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贺子珍临终前,托贺敏学向中央提一请求:我死后能不能去北京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05 01:26 1

摘要:好在哥哥贺敏学从福建赶来提出建议:“立即服用安宫牛黄丸,这是危重病人退烧最好的药品。”服用后,贺子珍的体温果真降了下来。等她醒来后,拉着贺敏学的手说:“等我死后,你帮我问问中央能不能去北京。”

1984年4月初,贺子珍逐渐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到了中旬甚至变成高烧不退。中办连忙给李敏夫妇打电话:“你们快点坐飞机来北京,贺子珍同志病重……”

好在哥哥贺敏学从福建赶来提出建议:“立即服用安宫牛黄丸,这是危重病人退烧最好的药品。”服用后,贺子珍的体温果真降了下来。等她醒来后,拉着贺敏学的手说:“等我死后,你帮我问问中央能不能去北京。”

贺敏学含泪哽咽道:“你放心吧,我都明白。”4月19日,贺子珍因病去世,享年75岁。那么贺子珍去世后为何要去北京呢?中央又是如何回复的?

1947年,贺子珍带着李敏、毛岸青回国,尽管她没有第一时间去见毛主席,但对毛主席的思念从未停止。不过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贺子珍工作稳定,生活幸福,于是渐渐萌生再婚的想法。

这天,贺子珍将李敏叫到跟前,小心翼翼地问:“娇娇,妈妈和你商量件事好不好?”李敏笑着说:“什么事呀,妈妈你说。”贺子珍拉着李敏的小手说:“我给你找个新爸爸好不好?”

贺子珍话音刚落,没想到向来温顺听话的李敏瞬间炸毛,当即将母亲的手甩开,大声尖叫:“我不要,我不要新爸爸,我有自己的爸爸,为什么还要一个新的爸爸!”紧接着,李敏崩溃大哭,贺子珍见状也忍不住趴在桌子上哭了许久。

后来贺子珍擦了擦眼泪,又将李敏拉过来擦干她的眼泪,说:“好了娇娇,妈妈不找新爸爸了,不哭了啊。”从这以后,贺子珍再也没有在李敏面前提过再婚的事情。

晚年李敏回忆起这件事时,曾心情沉重地说:

“我现在也想不通,当时为何阻止妈妈再婚,为何反应会那么大,是因为我有了一个当伟人的爸爸,所以不想要一个不如自己爸爸的新爸爸嘛?但当时的我太单纯,也没想那么多,仿佛妈妈不再婚就还是我一个人的,我也不想有其他人分走妈妈对我的爱……”

1953年,毛主席在接见贺子珍哥哥贺敏学的时候,曾对他说:“子珍现在还年轻,你劝她再找一个吧。”贺敏学摇摇头,说:“您也了解子珍,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1954年9月,随着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召开,毛主席在开幕式上的讲话录音也通过电波传遍大江南北。当时距离贺子珍上次听毛主席的声音已经过去17年,因此当她从收音机中再次听到那熟悉的湖南口音,她竟激动得晕了过去,直到第二天才被工作人员发现。

得知这一消息后的毛主席,第一次在女儿李敏面前流下泪水。后来他对李敏说:“娇娇,你帮我给你母亲捎封信,她现在年纪越来越大了,不要再抽那么多烟了,要多听医生的话。”

收到毛主席的来信,贺子珍十分高兴,精神也越来越好。就这样,李敏成为父母间来往的信使。尽管贺子珍无法去北京,无法见毛主席,但她已经很满足了。

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刚好贺子珍在南昌小住,在水静等人的提议下,毛主席派人将贺子珍接到庐山上见面。这也是自从贺子珍去去练后,两人这么久以来唯一一次见面。

看到熟悉的面孔,贺子珍十分激动,一直流泪不说话。毛主席叹了口气说:“当初你吵着要见面,现在好不容易见到了,又只是流泪不说话,以后见不到了,想说却说不了。”贺子珍听后连忙擦干眼泪,开始询问毛主席的身体等情况。

