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离谱的是,它连丧事铺张、婚礼吹打都不让搞,认为那是浪费国家资源。
有一种思想,它主张
不要打仗(非攻)
不准炫富(节用)
不看出身选人才(尚贤)
人人一视同仁(兼爱)
还要你相信鬼神(明鬼)
最离谱的是,它连丧事铺张、婚礼吹打都不让搞,认为那是浪费国家资源。
你以为这是哪个寺庙里的修行守则?
不,是春秋战国时期,最火的一个学派——墨家。
它不是野生自媒体,也不是小众清流
而是当时能跟儒家、道家平起平坐的三大主流思想之一。
它的创始人墨子,更是千古唯一一个技术派哲人+战略派工程师+军事防御专家三位一体的狠人。
但最吊诡的是:
它火得那么厉害,却没传下来。
今天,我们还在念孔子、尊老子、读韩非子
甚至还能看见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些舶来品
信仰风生水起,偏偏墨子这本土品牌,消失得连个尸骨都找不到。
不是没落,是全网封杀、文化团灭、组织解构,彻底消失。
为什么?
我们得从墨子这个人开始说起。
1墨子是鲁国人,出生草根,没有显赫门第,没有编制后台,也没有中央关系。
他信什么?不信命,只信事。
他跟孔子最大的不同在于:
孔子讲“礼”,他讲“理”。
孔子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追“节约布料、不打仗”。
如果说孔子像个春秋时代的教研主任,穿长袍讲仁义
那墨子就是手里拿着铅笔
背后背着测距绳,一边讲非攻,一边画投石机设计图的发明狂魔。
你要问:墨子这人为什么后来牛到能和儒家平起平坐?
就一个字:能干。
历史上,唯一一个能带着一帮人真刀真枪打仗的思想家,就是墨子。
不是嘴上讲打仗,而是真能帮诸侯守城布阵、布局防守、制造工程器械
堪称中国古代最早的黑科技战争顾问。
最有名的一战,简直神仙打本地小混混:
鲁班(对,就是发明锯子的那位)去帮楚国攻打宋国,带了一堆攻城利器,志在必夺。
结果墨子听说后,独自一人、三天三夜赶到楚国,劝说无效,就说:
“那行,我也去帮宋国守,看你拿我怎么办。”
楚王没信邪,安排墨子和鲁班现场模拟攻防。
结果——鲁班拿出一个攻城器械,墨子立马指出破解之道;
再拿一个,再破解;连出十招,十破!
最后墨子摊牌:
“我早派人带着我的弟子,已经到宋国布防了,你现在要打,是你们亏。”
楚王一听,立马放弃进攻计划。
这事说明啥?
别看墨家讲“非攻”,真干起来比谁都硬。
他们不是拿“爱与和平”当口号,他们是拿“和平”当战略方针
谁敢挑事,我就用工程打服你
你要打我,我就反手一套机关术和冷兵器防御把你按在地上摩擦。
墨子本人,是历史上最早的和平主义“鹰派”。
2后人总结墨家思想,有“十大主张”,但我们换个方式理解,看一看这张表:
墨家主张对应现代说法兼爱取消内外之分,一视同仁(人权平等)非攻不打仗,反对侵略(和平主义)节用不要浪费,不搞排场(可持续发展)尚贤谁能干谁上,不拼爹(去世袭制)尚同上下同心,避免分裂(政治协作)明鬼崇敬祖先信神明(社会控制工具)非乐反对礼乐浪费(砍掉财政文化开支)非命不信天命,只信努力(反宿命论)非儒否定孔子那套等级制+繁文缛节天志天意即公义(超越人治的道德天花板)看完后你是什么感觉?
你发现没有!
他们讲规则、反等级、重实用,人人平等、崇尚和平、注重实干,放到今天,可能就是理想主义者的天堂。
那为啥会消失呢?
一句话,因为这种理想主义,一旦真的影响到权力结构,那就不是好声音,而是杂音了。
墨家火得那么彻底,是因为它站在了战国时代的实用主义风口上:那个时代需要他们。
但“实用”只是起点,不是终点。
真正的危险,是它思想中暗藏的“反统治性”——这,才是墨家未来被封杀的起点。
为什么?
因为在古代中国,实用没用,道理也没用,关键是——你“识不识趣”?
