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贷款中介去踩缝纫机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8 22:46 2

摘要:从2025年开始,贷款中介频频成为监管重点,“被抓”“被判刑”的新闻就没停过。公安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第一批“金融黑灰产”典型案例,已经释放出明确信号:这回是动真格了!

贷款中介的日子越来越难了!不少人,昨天还推杯换盏,今天直接“进去了”……

从2025年开始,贷款中介频频成为监管重点,“被抓”“被判刑”的新闻就没停过。公安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第一批“金融黑灰产”典型案例,已经释放出明确信号:这回是动真格了!

一、骗贷超千万,主犯一判就是16年

有人一年不到,从银行手里骗走1400多万。

2019年起,宁某拉拢一帮人,专门找那些没购房资格、也没还款能力的人,包装成“优质客户”。他们伪造首付证明、抬高房价,制造已交首付的假象,顺利从银行套出抵押贷。钱一到账,同伙和房东一分,剩下的全进了自己口袋。

这还没完,他们还用同样手法申请高额信用卡,疯狂套现。最终,宁某因贷款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数罪并罚,获刑16年,罚金80万。团队其余人也纷纷领刑。

所谓的“职业背债”,最终变成“职业坐牢”。

二、银行副行长操作“高评高贷”,直接被带走

这回连银行的人也躲不掉!

广州海珠区某大行一支行副行长,因长期协助客户办理“高评高贷”,被纪委查处。据说,该支行高峰时一个月能做上百单这类业务。

同时,天河区一家主打“融房过桥+高评高贷”的中介也被突击调查,账户冻结、合作银行约谈。更传出有签约中心负责人收了三千万“服务费”。

高评高贷,看似利润丰厚,实则一步踩进牢门。

三、最高检公开点名:非法贷款中介就是在挖陷阱

最高检也发声了:这类中介干的根本不是助贷,是骗局!

典型套路:客户A征信差贷不了款,中介出主意“找个担保人B就好了”。B以为只是帮A增信,结果自己成了主贷人。

贷款下来,中介先抽20%“服务费”,余下的给A。A拿去填旧账、搞投资,亏完就跑路。最后债务全落到了B身上。

这种骗局甚至被搬上短视频,打着合法幌子公然行骗。

四、12人团伙被抓,合同、办公室全是假的

2025年8月,湖南娄底警方跨市行动,在常德端掉一个假“金融公司”,抓获12人。

他们号称“内部渠道、秒批高额、无视资质”,可客户一签约,立马变脸:合同做AB版,利率承诺不认账,暗中扣收高额费用。更糟的是,客户贷款被薅走一笔,还得正常还银行的钱。

结果是:客户钱没了、征信黑了,中介自己也进去了。

五、30人集体判刑,连客户也没放过

8月,上海检方通报一起骗贷案:30个中介和客户全部获刑,主犯判12年,最低也判3年9个月。

他们手法并不新奇:假流水、假单位、假公积金记录……把不符合条件的客户包装成优质资质,成功套出1110万。贷款到手,中介直接抽走六成。

法院认定:这是有组织的骗贷团伙。

六、37人因套现落网,企业主惨被“收割”

一团伙违规用POS机套现超600万,最终37人全部落网,主犯判6年。

更惨的是一位企业主:以为只付2%服务费就能贷600万,结果到账瞬间被扣近100万,实际拿到500多万,却要还600万的债。

所谓“助贷”,一不小心就成了“被割”。

七、银行经理与中介勾结,双双入狱

没有内应,中介很难兴风作浪。

江西九江某支行信贷经理张某,五年违规放贷超1000万,每笔抽1%–3%“好处费”,赚了近40万,最终判刑1年。

和他合作的中介更狠:名义做“贷款咨询”,实际放高息过桥,年化超36%,几年非法获利600万。3名中介被判5–7年,房产、资金全部查封。

信号很清楚:内外勾结,一起坐牢。

八、15家银行联合发声:“从未与这些中介合作!”

深圳工行、中行、邮储、平安等15家银行近期齐齐发布声明,集体“封杀”一家叫“鑫心惠邻”的公司。

这家公司打着“银行合作、内部降息、经理对接”的旗号,到处投广告拉客户,其实根本未获授权。

目的是先借“银行背景”获取信任,再收取高额服务费。事情曝光后,该公司悄悄把宣传词改为“贷款咨询”,但骗走的钱早已难追回。

总结:

金融的本质是信用,而非法贷款中介正是在破坏这份信任。他们不仅害惨借款人,也拖累银行,更败坏整个行业名声。

如今监管越来越严、执法越来越快、判罚越来越重,还想靠灰色手段赚钱?迟早要吃牢饭。

贷款中介要想活下去,只有一条路:彻底合规、专业、透明。

另外,我特意花了3000请律师拟了一份详尽的《居间服务协议》,明确服务内容、收费标准、违约责任,让自己安心,也让客户放心。

需要这份合同模板的朋友,关注后留言“合同”免费发你,希望能帮你在合规路上走得更稳。

来源:财经大会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