两人聊了一个多小时,还一起商量了李敏的婚事。眼看天色越来越晚,毛主席说:“今天时间不早了,有什么事情咱们明天再说吧。”两人约好第二天再见面,但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他们没能见面,这也成为贺子珍和毛主席的永别。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因病逝世,中国百姓们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本以为贺子珍会非常伤心,谁曾想她的反应出人意料。据孔东梅回忆说:

“当时外婆好像十分冷静,她叉着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还自言自语道:‘主席的身体不是很好吗?怎么会走的那么突然。’”

1979年秋的一天,贺子珍突然想去北京看看,市委考虑到她这段时间身体状况还算不错,便同意了这一请求。紧接着,工作人员给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冯文彬打去电话:“喂您好,贺子珍同志想去北京小住一段时间,不知道中央能否同意。”

冯文彬说:“这件事我也做不了主,这样吧,我这就汇报给中央,如果中央同意的话会告诉你们。”几天后,中央组织部打来电话:“经考虑,中央同意贺子珍同志来北京小住几天。为了更好地照顾贺子珍同意,组织安排她进301医院。”

9月初,中央特意派专机来接贺子珍,同行的除了有华东医院专门照顾她的医护人员外,还有市委招待处的副处长祝小婉。刚到北京,贺子珍就被送去301医院。看着陌生的环境,贺子珍心里十分高兴,这么久了,她终于能来北京了。

不久后的9月9日就是毛主席逝世3周年的日子,贺子珍在女儿和祝小婉等人的陪同下来到天安门毛主席纪念堂。在毛主席的像前,她小心翼翼地献上花圈,并坐在轮椅上围着毛主席的水晶棺转了几圈。

贺子珍很想哭,但进来前大家特意嘱咐她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哭。于是看着水晶棺内那熟悉的面孔,贺子珍强忍泪水,最终没有哭出来。

贺子珍在北京住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又思念起上海来,于是又向中央提出想回上海居住。中央领导同志得知这一消息后,说了句:“上海和北京贺子珍同志都可以常来常住。”

1981年5月,贺子珍乘坐专机在中办副主任的陪同下返回上海。

1984年4月初,贺子珍突然出现发烧的情况,医护人员连忙想办法降温。但可惜的是到4月中旬,她的体温不仅没降下来,反而变成高烧。

4月15日,孔令华正在家里辅导孩子们写作业,突然电话铃响起,是中办打来的:

“喂,是李敏家吗?我们是中办的,贺子珍同志病重,我们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飞机票,请你们全家立刻收拾东西前往上海。”

孔令华挂下电话后,当即找到李敏告诉她这件事。尽管李敏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当她真正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是有些接受不了。最终在丈夫的搀扶下匆匆来到机场,前往上海见母亲。

抵达上海后,医生刚要将贺子珍的病情讲给李敏听,但此时的她根本没心情,而是直直奔向母亲的病床,轻轻呼喊母亲:“妈妈,妈妈,娇娇来了。”听到女儿的呼喊,贺子珍睁开眼,脸颊的肌肉动了一下,仿佛是在笑。

就在这个时候,贺敏学一家也从福建赶了过来,当他听说妹妹高烧不退后,连忙对医生说:“可以服用安宫牛黄丸,这是病危病人退烧的良药。”贺子珍服下后,果真退烧并沉沉的睡了过去。

等贺子珍退烧后,神志也变得清楚起来,她拉着贺敏学的手,说:“等我死后,你能不能请示一下中央,问问我能不能去北京?”贺敏学点头哽咽道:“好,我知道了。”

4月18日晚上,贺子珍病情突然加重,尽管医生们全力抢救,但她还是于19日下午去世,享年75岁。

贺子珍去世后,上海市委不知道如何处理她的后事,便请示中办。中办也十分为难,又请示邓小平。邓小平思索后下达命令:“我们中央的领导人都要送去花圈,贺子珍的骨灰就放一室吧。”

一室是八宝山革命公墓存放中央领导同志骨灰的地方,从这里足以看出中央对她的重视。最重要的是,贺子珍也完成自己的心愿……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