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众的记忆中,谢孟伟凭借 2003 年出演电视剧《小兵张嘎》中的主角嘎子,以其灵动、勇敢且充满 “嘎” 劲的表演,成为了一代人童年回忆里的经典形象,收获了无数观众的喜爱与关注,“嘎子哥” 的名号也随之深入人心。然而,时过境迁,近期谢孟伟的一系列行为却屡屡引发
在大众的记忆中,谢孟伟凭借 2003 年出演电视剧《小兵张嘎》中的主角嘎子,以其灵动、勇敢且充满 “嘎” 劲的表演,成为了一代人童年回忆里的经典形象,收获了无数观众的喜爱与关注,“嘎子哥” 的名号也随之深入人心。然而,时过境迁,近期谢孟伟的一系列行为却屡屡引发争议,尤其是其身着警服直播带货一事,更是将他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警服事件:法律与形象的双重冲击
不久前,辽宁的李先生在观看 “嘎子谢孟伟” 的直播时,惊讶地发现其身着人民警察制式服装进行带货。从直播画面来看,虽未佩戴警号与胸徽,但警察肩章和臂章清晰可见,而他当时一边与粉丝互动,一边售卖着一款充电宝与随身 WiFi 二合一的电子产品。根据《人民警察制式服装及其标志管理规定》,影视制作单位和文艺团体因拍摄、演出需要使用警服,必须报省级公安机关批准,且非拍摄、演出时严禁使用。很明显,谢孟伟此举严重违反了相关规定。
警服,绝非普通的衣物,它承载着法律的权威、公众的信任以及警察执法的严肃性。谢孟伟作为公众人物,本应以身作则,对这类规定有着清晰的认知。可他不仅在非拍摄场景穿着警服,还用于直播带货,这一行为极大地损害了警察的形象,削弱了公众对执法权威的信任。更为恶劣的是,他在直播中自称 “根正苗红”,试图借这身警服为自己的人设 “镀金”,仿佛这样就能瞬间洗白过往的争议,这是对警用标志的公然滥用,体现出其对法律的漠视以及对公众智商的轻视。
事件曝光后,谢孟伟迅速发布道歉声明,声称服装是剧组专用戏服,不该用于分享视频和直播,向人民警察致歉。然而,一句道歉难以抵消他行为的负面影响。流量他已经赚了,商业目的或许也已达成,这种 “出了事再道歉” 的模式,如果被轻易放过,无疑会让更多人轻视规则,执法的严肃性也将荡然无存。而且,公众不禁要问,他所提及的 “剧组戏服” 来源是否合规?剧组是否依法报批?整个剧组在警服管理上是否存在漏洞?这些问题都亟待警方深入调查,平台也应承担起监管责任,不能让此类违规行为轻易蒙混过关。
过往争议:直播带货信誉危机重重
事实上,这并非谢孟伟首次陷入舆论风波。在直播带货领域,他早已是 “争议不断” 的常客。2020 年,他在直播卖酒时,被网友质疑售卖假酒,引发评论区失控。尽管著名演员潘长江曾连线直播帮他缓解局面,但市场监管总局随后发布通报,证实他所卖的茅台和五粮液均为贴牌假酒。此事对他的个人信誉造成了极大打击。
此后,在 2023 年,他在直播间售卖一款号称原价 8999 元,直播间售价 1999 元的手机,却被指出在另一家店仅售 1880 元。面对质疑,他回应称不同商超因活动等因素导致价格差异。但这样的解释难以让消费者信服,再次引发网友热议与批评。到了 2025 年,网红 “反诈老陈” 质疑他直播间销售的 699 元酷派手机并非官方正品,虽然后来酷派官方客服确认手机为正品,但在这一过程中,谢孟伟强硬回击 “反诈老陈”,辱骂对方 “蹭流量”,甚至煽动粉丝对其进行网络暴力,这种恶劣的处理方式,进一步损害了他在公众心中的形象。
回顾谢孟伟的直播带货历程,频繁的信誉危机让消费者对他的信任逐渐瓦解。曾经那个给观众带来美好童年回忆的 “嘎子哥”,在商业利益的追逐中,似乎逐渐迷失了方向,一次次的争议事件,让他身上的光环愈发黯淡。
形象重塑:艰难的自我救赎之路
从曾经备受喜爱的童星,到如今深陷舆论漩涡的争议人物,谢孟伟的形象可谓一落千丈。他若想重新赢回观众的信任,实现形象重塑,无疑面临着一条充满荆棘的艰难之路。
首先,他必须深刻反思自己过往的不当行为,从思想根源上认识到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商业信誉以及珍视公众形象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商业活动中,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确保所售商品质量可靠、价格合理,杜绝任何虚假宣传与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同时,对于直播过程中的言行举止,也要进行严格约束,避免因冲动、不当言论引发新的争议。
在面对质疑与批评时,谢孟伟应秉持诚恳、积极的态度,与消费者和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以开放的心态接受监督,及时、准确地回应问题,而非采取强硬对抗、煽动网暴等错误方式。此外,他可以尝试通过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回馈社会,展现自己积极正面的一面,逐步修复受损的形象。但这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他持之以恒的努力与付出,且每一步都必须走得小心翼翼,方能重新赢得公众的认可与支持。
谢孟伟从 “嘎子” 的高光时刻走到如今的舆论困境,令人唏嘘不已。他的经历也为众多公众人物敲响了警钟:在商业利益与公众形象之间,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法律与道德的底线。否则,一旦形象崩塌,再想重塑,谈何容易 。
来源:妙脆角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