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藏于乡野的优质农产品,如何变身带动增收、擦亮名片的“金字招牌”?近年来,我区坚定走好“亭”字号农产品品牌化发展之路,以精优品质为根、以创新宣传为桥、以乡土人才为引擎,一步步将特色农产品打造成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新活力。
藏于乡野的优质农产品,如何变身带动增收、擦亮名片的“金字招牌”?近年来,我区坚定走好“亭”字号农产品品牌化发展之路,以精优品质为根、以创新宣传为桥、以乡土人才为引擎,一步步将特色农产品打造成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新活力。
筑牢硬核根基
走进南洋镇月青村的众享家庭农场,连片桃树长势喜人,套着防护袋的果实挂满枝头,秋风拂过,清甜果香在田间肆意弥漫。
该农场负责人刘立新介绍,为确保桃子品质,农场在光、水、肥和植保上精益求精,邀请熟练工修剪枝条,确保每颗桃子都能获得充足的通风与采光。同时与盐城市泰来神奶业有限公司合作,将其沼液、沼渣等转化为有机肥,用于桃树种植,实现绿色循环发展。如今,众享家庭农场培育的“亭想”牌桃梨已通过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并因个大形正、脆甜多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高品质、有口碑的“亭想”牌桃梨正是我区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我区立足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农业产业基础与发展需求,聚焦规模扩大、结构优化、设施改善、科技创新等关键环节,不断完善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主体功能,推动农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全区共取得绿色食品证书88个、有机农产品证书1个,创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8个。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乾宝牧业已形成湖羊养殖、饲料生产、食品加工、有机肥生产、文化旅游等产业链条。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建湖羊科技小院,打造集农业创新、示范推广、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基层科技服务平台,促进乾宝牧业养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科技小院直接面向企业需求,以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的服务方式提供科技支持,让产学研融合更有深度、更有内容。”乾宝牧业副总裁蔡实实表示,依托科技小院的技术支撑,企业在湖羊品种选育、绿色养殖标准制定等方面持续突破,品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拓宽产销渠道
对农产品而言,“种得好”是基础,“销得旺”才是关键。如今,手机已然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家人们看过来,我们的草鸡都是散养的,下的鸡蛋新鲜光亮……”盐城市国谷蛋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拥明准时开启直播,推介自家“国谷旦”草鸡蛋。
钱拥明坦言,过去因缺乏销售渠道,利润空间比较狭窄。源于区相关部门的推荐,他参加了江苏“县长来了”村播大会,“国谷旦”鸡蛋由此打开知名度。他趁势而上,又搭上“直播电商”的时代快车,通过抖音直播、淘宝直播、苏宁直播以及“云闪付”等线上平台扩大销售渠道,让草鸡蛋销往全国各地。
“通过镜头,直观生动地展示我们家草鸡的生活环境和饲养过程,可以增加信任度,提升产品竞争力。”钱拥明脸上满是自豪,“现在‘国谷旦’草鸡蛋已卖到全国各地,还经常接到团购订单,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
我区在做强本地优质产品的基础上,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以各类电商平台为载体,全方位、多渠道鼓励返乡创业青年、致富带头人“触网”,加快培育农村电商主体,引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同时,加快构建网络销售平台,组织家庭农场负责人、合作社带头人、农产品运销经纪人、专业大户、农业电商负责人,积极参加农产品网络直播带货专题培训,通过“短视频+直播”“宣传+带货”等服务方式,凝聚起宣传销售特色农产品的强大合力,不断提升“亭”字号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
激活发展活力
盐城市亳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立明是土生土长的亭湖人,早年在外打拼积累一定的资金与经验。2018年,看到家乡的发展势头,他毅然放弃外地生意,回乡创业,决心在家乡的土地上干出一番事业。经过多方考察与市场调研,他从外地引进优质碧根果种苗,在盐东镇中东村流转200余亩土地建设种植基地,并在林下套种中草药、瓜果蔬菜,打造立体农业模式。
创业之初,李立明一边学习一边摸索,多次前往山东、安徽等地的碧根果种植基地考察取经,还专门邀请农业专家到基地指导技术。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如今基地里的碧根果树长势良好,渐成规模,每亩产值能达到上万元。
在发展自身产业的同时,李立明始终不忘带动家乡父老共同致富。积极发挥“领头雁”作用,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吸引周边村民参与碧根果种植。“每到摘果期,基地大概要雇200多名村民帮工。”李立明介绍,接下来,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建设碧根果深加工生产线,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帮助更多村民实现就业增收。
李立明只是我区乡土人才助力乡村发展的一个缩影。我区积极实施百名菁英“强村行动”,鼓励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健全系统培训、导师帮带、定期交流等全方位培养机制,为人才量身定制成长路径,重点培育“田秀才”“土专家”“新农菁英”“农民创客”等乡土人才队伍。同时,设立人才培育库,精准掌握“新农人”的发展数量、产业类型、带动情况等信息,助力提升“新农人”生产实践能力,让更多乡土人才成为激活“亭”字号发展活力的重要力量。
秋风送爽,“亭”果飘香。从“亭想”桃梨到“国谷旦”鸡蛋,从众享农场到亳盐生态,“有味”的“亭”字号农产品,正成为农民增收、乡村变美的“奔头”。未来,我区将持续擦亮这块“金字招牌”,让“亭”字号的味道香飘更远,承载起更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来源:射阳市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