其最新报告中也指出,当前的股价波动更多是由技术和情绪因素驱动,而非基本面恶化。二级市场仅占总供应和需求的一小部分,尤其是在泡泡玛特正积极增加产能并打击“黄牛”炒作的背景下,过分依赖二手市场价格指标可能会产生误导。
回头来看,泡泡玛特的暴跌早已埋下伏笔。当Labubu隐藏款被炒至万元时,当基金经理们盲目追高时,当毛绒产能一年扩张10倍时——泡沫的破裂只是时间问题。
泡泡玛特的合理价值区间是剥离投机泡沫后的真实价值。对于那些在二季度追高买入的基金经理们,市场再次给了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投资不是追涨杀跌的游戏,而是对价值的坚守与发现。
来源:迪哥看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