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输电: 9毫秒闪送!藏粤直流输电工程启动建设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9 11:46 3

摘要:9月16日,我国“十四五”规划建设的跨省区输电重点工程——藏粤直流工程正式启动建设。该工程是目前全球输电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先进、投资规模最大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

9月16日,我国“十四五”规划建设的跨省区输电重点工程——藏粤直流工程正式启动建设。该工程是目前全球输电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先进、投资规模最大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

据悉,藏粤直流工程输电线路全长约2681公里,自西向东跨越西藏、云南、广西、广东四省区,起点在西藏昌都市,终点在广东省深圳市。该工程将采用我国自主研发、国际领先的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额定电压±800千伏,额定输电容量1000万千瓦,工程总投资达532亿元。

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解读一下电力系统中,直流输电行业的发展概况。

什么是直流输电?

直流输电(HVDC)是指将发电厂产生的交流电通过换流设备转换为直流电,经输电线路输送至受电端后再逆变为交流电的电力传输技术。其核心特征是电流方向不随时间变化,与交流电的周期性变化形成本质区别。系统基本构成包括换流站(整流站与逆变站)、直流输电线路及控制保护系统三大核心部分:整流站负责将交流电能转换为直流,直流线路承担电能远距离传输功能,逆变站则将直流电还原为交流电供用户使用。换流站内部包含换流阀、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等关键设备,共同实现能量转换与稳定控制。

直流输电的核心优势在于超远距离大容量传输能力,其线路损耗仅为交流输电的1/3-1/2,在2000公里以上距离传输中经济性显著;单位走廊容量是交流输电的3倍,大幅节约土地资源;通过柔性控制可实现有功与无功功率独立调节,有效支撑新能源并网与电网互联。

直流输电与交流输电的对比

直流输电与交流输电是电力传输的两种主要方式,各有优劣。直流输电(HVDC)适用于长距离、大容量传输,线路损耗低,无集肤效应,无功损耗小,且无同步运行稳定性问题,适合海底电缆或跨区域联网。但换流站成本高,技术复杂。交流输电(HVAC)在短距离、分布式电网中更经济,变压器易实现电压升降,基础设施成熟,但存在电容电流、电抗损耗及稳定性限制,长距离传输时需无功补偿。

传统直流输电与柔性直流输电的对比

传统直流(LCC-HVDC)与柔性直流(VSC-HVDC)的技术分野集中于换流技术:传统直流以晶闸管为核心器件,属于半控型换流器,需依赖交流电网换相,存在换相失败风险,适用于大功率远距离输电(如±800kV及以上特高压工程);柔性直流采用IGBT全控器件,可实现自关断控制,无换相失败问题,能独立调节有功无功,支持无源网络供电,尤其适用于新能源并网与孤岛供电,但当前容量受限,单条线路输送功率通常低于传统直流。比如昆柳龙混合直流工程实现了±800kV柔性直流应用突破,融合了两类技术优势。

直流输电的核心技术

在整个输电系统中,换流器是直流输电的“心脏”,分为晶闸管换流器与IGBT换流器两类:晶闸管换流器采用12脉动Graetz桥拓扑,我国已实现6英寸6250A晶闸管国产化,支撑±1100kV特高压工程;IGBT换流器以模块化多电平(MMC)结构为主,通过子模块级联降低器件耐压要求,谐波水平低且无需复杂滤波装置。控制保护系统采用分层架构,换流站层负责功率调节与系统协调,阀控层实现换流阀触发与状态监测,故障保护系统需在毫秒级内响应短路故障,双极线路设计可在单极故障时维持50%功率传输,显著提升供电可靠性。

直流输电主要应用于四类场景。

1)跨国跨洲联网:如欧洲超级电网计划通过直流实现北海风电向多国输送;
2)新能源基地外送:哈密-重庆工程配套1420万千瓦电源中新能源占比超70%,年输送绿电180亿千瓦时;
3)海底电缆输电:避免交流电缆的容性充电电流问题,如我国舟山群岛柔性直流工程;
4)城市电网互联,实现不同区域电网异步联网,降低故障传播风险。

电力系统产业链可划分为发电、输配电、用电三大阶段,形成闭环体系。

发电阶段是产业链起点,涵盖火力、水力、核能、风能、太阳能等多种能源转化形式。发电厂将一次能源转换为中压等级电力,通过技术优化提升发电效率,并配套环保设施减少碳排放,满足清洁能源转型需求。

输配电阶段实现电力高效传输与分配。升压变电站将发电厂输出的中压电力提升至特高压/超高压等级,通过跨区域输电网实现长距离输送;配电变电站将高压电降至中低压,经配电网分配至终端用户。此阶段需解决线路损耗、电压稳定、无功补偿等技术挑战。

用电阶段涵盖工业、商业、居民等各类终端用户。通过智能电表实现用电数据采集,结合需求侧管理优化用电行为,同时配套储能、分布式能源等设施提升系统灵活性,形成“源-网-荷-储”协同的现代电力系统。

根据YH Research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柔性直流输电用直流支撑电容器市场销售额达到了1.6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达到2.82亿美元,2023-2029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接近10%。

iFind数据显示,我国特高压行业在2020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期间的年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呈现出一定的波动趋势。具体来看,营收从2020年的约42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峰值550亿元,随后在2024年达到近600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显著下降至约110亿元。与此同时,归母净利润相对较低,且波动更为明显,从2020年的约20亿元小幅增长至2023年的约30亿元,2024年则降至约35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进一步降至约10亿元。

当前直流输电面临四大挑战。首先是换流损耗问题,换流站损耗占总损耗的60%-70%,高效散热技术仍需突破;其次,直流断路器开断能力不足,故障电流上升速度快,全控型直流断路器成本较高;而在受益方面,还存在经济性平衡难题,柔性直流单位千瓦造价约为传统直流的1.2-1.5倍;另外,系统稳定性控制复杂,大规模新能源并网下的功率波动与频率调节需更先进的控制策略。最后,极端环境适应性如高海拔、重冰区线路设计也对工程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欢迎评论、点赞、收藏和转发! 有任何喜欢的行业和话题也可以查询行行查

来源:行行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