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特朗普掀起的全球关税战,如同狂风骤雨,席卷全球经济,震得各国金融市场天翻地覆。英国和日本,这两个美国长期的盟友,竟然不约而同地抛售美债,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
2025年,特朗普掀起的全球关税战,如同狂风骤雨,席卷全球经济,震得各国金融市场天翻地覆。英国和日本,这两个美国长期的盟友,竟然不约而同地抛售美债,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
更耐人寻味的是,坊间传闻犹太财团正暗中筹谋,准备从美国抽身而退,寻找新的避风港。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英日会如此果断地抛售美债?这一举动又将给美国经济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而犹太财团的动向,是否真如传言所说,与历史上某些“大发国难财”的行为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文将以严谨的逻辑和详实的数据,抽丝剥茧,逐一剖析这些问题,带你看清这场经济风暴背后的真相。
2025年,特朗普重返白宫后,迅速兑现竞选承诺,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关税战。他不仅对我国加征高达104%的关税,还对欧盟、日本、英国、韩国等国施以10%至49%不等的进口关税,试图通过“美国优先”的强硬政策,重振国内制造业,缩小贸易逆差。然而,这场关税战却像一柄双刃剑,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全球供应链被打得七零八落,股市暴跌,油价和商品价格跳水,金融市场一片哀嚎。
英国和日本,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友,本以为能在这场风暴中独善其身,却发现自己同样被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砸得晕头转向。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在《每日电讯报》上无奈表示,他得“动用产业政策,保护英国企业免受风暴冲击”。日本首相石破茂则直言:“我们正面临一场国家危机。”两国不仅要应对关税带来的出口压力,还要面对国内经济因全球贸易萎缩而下滑的风险。更要命的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导致美元信心动摇,国际投资者开始质疑美国经济是否还能稳坐全球霸主宝座。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和日本开始大规模抛售美债。据彭博社2025年4月数据,英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从年初的7500亿美元骤降至6000亿美元,减持幅度高达20%;日本的持有量也从1.1万亿美元缩水至9000亿美元,减持了约18%。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两国政府和央行深思熟虑后的战略抉择。那么,他们为何要这样做?
首先,关税战让英日两国对美国经济前景失去了信心。美国国债,号称全球最安全的资产,核心逻辑在于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美国经济的稳定性。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却像在自拆台脚。《卫报》2025年4月10日报道,全球投资者对美债的需求正在下滑,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周内三次大幅波动,创下自特朗普当选以来最大单日涨幅。这表明,市场对美国财政赤字和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已到了临界点。英国和日本作为美债的最大持有国之一,敏锐地嗅到了风险,果断减持以规避潜在的违约危机。
其次,英日抛售美债还有更现实的动机——自保。关税战推高了两国的借贷成本。《金融时报》指出,英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至5.65%,创下27年来新高;日本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攀升至1.2%,逼近近年高点。两国政府急需资金应对国内经济压力,比如英国要填补财政预算漏洞,日本要刺激低迷的消费市场。抛售美债,不仅能迅速回笼资金,还能避免持有一种可能贬值的资产,毕竟美元在2025年已累计下跌近10%。
