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死前夫的翟欣欣,还是判轻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13:01 1

摘要:法律能审判翟欣欣,却难审判这种扭曲的生态。真正的反思应该是,我们能否活在一个异化的时代?还能为情感保留最后一丝尊严吗?能否在互相收割的狂欢中,记住爱情本来的模样?

法律能审判翟欣欣,却难审判这种扭曲的生态。真正的反思应该是,我们能否活在一个异化的时代?还能为情感保留最后一丝尊严吗?能否在互相收割的狂欢中,记住爱情本来的模样?

------

前文回顾:

京城秋日,法槌落下。

十二年刑期,十万罚金,七万民事赔偿,翟欣欣这场用婚姻作匕首、以举报为砧板的“猎富游戏”,终于在八年零六个月后,等来了法律的终章。

2025年9月19日,她被北京海淀区法院以触犯敲诈勒索罪公开宣判,以敲诈勒索罪判其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判决翟欣欣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魏某某等人经济损失共计人民币7万余元。

不太了解事件始末的朋友,翟欣欣与苏享茂孽缘的时间线是这样的:

2017年3月婚恋网站相识。

6月7日结婚。

7月18日离婚。

42天婚姻存续期间,翟欣欣精准索要海南房产+1000万“精神损失费”,成功逼取660万现金加房产过户。

9月7日,苏享茂从高楼跃下,手机里留着最后遗言,他被极其歹毒的前妻逼死了。

荒唐的是,这条蛇蝎竟自由呼吸了整整六年。从2017年命案发生,到2023年刑事立案,她退赔的660万是民事判决结果,而非刑事追责。

若不是苏家人咬着牙扛过2000多个日夜,从民事讼战打到刑事立案监督,她恐怕仍在三亚吹海风、在北京收租子。

法院判决书说得明白,婚姻存续仅42天,无共同财产,她根本不具备离婚补偿的请求权基础——所谓“举报公司要挟”,就是把婚姻当狩猎场的一次捞女大演练。

翟欣欣被判大快人心?当然!但这份“大快”,来得太沉重太迟缓。

按照法律,敲诈勒索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她判得还是轻了。

1

翟欣欣能逍遥六年,暴露出司法系统对“婚恋榨取”型犯罪的惊人宽容。

试问:若是个街头混混用同等手段敲诈660万并致人身亡,刑警会不会六年不动?

但一旦披上“婚姻纠纷”的外衣,却很容易条件反射式启动“民事先行的温柔程序”——调解、返还财产、赠与无效,仿佛只要钱退了,命就能抵了。

这不是孤立事件。某上海富商被妻子卷走1.2亿后跳楼,女方最终仅判返还财产;某互联网高管被前妻举报税务问题,破财消灾后女方安然移民。

司法体系似乎总默认“婚恋中间财货交割”是民事灰色地带,却忘了《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明晃晃写着: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为什么“捞女”总能享受司法温柔拳?

其一,取证难。情感纠纷中威胁常发生在私密空间,缺乏录音录像。

其二,定性难。执法者容易陷入“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旧思维,忽视胁迫本质。

其三,社会观念作祟。至今仍有人认为“男人给女人花钱天经地义”“没本事才被女人骗”。

但翟欣欣案终于撕裂了这层温情的面纱:婚姻不是抢劫的豁免权。

2

翟欣欣案是极端个案,但它照见了当下两性关系的癌变。

当婚恋网站成了猎富围场,当结婚证变成短期合伙协议,当离婚谈判堪比绑票交易——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亲密关系会异化成你死我活的战争?

一部分人在高喊“智者不入爱河”,另一部分人仍在鼓吹“嫁改命学”。

小红书上教女孩“如何让男友转账”的攻略获赞百万。

虎扑上“防彩礼诈骗”的帖子刷屏不断。

男女互信土崩瓦解,只剩下彼此提防的算计和仇恨。

翟苏案警示我们,当感情彻底变成生意,没有谁是真正的赢家。苏享茂付出了生命,翟欣欣输掉了自由,而更多普信男女则被迫活在猜忌的孤岛里。

法律能审判翟欣欣,却难审判这种扭曲的生态。真正的反思应该是,我们能否活在一个异化的时代?还能为情感保留最后一丝尊严吗?能否在互相收割的狂欢中,记住爱情本来的模样?

十二年徒刑,是给苏享茂的交代,也是给时代的警钟。

只是那钟声回荡时,我们真听懂了吗?

已开快捷转载,文章可自由转载

来源:时空扭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