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牛!近3万台“铁牛”秀绝活 清远春耕新速度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2 20:33 1

摘要:进入春耕时节,在清城区源潭镇长隆•源潭万亩丝苗米产业示范基地的大连片区,一台台耙田机、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整齐划一地完成耕地、播种等作业,成为春耕生产的“主力军”,勾勒出一幅科技感十足的春耕图景。

进入春耕时节,在清城区源潭镇长隆•源潭万亩丝苗米产业示范基地的大连片区,一台台耙田机、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整齐划一地完成耕地、播种等作业,成为春耕生产的“主力军”,勾勒出一幅科技感十足的春耕图景。

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清远目前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7.92%。当前已经进入春耕高峰期,全市近3万台(套)农机基本全部投入使用了。截至4月11日,全市已落实春播面积150.6万亩,进度58.2%。

01 “铁牛”下田

降低劳动强度 提高水稻单产

“80后”新农人谢进聪熟练地操作着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播下一列列整齐的秧苗。尽管加入新农人的行列只有3年,但这期间他已拿到耙田机、插秧机、无人机等多个农机的操作证书。

“4台插秧机只需3天就能完成500亩的播种面积。如要人力就需60人左右,花上7到9天时间才能完成插秧的工序。插秧机还有一个优势是插秧的株距可以调整,能做到标准化插秧。”谈到智能化农业机械对农业的帮助,谢进聪表示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图为“长隆·源潭万亩丝苗米示范基地”。清远日报记者 江元威 摄

今年清远春耕的号角已吹响,大地田野“科技范儿”十足。根据市农业农村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清远市农机总动力已突破110万千瓦,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7.9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9.97%。

今年全市春耕预计可投入农机数量28596台(套),投入农机总动力35.72万千瓦。近期,市级联合各县农技推广部门成立清远市粮油生产技术指导组,已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优质高产新品种,指导农民及早开展春耕生产,做好春收作物的田间管理。

谢进聪说,经过机插秧后秧苗的株距大概在14厘米左右,而以往每株水稻的间距在20厘米左右,这也意味着秧苗之间更加紧凑了。这叫合理密植技术,是水稻提单产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合理密植,每亩地水稻的株数从1.2万株提高到1.6万株。

今年源潭大连片实施1400亩水稻合理密植,推广优质丝苗米品种华航香银针,配套实施“一喷多促”等关键稳产增产技术,预计早、晚稻单产提升10%以上。

02 “小田并大田”

助力农业现代化 带动村民增收

“铁牛”下田得以施展身手,前提是有连片的“高标准农田”。

近年来,清远市在推动农村耕地整合利用方面持续发力,积极引导村集体通过股份合作、托管、代理等多种灵活方式,统筹整合农户承包地。同时鼓励市县国有企业、供销合作社与村集体深度合作,携手推进农村耕地整合利用工作,全力推动 “小田并大田” 进程。

2024年,全市完成新建高标准农田4000亩,改造提升2.23万亩,农田机耕和排灌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图为“长隆·源潭万亩丝苗米示范基地”。清远日报记者 江元威 摄

源潭镇属企业清远源农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彦君介绍,通过土地流转,农户获得固定的租金或股金。连片土地让基地更好应用无人机飞防、巡田技术与田间监控系统,极大提高作业效率与监测精准度。

在田边,近20名工人正在搭建着钢框架,这是计划今年7月投入使用的烘干中心。届时不仅将完善农业产业链,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增加丝苗米附加值,还会为村民增加近50个岗位,带动村民增收。

今年,源潭大连片推广优质丝苗米品种华航香银针,实施1400亩水稻合理密植,配套实施“一喷多促”等关键稳产增产技术,预计早、晚稻单产提升10%以上。

近年来,清远以工业思维发展农业,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集约化进程。截至目前,全市已顺利实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任务70.755万亩,建成1个市级农事服务中心、8个县级农业生产托管运营中心、24个镇级农业生产服务中心,并配备336名村级托管员,为广大农户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农机服务支持。

丝苗米是清远的重要粮食作物

,2024年我市粮食播种面积227.17万亩,其中丝苗米播种面积156.04万亩。作为“五大百亿及现代农业产业”之一,清远丝苗米产业综合产值64.57亿元。

清远发布编辑部

出品:朱文华广东省三八红旗工作室

策划/统筹:朱文华 李志芳采写/拍摄:叶慧勤 黄子璐 江元威

编辑:王玥

校对:韦其安

二审:蔡硕

三审:钟志宏

来源:清远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