最后,两国此举还有战略考量。特朗普的关税战让盟友关系变得脆弱,英日开始重新审视对美国的依赖。英国正加速与欧盟的经贸谈判,日本则在谋求与我国和东盟的更紧密合作。抛售美债,某种程度上是在向美国传递信号:别把盟友逼得太紧,否则后果自负。
英国和日本抛售美债,对美国经济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美债不仅是美国政府的“借条”,更是全球金融体系的基石。一旦需求下滑,带来的连锁反应足以让特朗普焦头烂额。
首先,美债价格下跌,收益率飙升。据CNBC 2025年4月10日报道,10年期美债收益率已从3.9%猛涨至4.5%,30年期美债收益率更是触及5.02%,创下近年新高。收益率上涨意味着美国政府的借贷成本水涨船高。2024年,美国联邦债务已突破34万亿美元,占GDP比重高达120%。如果收益率持续攀升,每年新增的利息支出可能高达1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防预算的1.5倍。这对财政本就捉襟见肘的美国政府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
其次,美债市场动荡直接冲击金融市场。《纽约时报》2025年4月11日指出,美债价格下跌引发了全球股市的连锁反应,标普500指数一周内暴跌12%,创下疫情以来最惨纪录。投资者信心崩溃,资金纷纷流向黄金和日元等避险资产。更糟糕的是,美债作为全球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核心资产,其价格波动会导致这些机构资产负债表缩水,进而引发信贷紧缩。普通美国人会发现,房贷、车贷的利率蹭蹭上涨,消费能力被进一步压缩。
再者,美元的国际地位岌岌可危。《卫报》2025年4月11日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根基,在于全球对美债的信任。如果英日等国持续减持,其他国家可能跟风,比如沙特阿拉伯和印度已在悄悄调整美债持仓。一旦美元需求下降,美国的贸易逆差将更难通过“印钞”来弥补,通货膨胀可能失控。数据显示,2025年美国CPI已升至2.8%,若关税战持续,经济学家预测2026年可能突破4.5%。
最致命的,是对美国国际信誉的打击。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让盟友寒心,抛售美债则是盟友的“无声抗议”。《华盛顿邮报》2025年4月10日警告,如果美债市场失去外国买家,美国可能面临“金融霸权终结”的风险。这不仅会削弱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话语权,还可能让其他货币,比如欧元或人民币,趁机填补真空。
说到犹太财团“准备跑路”的传闻,很多人可能觉得有点耸人听闻,但细细推敲,这背后却有几分道理。需要澄清的是,“犹太财团”并不是一个严谨的学术定义,而是常被用来指代以犹太裔为主的金融精英群体,比如华尔街的顶级投行、对冲基金和私人资本。这些机构在全球资本市场上翻云覆雨,影响力不容小觑。那么,他们为何在此时选择撤离美国?这得从现实和历史两个维度来分析。
(一)现实考量:避险与逐利
2025年的美国经济,简直像一艘在风暴中摇摇欲坠的巨轮。关税战导致市场剧烈波动,标普500指数自2月高点已下跌近20%,华尔街哀鸿遍野。《路透社》2025年4月11日报道,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投行已大幅下调对美国2025年GDP增长的预期,从2.5%降至1%。更要命的是,美联储可能被迫紧急降息,就像2008年金融危机时那样。这对依赖高杠杆操作的金融巨头来说,意味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资本的天性是逐利而避险。犹太裔掌控的金融巨头,比如黑石集团、KKR,甚至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早已嗅到危机气息。据彭博社,2025年第一季度,华尔街对冲基金向欧洲和亚洲市场的资产转移规模高达3000亿美元,创下近年新高。伦敦、香港、新加坡成了新的热土。原因很简单:欧洲的货币政策更稳定,亚洲的增长潜力更大,尤其是我国的资本市场,开放程度越来越高,2024年外资流入A股的规模就超过2000亿美元。
再者,特朗普的政策让华尔街寒心。他的关税战虽然打着“保护美国”的旗号,却让金融市场成了“陪葬品”。《华尔街日报》2025年4月9日透露,特朗普的税收改革计划可能对高收入群体加税,这让华尔街的金融大佬们如坐针毡。与其在美国这潭浑水里挣扎,不如早点抽身,另谋出路。
(二)犹太财团再次大发国难财?
