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晓燕 胡凯教授:CD20 CAR-T抢先疗法可为CD19 CAR-T治疗后部分缓解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11:27 1

摘要: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是一种侵袭性极强的血液肿瘤。近年来,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D19 CAR-T)疗法为r/r DLBCL患者带来了革命性的治疗突破。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中获得持久的完全缓解。既往研究表明,CD19

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是一种侵袭性极强的血液肿瘤。近年来,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D19 CAR-T)疗法为r/r DLBCL患者带来了革命性的治疗突破。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中获得持久的完全缓解。既往研究表明,CD19 CAR-T治疗后仅达到部分缓解(PR)的患者早期复发率显著偏高,一旦疾病进展,中位总生存期甚至不足6个月。因此,在这一高风险人群中,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加深缓解深度、延长生存期的治疗策略。

CD20抗原在B细胞表面的广泛表达,可作为B细胞恶性肿瘤 CAR-T治疗的一个靶点。CD20 CAR-T疗法已在CD19 CAR-T治疗失败后的r/r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展现出令人鼓舞的疗效。近期,北京高博医院淋巴瘤骨髓瘤科克晓燕/胡凯教授团队Transplant and Cellular Therapy期刊发表题为“CD20 CAR-T抢先疗法应用于CD19 CAR-T治疗后处于部分缓解状态的r/r DLBCL患者(CD20 CAR-T Therapy Preemptively Treats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DLBCL in Partial Remission after CD19 CAR-T)”的文章,重点研究了CD20 CAR-T作为CD19 CAR-T治疗后PR的r/r DLBCL患者的“抢先”巩固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研究结果

研究纳入19名2019年至2022年期间接受CD19 CAR-T治疗后仅达到部分缓解(PR)的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成人患者,随后接受了CD20 CAR-T细胞输注。有16名(84.2%)成功实现了完全缓解(CR),这一高缓解率显著优于既往报道的CD20 CAR-T作为挽救治疗的疗效。

在长达29.4个月的中位随访期间,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了27.0个月(95% CI,14.6至未达到[NR]),这意味着大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能够长期维持无疾病进展状态。具体来看,12个月和24个月的PFS率分别高达78.9%和57.0%,充分展现了CD20 CAR-T作为巩固治疗的持久疗效。同时,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尚未达到,12个月和24个月的OS率分别为94.7%和78.6%,预示着患者的长期生存前景良好。

在安全性方面,CD20 CAR-T治疗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研究中未观察到任何3级及以上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或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这表明该疗法在控制严重不良反应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尽管部分患者出现了3级及以上血液学不良事件,如中性粒细胞减少症(79%)、白细胞减少症(78.9%)和血小板减少症(47.2%),但这些不良事件大多在治疗后1个月内得到缓解,且未对患者的整体预后产生严重影响。

同时,研究显示CD20 CAR-T细胞在体内能够有效扩增,中位达峰时间为11天,中位持久时间为28天。在对TP53基因突变患者进行的亚组分析中,7名TP53突变患者中有6名(85.7%)达到了CR,且中位PFS和OS均未达到,这提示CD20 CAR-T对伴有TP53突变的难治性DLBCL患者同样具有良好的疗效。而在无TP53突变患者中,6名(75.0%)达到了CR,中位PFS为21.3个月,进一步证实了CD20 CAR-T的广泛适用性。

总结及展望

胡凯教授:本研究的突破性成果在于首次系统性地评估了CD20 CAR-T作为CD19 CAR-T治疗后部分缓解(PR)的r/r DLBCL患者的先发性巩固治疗策略。这一创新性尝试不仅填补了临床实践中的空白,更为这部分高危患者群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治疗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研究结果所展示的显著疗效令人瞩目。不但安全性良好,其高达84%的完全缓解率(CR)和长达27个月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与既往CD20 CAR-T作为挽救治疗的报道相比更是取得了显著的提升。

这一优异表现的背后,可能得益于多重因素的协同作用:首先,靶点异质性的有效应对是关键。CD19 CAR-T治疗后,部分肿瘤细胞可能通过下调CD19表达而逃逸,形成抗原异质性克隆。而序贯使用靶向CD20的CAR-T疗法,能够有效清除这些逃逸克隆,延长CAR-T细胞在体内的持久性,加深缓解深度。其次,早期干预的策略至关重要。本研究在患者尚未出现明显临床复发时即进行CD20 CAR-T的先发性治疗,这种早期介入有助于更彻底地清除微小残留病灶(MRD),为患者争取更长的无病生存期。

再者,肿瘤负荷和微环境的改善也发挥了积极作用。CD19 CAR-T治疗后的部分缓解,意味着患者体内的肿瘤负荷已有所降低,同时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信号也可能随之减弱。这种有利的体内环境为后续CD20 CAR-T细胞的扩增和抗肿瘤功能的发挥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此外,标准化管理在本研究中同样功不可没。

克晓燕教授:北京高博医院淋巴瘤骨髓瘤科在CAR-T治疗方面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规范化的桥接治疗、淋巴清除方案以及严格的感染预防措施,共同构建了一个安全、高效的治疗体系,为患者的整体预后带来了积极影响。

专家简介

胡凯 教授

北京高博医院

北京高博医院淋巴瘤骨髓瘤科 主任

从事血液科临床与研究工作二十余年,现任北京高博医院成人淋巴瘤科主任医师、行政主任。专业方向聚焦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规范化诊疗,涵盖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尤其在 CAR-T细胞治疗、CIK/NK细胞免疫疗法,以及化疗联合靶向、自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综合治疗策略方面经验丰富,擅长处理复杂移植并发症。

教育背景包括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四川大学内科学硕士及北京大学临床血液学博士,并完成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工作。

作为国内较早探索 CAR-T治疗的专家之一,累计开展 CAR-T治疗约1,000例,主导或参与临床研究100余项,其中40余项担任主要研究者。其研究成果先后在EHA、ASH、EBMT、APBMT等国际会议上展出57项(含8项口头报告、36项壁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40余篇,并参与5部专业书籍的编译与翻译工作。

克晓燕 教授

北京高博医院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成人淋巴瘤学科带头人,博导、二级教授,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高博医院淋巴瘤骨髓瘤科首席顾问

学术任职: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学会前任主任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靶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委员

中国老年协会血液肿瘤委员会副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常委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副主编,多家杂志编委

卫生部、北京市医疗技术鉴定咨询专家

中央保健会诊专家

参考文献:

Fei Xue 1, Huazhou Shi 2, Rui Liu 1, Zhonghua Fu 1, Fan Yang 1, Biping Deng 3, Peihao Zheng 1, Shaomei Feng 1, Yuelu Guo 1, Hui Shi 1, Lixia Ma 1, Xiaoyan Ke 1, Kai Hu 4

CD20 CAR-T Therapy Preemptively Treats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DLBCL in Partial Remission after CD19 CAR-T. Transplant Cell Ther. 2025 Jul 30:S2666-6367(25)01330-2. doi: 10.1016/j.jtct.2025.07.018.PMID: 40749945 DOI: 10.1016/j.jtct.2025.07.018

来源:肿瘤瞭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