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在长征期间做了些啥?长征后成为了党内二号人物,为什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1-29 00:30 1

摘要:长征时期是我党革命胜利的重要历史阶段,当时刘少奇在长征中做的主要是思想政治工作,那他在这方面的贡献有多大呢,竟然在长征结束后三个月就一跃成为党的二号人物。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长征时期是我党革命胜利的重要历史阶段,当时刘少奇在长征中做的主要是思想政治工作,那他在这方面的贡献有多大呢,竟然在长征结束后三个月就一跃成为党的二号人物。

长征初期,福建事变爆发,朱老总和周总理对当时的政治形势很敏感,及时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想要联合当时老蒋在福建事变中打压的军队和清除的国民党内部的人员一起来抵抗老老蒋,杀一杀他的威风,两个人在多方考虑之后,认为这个方法可行,就一起向组织的上级请示是否可以开展这个行动。

当时博古把红军未来的希望和党未来的路线规划全部都寄托在共产国际顾问李德的身上,根本就看不到其他的选择。

当时看到这一请示,就觉得是国民党在放假消息,目的就是让我党这条鱼上钩,所以命令朱老总和周总理按兵不动,好好养精蓄锐,观察形势。

就是在这一错误决定使我党丧失了一次良好的反攻时机,进而使老蒋更加猖狂,请国外的军事专家直接在我党的必经之路上设下了三道防线,扬言要把我党全数歼灭在这一时期,自己获得中国的治理权。

当时毛主席和刘少奇等一众人都觉得博古和李德为红军制定的计划行不通,并不适合我党当时所处的形势和情况,奈何他们一众人当时没有决策权,由于当时的反对言论还被打压到更加没有话语权的职位上,刘少奇都被迫返回原岗位上做工会工作了。

当时博古和李德制定的路线是前往湘鄂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然而,由于敌人的人数超过了百万,而我军只有十万,这样大的人数差距,就对我军的行军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敌人在屁股后面咬得很紧,有时甚至是几面受敌,只能侥幸逃脱,以至于这一路线在长征途中多次改变行不通,引发了党内的一系列争议和讨论,使人心不齐,就对我军内部造成更大的困扰。

眼看着李德规划的这条道路行不通,甚至会对我军的生存造成更大的困难,就紧急召开了决定红军命运的一次会议——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是对我党当时失败经验教训的总结,使毛主席为代表的一众人上升至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刘少奇就做了极大的推动工作。

邓小平在刘少奇追悼会上代表中共中央所致的悼词中指出,“1935年 1月,在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遵义会议上,刘少奇同志坚定地支持了毛同志所代表的正确路线。”

他在遵义会议上鼎力支持周总理的倡议,推举毛主席为领袖,改变错误的路线。他还积极发言,指出当时路线的错误,指出白区工作的错误,要求中央做出全面且深刻的检讨,当时他的思想走在一众革命者的前列,所以在会议之后才逐步成为我党的重要成员。

我军战士在长征这个重要时期,不仅是受到了身体上的折磨,还受到了精神和意志力的磨练,当时刘少奇是任军团的中央代表,所以当时军中的政治思想工作是很难做的,为了提高战士们的思想觉悟和意志力坚定,他做了在军中时不时的就要鼓舞士气,传播红色思想。

当红军踏上长征的道路时,他却离开了战士们,这也是人们经常发出的疑问,刘少奇同志有参加过长征吗?

实际上他是被派往了福建,身上肩负着配合红军的顺利进行,到了福建后,他领导苏区军民正面抵抗敌人的进攻,加强长征路线的东线战场的领导工作。

他还积极传播红色思想,鼓舞人民子弟参军,为红军扩大兵力,多次带着战士们到前线支援红军主力部队。

他身上还肩负着为战士们筹粮的重任,他鼓励群众生产,努力征集粮食和善款,保证了前线的物质和食物资源,他的这些工作为长征长时间的作战提供了重要的后备力量。

之后他便随红军主力正式踏上了万里长征,这时他被任命第八军团的中央代表,这个军团前身是他组建的“工人师”,没有作战经验,行军困难很大,组织上一致认为派他去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他收到组织任命后就快速到任,雷厉风行的解决了军队行军的一系列问题。

在长征期间,他主动把自己的老战友——一匹老黄马,让给了更需要它的莫文骅,为他创造了有力的工作条件,其他战士们看到他这样,也纷纷将自己的东西让给更需要这件东西的人,他的这种行为有利于大家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共克难关。

后来由于第八军团和敌人经历了激烈的战斗,部队总人数从出发时的一万余人骤减到了两千余人,组织决定将他并入第五军团,他又随军到任第五军团的代表。

之后又因为第三军团的战士思想消极涣散,因为那时他们参加的战斗最多,牺牲了不少战友,所以第三军团的战士们就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刘少奇就被派到第三军团做战士们的思想工作。

他从彭老总口中了解战士们的基本情况,和其他干部一起交流意见,想办法鼓舞战士们的士气,他每天奔走在部队里,从这个团,到那个营,和战士们推心置腹,认真为战士们解决所遇到的困难,经过了好一段时间才将第三军团的风气调整了过来。

可以看出,刘少奇在长征中做的大多都是战士们的政治思想工作,他成为党内二号人物的原因只有一部分和这个时期有关,直接的决定性原因还是他在长征后,坚持北上抗日的策略。

当时有毛主席北上川陕甘和张国烹西进南下两个声音,为了统一思想就召开了两河口会议,他当时极力支持北上的决策,有利于部队转移,建立根据地,提出了强有力的理由。

他坚决拥护中央决定,随红军一起向甘南前进,胜利到达陕北,结束了震惊世界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他才进入我党的核心领导域,才会有解放战争中的精彩表现。

参考资料:纪念刘少奇诞辰120周年:您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中国军视网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