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谢孟伟这个名字,如今早已和 “嘎子” 这个承载着一代人童年记忆的角色背道而驰。当年那个在《小兵张嘎》里眼神灵动、透着一股机灵劲儿的少年,凭着这一经典角色火遍大江南北,成为家喻户晓的童星。可谁能想到,多年后他会亲手撕碎自己的 “滤镜”,活成了大家讨厌的模样。
昨日爆出“嘎子”参演作品将重拍,可能了理解错误,更大的可能是各别“媒体”故意为之,我以为重拍的是过去、现在的所有作品,这着实吓了我一跳。
谢孟伟这个名字,如今早已和 “嘎子” 这个承载着一代人童年记忆的角色背道而驰。当年那个在《小兵张嘎》里眼神灵动、透着一股机灵劲儿的少年,凭着这一经典角色火遍大江南北,成为家喻户晓的童星。可谁能想到,多年后他会亲手撕碎自己的 “滤镜”,活成了大家讨厌的模样。
他的 “作事” 早已不是一两件。从直播带货时虚假宣传、卖假货被消费者吐槽,到和网友互怼时口无遮拦,再到各种博眼球的低俗操作,一次次消耗着观众对 “嘎子” 的情怀。曾经的童星光环褪去,留下的只有 “劣迹艺人” 的标签,如今的他,称得上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这般境地,全是他咎由自取。
在娱乐圈,艺人失德失信早已不是新鲜事,行业也有着相对常规的处理方式。一旦艺人出现违背公序良俗、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品牌方会第一时间与之解约,斩断合作关系;影视平台会下架其参演的作品,让其从公众视野中暂时消失;行业协会也会出台相关规定,对失德艺人进行约束,限制其从业机会。就像之前某艺人因偷税漏税被曝光后,各大平台迅速下架了他的影视作品,多个品牌纷纷宣布解约,他也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出现在公众面前。这些处理方式,既起到了惩戒作用,也维护了行业秩序和公序良俗,相比 “悉数重拍戏份”,更加合理且高效。
可如今,却有人提出要将谢孟伟参演的戏份悉数重拍,这般操作,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细究背后的目的,无非是想 “重回经典、还原记忆”,觉得谢孟伟的劣迹形象玷污了作品,想要通过重拍来抹去他的痕迹,还给观众一个 “纯粹” 的作品。可这样的想法,未免太过理想化,也忽略了现实的诸多问题。
首先,谢孟伟根本算不上什么知名艺人。除了《小兵张嘎》里的“嘎子”一角,他之后参演的作品鲜有精品,大多是一些抗战神剧,而且在剧中多是配角,戏份本就不多,对作品的整体质量影响有限。那些抗战神剧,本身就因剧情夸张、逻辑混乱等问题备受诟病,即便没有谢孟伟,也很难成为经典。对于这样的作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重拍他的戏份,完全是得不偿失,纯属浪费钱。
其次,就算要重拍,也得考虑实际情况。对于那些已经杀青、尚未播出的作品,要是谢孟伟戏份较多,为了作品的口碑和播出效果,进行部分重拍或许还情有可原。毕竟制作方在选角时,没能看清谢孟伟的真实面目,选用了这样劣迹斑斑的艺人,本就是低级错误,为此买单也在情理之中。但要是不分青红皂白,不管作品是否已经播出、不管他的戏份多少,都要悉数重拍,那就太不明智了。尤其是《小兵张嘎》这部剧,即便重拍,也很难再现当年的辉煌。时代变了,观众的审美和口味也早已不同,当年的拍摄环境、演员状态、时代背景,都是无法复制的。强行重拍,只会让经典变味,最终落得个 “画虎不成反类犬” 的下场。与其费力不讨好地重拍,不如直接下架他主演的作品,既简单又能达到效果。
其实,想要让谢孟伟彻底消失在公众视野,根本不需要如此大动干戈。作为行业制度和规矩的执行者,各大媒体平台只要全面封禁他,不给其任何露面的机会就行。短视频平台下架他的账号,影视平台下架他的作品,社交平台限制他的发声;各单位和民政团体也应达成共识,禁止邀请他参加任何节目活动,不为他的活动提供场地、宣传等任何条件。这样一来,就能堵住他所有的曝光渠道,让他失去在公众面前 “作妖” 的舞台。用不了多久,他自然就会被观众遗忘,这比花费巨资重拍戏份要有效得多,也节省得多。
娱乐圈需要清朗的环境,对于失德艺人,我们不能纵容,但也不能采取极端且不切实际的方式。与其把钱浪费在重拍谢孟伟戏份这种没必要的事情上,不如把精力放在规范行业选角、完善艺人管理制度上,从根源上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毕竟,观众真正需要的,是优质的作品和品德端正的艺人,而不是为了 “纠错” 而做的无用功。
来源:随言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