墨家的问题不是“不好”,而是“太好”。
好到连统治者都开始觉得刺眼。
接下来,是一场彻底的思想围剿,来自其他思想界的排斥!
3儒家跟墨家,本质上是同一赛道竞争对手:
儒家讲“有差等之爱”,墨家讲“无差等兼爱”;
儒家讲“仁义礼智信”,墨家讲“节用非命非攻”;
儒家讲“尊上爱下”,墨家讲“上贤不上贵”。
所以儒家对墨家的态度,从来就不是学术争鸣,而是你丫、快滚。
从孟子开始,儒家全体共识就是:
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意,这不是观点不同,而是直接扣帽子:
你不是另类思想,是不成体统
你不是平民主义,是扰乱礼序
你不是尚贤,是反骨
翻译成人话:你们这些穿麻布、搞非攻的怪人,不是另一个选项,而是病毒。
从这开始,墨家彻底被排除在“官方讨论空间”之外,成了边缘化学派。
但这还只是预热。
真正把墨家送上历史失联名单的,是到了秦朝的时候。
法家上台,韩非子成了内卷之王。
你以为墨子那套“节用、尚贤、兼爱”能跟法家合得来?
错了——他们是天生的死对头(看看这张表,一目了然):
墨家法家尚贤崇权节用富国强兵非攻全民兵役兼爱严明等级非命皇权神授法家逻辑是:只有让人怕,才能让人听话;只有让人苦,才能让人顺从。
你墨家在这讲什么“天志”“义利之辨”,讲什么“人人平等”?
你这是在破坏统治心理基础!
换成今天的话,墨家就像一个在高压996企业里搞弹性工作,还搞什么平均分红的独立工会。
老板不杀你,难道还要给你年终奖?
秦朝不需要讲道理的人,它需要听话的人。
所以墨家全员清退、封口、消失。
这时候
墨家已经从主流思想混成了边缘思潮变成了体制禁忌
仅剩个别弟子,还在民间偷偷搞机关术自谋生路。
4到汉朝,终于来了一位官方盖章灭口的狠角色:汉武帝。
这位铁血皇帝搞了个大动作: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表面上是抬高孔子,实则是彻底清理思想市场
干掉所有不听话的流派。
法家被拆骨入体制,变成工具人;道家被神化,成了养老鸡汤;阴阳家被拖去炼丹,变成娱乐板块
至于墨家——
连回收价值都没有,直接拉黑。
为什么?
因为墨家是整个战国百家里,唯一一个全体系挑战封建等级制的家伙。
它要打破出身壁垒,谁都可以当官
它要一视同仁,连皇上和乞丐都要“兼爱”
它要反对战争,搞“非攻”
它还主张“节葬”“节用”
砍掉贵族们所有排场开销。
请问,这不是皇帝眼里的“搞颠覆”吗?
不许登大雅之堂
不许进教材、进官场、进书院
就算你搞点机关术,也只能偷偷搞,不能成学派。
这是制度级别的封杀。
所以看见没有
墨家不是自己走下坡路的
而是被体制联手围猎、同行联名举报、皇权精准拔网线。
它没死于学术论争,而是死于它太理想、太硬核、太不识趣。
它像个不合群的理工直男,在一帮圆滑老油子中间试图凭实力说话
结果被人事、派系、制度联合做掉。
有人看到这,可能会问了,墨家为什么没能宗教化自保?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视角转折——别的学派都或多或少“活”了下来,哪怕是被驯化或变形。
但唯独墨家,从“灭绝”到“遗忘”,连个庙、一个香火、一套后代传承都没留住。
这不只是思想斗争的问题,而是系统性断根。
5为什么别人都能改头换面活下来,只有它活不成
墨家曾经风光一时,但后来我们看到——
儒家,从文化人变成“朝廷托儿所”,成功绑定国家教育系统
法家,从“打手理论”变成管理模板,变成皇帝御用思想
道家,从“清静无为”变成“天师符箓”,搞出了宗教系统
佛教,虽然外来,但进来之后迅速搞出寺庙体系、香火经济、信仰管理、灵魂收割,全方位本土化成功。
那墨家呢?
啥都没有。
没教团、没祖庙、没仪式、没传承系统……
散得像一盘散沙,隐得比外星人还干脆。
这不是没转型成功,是压根没这功能模块。
我们拆解一下——
你想让一个学派代代相传,靠啥?
