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200多亩地,以前是各家零散种玉米,现在统一流转给我们搞规模种植,效益翻了好几番!”种植大户杜建科蹲在田埂上指着长势喜人的山药介绍,去年亩产达一万斤,亩效益超两万元,今年收成预计更可观。
盘活土地资源 绘就乡村新景
本报记者谢霄凌通讯员杨欢
近日,笔者走进省级和美乡村——南和区和阳镇左李召村,连片的山药田映入眼帘,翠绿藤蔓顺着支架向上攀爬,在阳光下舒展身姿。
“这200多亩地,以前是各家零散种玉米,现在统一流转给我们搞规模种植,效益翻了好几番!”种植大户杜建科蹲在田埂上指着长势喜人的山药介绍,去年亩产达一万斤,亩效益超两万元,今年收成预计更可观。
土地打包经营,让村民尝到了甜头。与以往零散种植模式相比,如今村民不仅通过流转土地获得租金,还可进入种植园务工挣薪金,村集体则依靠提供人工、灌溉、技术等服务赚取服务金,土地综合效益显著提升。
村民魏立波给记者算了笔账:以前他家4.41亩玉米地,扣除成本,每亩年纯收入不足800元。现在流转出去,每亩每年能拿1200元租金。他还能腾出精力出门务工,为家庭增加收入来源。
村集体有了收入,民生改善跟着提速。去年,村里筹资建设了孝老食堂,80岁以上老人每天可免费到这里就餐,热乎的饭菜暖胃,也暖了老人们的心。村里的环境更是大变样:大街小巷的墙壁被重新粉刷,绘上乡土风情墙画;169盏太阳能路灯沿道路排列,小游园内,石板路平整干净,花草点缀其间,凉亭下,村民们聊天、下棋、锻炼,欢声笑语不断。
“晚上路灯亮堂堂,带着孩子在游园里溜达,心里舒坦。”村民吴双秀的话里满是幸福感。
“今后,我们要扩大土地流转规模,把更多低效土地整合起来,引进更多种植大户搞特色种植;还要把示范街、小游园建得更完善,让左李召村的振兴路越走越宽。”村党支部书记魏彦红说。
本文来自【邢台日报-邢台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