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亲编!这套小古文让娃文言文 + 作文双逆袭……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2 22:13 1

摘要:作为教了 12 年语文的班主任,最近被家长追问最多的就是:"孩子看到文言文就头疼,作文像记流水账怎么办?" 别急!我耗时 3 年编写的《小古文里的大语文》就是专门治这两大痛点的 —— 自家娃亲测 2 个月,现在读《史记》能划重点,写作文还会用 "古人智慧" 当

语文老师亲编!这套小古文让娃文言文 + 作文双逆袭,我家娃读完能仿写《世说新语》了

作为教了 12 年语文的班主任,最近被家长追问最多的就是:"孩子看到文言文就头疼,作文像记流水账怎么办?" 别急!我耗时 3 年编写的《小古文里的大语文》就是专门治这两大痛点的 —— 自家娃亲测 2 个月,现在读《史记》能划重点,写作文还会用 "古人智慧" 当论据,连语文教研员都夸 "有文化底蕴"!

一、文言文难?让古人故事变成 "动画片"

以前孩子背 "之乎者也" 像念经,现在捧着书笑到拍大腿: 曹冲逗山鸡:原文 "置镜其侧,鸡鉴形而舞",搭配漫画解读 "曹冲用镜子让山鸡开屏",娃秒懂 "鉴" 是 "照" 的意思,还学会用 "类比法" 解实词(比如 "镜" 是名词,"鉴" 是动词); 扁鹊见蔡桓公:除了背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书里拆解 "3 层递进式写作结构"(病情加重→劝谏升级→后果警示),娃上周写《劝同学少玩游戏》直接套用,老师批注 "逻辑清晰如古文!";古人的鞋子:从 "葛屦(草鞋)、布帛履、皮屦" 分类,延伸到《红楼梦》里 "宝玉穿皂靴" 的讲究,孩子边笑边记 "文言文就是古人的生活日记"。

家长实测: 每天 10 分钟读一篇,2 周就能自主翻译小学必背文言文,连难懂的《伯牙鼓琴》都能画出 "高山流水" 思维导图,再也不用死记硬背!

二、作文平淡?古人都是 "金句大师"

这套书最绝的是:从文言文里挖写作宝藏,随便学一招就能甩同龄人几条街!

学修辞:比老师讲的更鲜活

《劝学》里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教孩子用 "排笔 + 对仗" 写坚持:"晨读积字成句,刷题积题成网,笔记积页成书";

《司马光砸缸》拆解 "动作描写三连招":"持石→击瓮→救友",娃写《我学会了游泳》直接套用:"握板→蹬腿→换气",细节分暴涨!

学立意:让作文有 "文化高度"

当别的孩子还在写 "爱迪生发明电灯",读了这套书的娃会用《王戎不取道旁李》写 "独立思考":"王戎观李不盲从,正如我们面对网络信息,应学 ' 看之、思之、辨之 '。" 上周单元考,班里用这个素材的孩子作文平均分提高 6 分!

附赠 "写作弹药库"

每篇古文配 "现代迁移指南":比如《郑人买履》对应 "思维定式" 主题,直接给 3 个适用场景(科技发展 / 学习方法 / 生活选择),孩子再也不用发愁 "素材怎么用"。

三、和普通教辅不一样!这 3 大亮点家长抢着囤

不是死记硬背!是 "玩着学"每篇古文配趣味漫画 + 音频故事(扫码就能听老师配音),我家娃坐车时听《匡衡凿壁偷光》,居然主动问 "凿" 和 "穿" 有啥区别,现在自己查《古汉语字典》做笔记;

知识点像 "剥洋葱" 层层透从字→句→篇→写作,比如《杨氏之子》:第 1 层:解 "甚聪惠"(通假字 + 古今异义),第 2 层:析对话逻辑(孔君平 "以姓设难",杨氏子 "以果反讥"),第 3 层:学 "机智应答" 写作模板(先回应→再类比→巧反击),孩子跟着拆解 3 篇,就能自己分析《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对话技巧;

老师编的更懂考点作为一线语文老师,我把 10 年中考高频实词(如 "之"" 其 ""以" 的 21 种用法)、小升初必考文化常识(科举制度 / 传统节日)全藏在故事里,比如《除夕守岁》那篇,直接标注 "初中作文高频引用点",提前帮孩子打通小初衔接。

四、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这里都有答案

适合多大孩子?小学 3 年级以上就能读,低年级家长可以亲子共读,初中生用来打文言文基础,我带的初三班有学生用里面的 "古人智慧" 写中考作文,拿到一类文;

怎么保证孩子爱看?每本书配 "古文闯关地图",集齐 10 个故事印章就能兑换 "古人书签",我班家长反馈:"娃居然为了集章主动读古文,比玩游戏还有瘾!"

来源:真实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