靠口口相传是不行的,必须要神秘感 + 仪式化 + 社会依附系统。
儒家靠祭孔,道家靠炼丹,佛教靠念经
甚至法家也靠“刑律祭天”,每一个都把知识变成了仪式权威。
只有墨家,主张的是:
丧事不要铺张,白布一条,省事省钱
婚礼不能吹拉弹唱,鼓乐废除
不搞庙、不供神、不装神弄鬼
连祖先神位都不烧太多香,嫌浪费木头。
你说,你这样的思想,怎么可能赢得社会大众喜爱?
搞思想传播不能只靠“对”,还得“会”,
会讲故事、会搞形式、会制造情绪价值。
墨家这个流派,太像程序员开民宿了——干净、实用、合理、没人来。
墨子提倡的是“兼爱非攻”“尚贤节用”“明鬼天志”。
表面上也讲神鬼,但你仔细看墨子的用法:
不是要你烧香许愿,而是告诉你:
“天会惩罚不义,鬼只是道德警察的延伸概念。”
说白了就是:宗教外壳,道德逻辑。
他搞“明鬼”,不是为了招信徒,是为了让人怕报应,从而做好人。
这在思想上固然高明,但在信仰传播上,毫无用户粘性。
因为教派靠的是“神秘+崇拜+解释焦虑”
你讲逻辑,人家讲灵魂
你谈制度,人家讲因果轮回——你连“转世投胎”都没有,还想在信仰市场里分杯羹?
别闹了。
所以墨家在信仰适配度上是零分。
它不是不能宗教化,是从根子上排斥宗教机制。
这就注定了它没法“通过宗教转型自保”。
6一个思想流派能不能延续千年,有个很关键的因素:
有没有“组织”撑着它传代?
佛教有寺庙,儒家有书院,道家有山头,法家进律法,阴阳家进皇历,甚至纵横家后来都进了《三国演义》。
而墨家呢?
师徒制非常松散
没有明确学统
没有教材标准
没有朝廷支持
连弟子也没几个干正事的。
历史记载的墨家后继者,基本在墨子百年后就断层了。
你想象一下:一家公司,有技术、有理念、有热血,但——
没有品牌管理
没有融资渠道
没有销售
没有外联
没有商业模型;
还天天反对消费主义,反对扩张,反这反哪....。
你说,它是会上市,还是会被取缔?
说到底,墨家之所以被淘汰
不是因为它没价值,而是因为它搞错了自己的定位。
墨子是理工直男,信奉能做就有理。
他以为只要逻辑通、技术强、道义在,就能赢得未来。
结果他没算到:
社会秩序不是靠谁说得清楚,是靠谁说了算
思想流传不是看真不真理,是看容不容易管理。
儒家能活下来,是因为它懂得“弯腰”迎合
佛教能活下来,是因为它愿意转型本土信仰
甚至发展出“地藏王”“阎罗殿”这种“定制化灵魂套餐”
道教能活下来
是因为它能跟神话、医术、炼丹、避世全打通,变成一套完整的生活解决方案
只有墨家,还站在原地讲逻辑,喊口号,说“我们应该这样、我们应该那样”。
最后呢?
古代社会不是讲“应该”的地方,它讲“有用的”“能管的”“能信的”。
墨家,全输。
7要想搞清楚墨家为什么会从“显学”变“死学”,我们就得问一句话:
它到底动了谁的奶酪?
答案是:所有人。
第一,得罪儒家:你不尊贵贱之别,那我们孔门传承靠啥吃饭?
儒家最大的一条护城河是什么?
“名分”。
子为父纲,臣为君纲,夫为妻纲——统统讲的是“差等之爱”,就是告诉你:
“这世界就是有贵贱、有上下、有先来后到、有规矩。别乱。”
但墨子讲什么?
“兼爱”,一视同仁,爱邻如己,父子朋友不分厚薄。
这对儒家来说,是致命挑衅:
你把“长幼有序”干没了;
你把“礼义廉耻”削平了;
你把“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全推倒重建。
用今天的话说,墨家就是儒家眼中的“秩序颠覆者”“社会破坏分子”“教条恐怖分子”。
所以孟子早早下结论:“非儒即墨,终不可两立。”
简而言之,儒家说:“你要在这片地上混,先学会跪。”
墨家说:“不,我选择站着说话。”
结局?
