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里藏针的宋朝一代名相,比奸臣还奸,用小人手段对小人,真高明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8 04:37 1

摘要:可谁也没想到,仅仅十天后,这位“谄媚之徒”竟突然发难,以雷霆手段将丁谓一党连根拔起,甚至让垂帘听政的刘太后都惊出一身冷汗。

北宋天禧年间,一位文质彬彬的宰相,对着权倾朝野的奸臣丁谓弯腰作揖,满脸堆笑。

可谁也没想到,仅仅十天后,这位“谄媚之徒”竟突然发难,以雷霆手段将丁谓一党连根拔起,甚至让垂帘听政的刘太后都惊出一身冷汗。

此人名叫王曾,北宋六位“三元及第”的状元之一,史书称其“外柔内刚,权谋无双”。

有人赞他“用邪术治邪人”,也有人骂他“比奸臣还阴险”。

堂堂文正公,为何被贴上“奸诈”标签?一个读书人,如何能在群狼环伺的北宋官场笑到最后?

公元978年,青州益都一户破落大宅里,8岁的王曾正跪在父母灵前。

五代十国的战火烧毁了家族田产,叔父王宗元带着他躲进深山。

白天啃野菜,夜里读《论语》,这个早熟的孤儿早早悟透一个道理:想要活着,就得比豺狼更懂伪装。

他专挑《鬼谷子》《韩非子》这类权谋典籍研读,却对外宣称自己“独爱老庄”。

这种“人前淡泊,人后算计”的双面做派,连他的老师都被蒙在鼓里。

1002年,24岁的王曾连夺解试、省试、殿试头名,成为大宋开国以来第三位“三元及第”的天才。

按惯例,状元该披红挂彩骑马游街,可这位新科状元干了件匪夷所思的事:他偷偷换上粗布麻衣,骑着小毛驴溜出城门。

别人中举是乌鸦变凤凰,他却是凤凰装成落毛鸡。

当时宰相寇准正要整顿科举舞弊,风头正盛的新科状元若是大张旗鼓,难保不被当成靶子。

果然,那些敲锣打鼓的进士后来多被调查,唯独“骑驴状元”平安无事。这份远超年龄的政治嗅觉,注定了他不是寻常书生。

1022年,宋真宗驾崩,11岁的仁宗继位,太后刘娥与宰相丁谓把持朝政。

丁谓更勾结宦官雷允恭,企图架空皇室。满朝文武噤若寒蝉之际,王曾的一番举动让人十分迷惑。

先是赞同“奏章需经雷公公转交”这个建议;还提议“太后皇帝分殿议事”;甚至当丁谓党羽贪污被揭发,他还帮着打圆场。

就在群臣骂他“软骨头”时,王曾突然跪在刘太后面前,掏出一份惊天罪证:“雷允恭擅移先帝陵穴,致龙脉受损,此皆丁谓指使!”

原来他早就暗中调查,发现雷允恭为讨好太后,竟在修建真宗陵墓时擅自改动图纸,导致墓穴渗水。而且他特意选在雷允恭出城时发难,等丁谓反应过来,御林军已抄了雷府。

《孙子兵法》里的“能而示之不能”被他给玩绝了,先让政敌放松警惕,再一击毙命。

而王曾狠起来,连圣人后裔也照坑不误。王曾的亲妹嫁给孔子45世孙孔冕,本该是段佳话。谁知孔冕纳妾冷落正妻,王小姐回家哭诉。

换作别人或劝和或施压,王曾却走了条“邪路”:他先是散播“孔冕在御膳房下毒”的谣言,等消息传到皇帝耳中,又急忙求情:“孔圣之后岂会行此恶事?定是有人造谣。”

经此一闹,孔冕吓得再不敢放肆。先泼脏水再当好人,既收拾了妹夫,还赚了个宽宏大量的美名。

王曾深谙借势打力,用太后的手除丁谓,用皇帝的嘴压太后。

当世界逼你与恶龙缠斗时,是该坚持赤手空拳,还是先戴上龙鳞铠甲?

或许正如王曾书房里挂着的自题对联:“守正出奇”,这也许就是他游走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答案。

来源:潜山听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