说到犹太财团在历史上的作为,很多人会联想到“大发国难财”的说法。这种表述虽然有些情绪化,但历史上某些犹太金融财团的确在危机中赚得盆满钵满。比如,19世纪末的美国铁路泡沫,是个经典案例。
当时,摩根家族通过操控铁路公司债券,趁着市场崩盘低价抄底,最终控制了美国近三分之一的铁路网络。1929年的大萧条,更是让罗斯柴尔德家族等金融巨头名声大噪。他们通过抛售股票制造恐慌,再趁低吸纳优质资产,几年后市场回暖时赚得盆满钵满。
二战期间,某些犹太裔金融家也曾在乱世中找到机会。比如,华尔街的一些银行通过为交战双方提供贷款,稳稳地赚取利息差。战后,他们又投资于欧洲的重建项目,获利颇丰。
2008年金融危机,雷曼兄弟倒闭后,高盛、摩根大通等投行迅速调整策略,通过政府救助计划和量化宽松政策,大肆收购不良资产。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2年,高盛的净利润年均超过100亿美元,堪称危机中的赢家。而这些机构的掌舵人中,不乏犹太裔精英。
而2025年特朗普的关税战,则让美国经济风雨飘摇,华尔街的金融巨头们似乎又闻到了“机会”的味道。所以,他们正在抛售美债、股票等高风险资产,囤积现金或转移到更安全的海外市场。毕竟,危机越大,抄底的机会越多。历史上,他们从不缺席这样的“盛宴”。
(三)为何是“跑路”而非坚守?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危机也能赚钱,为何不留在美国等待机会?答案就在于,2025年的美国,风险与机遇的比例严重失衡。特朗普的政策充满不确定性,今天加关税,明天降关税,后天又改主意。《路透社》2025年4月10日报道,特朗普在一天之内先宣布对我国加征125%关税,又突然暂停对其他国家的关税,市场被他搞得晕头转向。这样的环境下,金融巨头们很难制定长期策略。
更重要的是,美国的社会矛盾也在加剧。关税战推高了物价,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飙升。据美国劳工部数据,2025年3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5.2%,能源价格上涨6.8%。抗议活动在各大城市此起彼伏,社会撕裂加剧。金融精英们最怕的就是这种不稳定,因为它可能导致政策突变,比如资本管制或财产没收。历史上,1920年代的德国魏玛共和国和1970年代的阿根廷,都曾因经济崩溃引发资本外逃。今天的美国,虽不至于此,但苗头已现。
无论是英日抛售美债,还是犹太财团的“跑路”传闻,归根结底,都反映了一个真理:资本无国界,逐利是本能。英国和日本减持美债,是为了保护自身经济利益;金融巨头们转移资产,是为了在风暴中寻找新的避风港。这与历史上无数次危机中的资本流动并无二致。
回顾我国的历史,我们也曾经历过类似的资本博弈。晚清时期,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我国经济命脉,外国银行在上海滩呼风唤雨。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掌握了经济主动权,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2024年,我国GDP预计增长4.8%,稳居世界第二,资本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与日俱增。这正是为何华尔街的目光开始转向东方,因为他们知道,哪里有增长,哪里就有利润。
对于特朗普来说,关税战或许是他心目中的“王牌”,但他低估了资本的力量。英日的抛售美债,就像在抽走美国经济的氧气;金融巨头的撤离,则可能让华尔街变成一座空城。美国经济若想渡过难关,单靠关税壁垒远远不够,更需要的是重建市场信心,修复盟友关系。
2025年的全球关税战,是一场没有赢家的博弈。英国和日本抛售美债,是对美国经济信心的沉重一击;犹太财团的“跑路”传闻,则折射出资本对危机的高度敏感。美国经济正站在十字路口,特朗普的政策能否力挽狂澜,仍是未知数。而对于我们来说,保持战略定力,稳住经济基本盘,才是应对这场风暴的最佳策略。
参考文献:
国家统计局官网,2024年经济数据。《卫报》,2025年4月10日,“Dramatic sell-off of US government bonds as tariff war panic deepens”。《路透社》,2025年4月9日,“Japan rules out using US Treasury holdings to counter Trump tariffs”。《纽约时报》,2025年4月11日,“Bond Market is Upended by Trump’s Tariffs”。《华盛顿邮报》,2025年4月10日,“Trump’s tariffs pushed the U.S. uncomfortably close to a financial crisis”。彭博社,2025年第一季度金融市场数据。《金融时报》,2025年4月英国和日本国债收益率报道。来源:历史侦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