被踢出会场,连门票都不让你买。
法家从来不管你道不道德,它就信一条:
“管住人,压住人,操控人。”
民不畏我怎么办?用刑
官不服我怎么办?立法
家不听我怎么办?告发
心里不服我怎么办?
洗脑。
而墨子呢?
他说:
不可攻他国,非义之举
不可厚税民力,应当节用
不可任人唯亲,应当选贤
不可滥施刑法,应当敬天明鬼。
你说这不是明摆着在砸法家的场子?
你在那宣传“兼爱非攻”
我这边刚想征兵练兵你就跳出来说“战争不义”
你在那讲“节用”,我这边刚加完赋税就被你骂“剥削”
你说“明鬼”,我这边刚树完皇帝圣像你就强调“道义天志”。
那我法家怎么立威?
怎么树信仰?
所以法家对墨家的态度,从不是“理论之争”,是直接“立法封杀”。
第三最致命的的挑战皇权!
墨家的“尚贤”理论,在今天听着很美好:
“不问出身,只看才能,谁贤能谁当官。”
听着公平,但一旦落实,就意味着——
皇帝的儿子未必能当太子
达官贵人的儿子不能世袭铁饭碗
普通人通过考试、立功、发明就能出头。
在讲“血统正义”的古代,这能被接受吗?
要知道,整个封建体制,就是建立在“姓氏决定命运、祖宗决定地位”之上的。
你一个木工出身的墨子,要搞“打破身份壁垒”,这不是逼皇帝下岗,是逼权贵让位。
哪朝哪代容得下你?
所以到秦汉之后,哪怕偶尔有贤君提到“尚贤”
也绝不引用“墨家”之名——
因为“尚贤”一旦追溯到墨子,就意味着承认“非世袭政治”的正统性”。
封建统治者怕的不是你搞点思想,是你搞“正统挑战”。
墨家没有情绪价值、没有体制适配度、没有话术包装能力。
它只是一种过分理性、过分实干、过分朴素的冷派理想主义。
所以它就像一个不懂社交、不穿西装、不开玩笑的真诚人
进了一个全是权谋、玄学、排场、装腔作势的时代宫廷。
结果就是——
思想还在,但没人敢承认来源。
精神犹存,但传承已经删号处理。
但别以为它真的绝迹,你看看下面这些熟悉的现象——
8墨子是工科出身的,搞过云梯、守城器械、光学反射、军事机械
比后来的鲁班还鲁班。
他不把技术当艺术
而是当“工具”——为的不是赚钱,是救人。
我们现代社会有个词:科技向善,科技为民、讲的是技术不能脱离社会责任。
你说,这是不是墨家“节用”“利民”的翻版?
他做攻城器械,不是为了卖钱,是为了研究怎么破解它,避免战争
他搞光学,不是为了玄学炫技,而是研究“怎么让普通人了解自然规律”;
他反对音乐,不是“文化沙漠”
是因为他看到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却在资助王公贵族大搞乐舞。
如果墨子活在今天
绝对是个卷到爆的极客老头,可能会发明公共安全AI,又骂资本剥削,再去做公益直播。
哪怕他不红,但他一定在干实事。
今天我们讲:
人人平等;
不可歧视;
弱者要被保护;
但别忘了,最早系统性提出“无差等之爱”的,
不是西方的人权宣言,是墨子。
他那句“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认真讲,现代社会强调“普世价值”
这些观念的底层逻辑,就是“兼爱”胜过“亲疏有别”。
你可以不喜欢墨子那种不近人情的口吻
但他讲的道理,早已嵌进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道德操作系统。
墨家的死亡,不是因为错误,而是因为不合时宜。
它不是一个失败的学派,而是一个过于早产的文明系统。
它讲“科技伦理”,在战国时代
它讲“非攻和平”,在诸侯争霸时代
它讲“底层平等”,在宗法等级时代
它讲“节用反奢”,在人人斗富斗权时代。
恰恰不在我们这个时代!!
我们今天能理解它,不是我们更高级
而是我们终于走到了那个它早就站过的位置。
所以——
墨家不是过去的故事,它是未来的先声。
它是一种“沉默的回响”,
不是死了,是等我们有能力听懂了再回来。
来源:老李奇葩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