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失信背后:交个朋友躺着赚6亿,为何不还郑刚1500万?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9 09:22 1

摘要:罗永浩又上热搜了。不是因为直播带货的新纪录,也不是那个胎死腹中的AR梦,而是一张盖着法院红章的“失信被执行人”通知书。这一次,把他推上风口的不是消费者,而是曾经的“战友”——紫辉创投创始人郑刚。三年前,两人因锤子科技的回购纠纷撕破脸;三年后,1500万欠款成了

罗永浩又上热搜了。不是因为直播带货的新纪录,也不是那个胎死腹中的AR梦,而是一张盖着法院红章的“失信被执行人”通知书。这一次,把他推上风口的不是消费者,而是曾经的“战友”——紫辉创投创始人郑刚。三年前,两人因锤子科技的回购纠纷撕破脸;三年后,1500万欠款成了悬在“真还传”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当商业契约撞上道义补偿,当投资失败遇上股东追责,这场持续三年的“罗郑之争”,撕开的何止是罗永浩的还债困境,更是整个创投圈不愿示人的遮羞布。

一、一张失信通知书:1500万的“投资”与“借款”之争

9月17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的两条信息让罗永浩再次陷入舆论漩涡:锤子科技(成都)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两条失信被执行人记录,执行法院是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履行情况是“全部未履行”,涉及的正是与紫辉创投的借款合同纠纷。股权穿透后显示,紫辉创投由郑刚实际控股,而罗永浩作为锤子科技的实际控制人(总持股35.91%),成了这场纠纷的核心人物。

1500万,这个数字成了双方的“死结”。郑刚认为,这笔钱是“借款”,罗永浩和锤子科技必须还;罗永浩则坚持,这是“投资”,“投资的企业失败了就是失败了”。看似简单的定义之争,背后藏着创投圈最根本的游戏规则——风险与收益的共担。

回溯到2015年,锤子科技B轮融资时,紫辉创投领投5000万美元。按照行业惯例,投资协议里通常会有“回购条款”:如果公司在约定期限内未上市或被并购,创始人或公司需要按约定价格回购投资人股份。郑刚现在追讨的1500万,正是基于这份条款的“保底收益”。但罗永浩不这么看,他在2023年的回应中说得直白:“这种对上一个创业项目失败后的补偿,本质上是因为不寻常的情感和道义,而不是通行的法理和逻辑。”

这里的矛盾点在于:当创业公司失败,“回购条款”到底是“法理”还是“道义”?在罗永浩看来,老股东签协议放弃回购权,接受AR公司的股权补偿,是“情感和道义”的体现;但对郑刚而言,他需要给LP(有限合伙人)交代——LP投钱给紫辉,不是为了“情感”,而是为了回报。正如郑刚曾在微博上吐槽:“我管理的基金有几十亿,LP都是真金白银投进来的,我不能拿他们的钱‘做慈善’。”

这场争论暴露了创投圈的“双标”:顺境时,大家谈“风险共担,收益共享”;逆境时,投资人往往搬出“回购条款”兜底,创业者则强调“投资有风险”。罗永浩的“真还传”之所以曾被追捧,正是因为他打破了这种“双标”——创业失败后,他没有跑路,而是通过直播带货一点点还债。但这一次,郑刚的“较真”让他的“道义光环”开始褪色:当“道义补偿”遇上“法理追责”,罗永浩还能靠“情怀”过关吗?

二、从“细红线”到“十字路口”:罗永浩的创业溃败与资本反噬

罗永浩的“还债神话”之所以动人,在于他把“失败”变成了“逆袭”的剧本。但这剧本的背后,是一次又一次的创业溃败——尤其是AR项目的搁置,直接让他的“补偿方案”成了空谈。

2023年1月,罗永浩的AR创业公司“细红线”完成融资后,提出了一个“补偿方案”:用细红线5%的股权(投后3.72%)补偿锤子科技老股东,条件是老股东放弃对锤子科技的全部回购权利。紫辉创投通过3家公司预计能获得0.69%的股权,但郑刚拒绝了——在他看来,0.69%的AR股权远不如1500万现金实在。

罗永浩当时信心满满,认为AR是“下一个风口”。但一年后,他突然宣布搁置AR项目:“十年内AR眼镜都不太可能商业化,这一过程烧了很多钱,代价昂贵。”这个转折不仅让老股东的“股权补偿”成了泡影,更让罗永浩失去了用新公司股权化解旧债务的筹码。

为什么AR项目会失败?罗永浩的解释是“技术不成熟”,但更深层的原因或许是“资本耐心的耗尽”。据业内人士透露,细红线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烧掉了数亿资金,却连原型机都没能量产。当资本发现“十年内无法商业化”,自然不会再投钱——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罗永浩转头做起了播客“罗永浩的十字路口”:从烧钱的硬科技,转向低成本的内容创业,本质上是对资本的妥协。

而郑刚的反应更具讽刺意味:他把微博ID改成了“郑刚的红绿灯”,与罗永浩的“十字路口”针锋相对。这种“文字游戏”的背后,是双方对“创业失败责任”的认知错位:罗永浩认为“失败是正常的”,郑刚则认为“失败了也要兜底”;罗永浩想靠新创业项目“曲线还债”,郑刚则要“现金到账”。

如今,AR项目黄了,播客项目变现能力有限,罗永浩唯一的“现金奶牛”是交个朋友直播间。但数据显示,交个朋友2025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6.19亿元,净利0.55亿元,期末现金及等价物2.39亿元。而罗永浩此前透露“剩余5个多亿债务”,2.39亿现金显然不够。更关键的是,交个朋友的现金流是否能直接用于偿还锤子科技的债务?法律上,交个朋友与锤子科技是独立法人,罗永浩作为个人可以用直播收入还债,但公司间的资金往来需要合规——这或许是“真还传”自2024年8月后再无进展的真正原因。

三、“真还传”的停更与失信的代价:罗永浩的“道义债”还得清吗?

2024年8月,罗永浩在“真还传”的最新进展中说:“我会优先还其他债主的钱,郑刚的这笔钱,我会放在最后一笔。”如今一年过去,“最后一笔”还没到,锤子科技却成了“失信被执行人”。法院的定性是“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这意味着法院认为锤子科技或罗永浩有还钱的能力,但选择了“不履行”。

为什么不还?罗永浩的理由是“郑刚在网上造谣诽谤辱骂我长达一年半多”,但这更像是情绪对抗——商业纠纷中,“辱骂”从来不是不履行债务的合法理由。真正的原因或许有两个:一是现金流不足,二是“赌气”。

从现金流看,交个朋友2.39亿的现金储备,即便全部用来还郑刚的1500万,也绰绰有余。但罗永浩可能在权衡:还了郑刚,其他债主会不会效仿?毕竟“真还传”的人设是“凭本事还债”,如果优先还“闹事”的债主,会不会引发更多老股东追讨?此外,罗永浩或许还在等一个“和解契机”——比如郑刚松口接受部分还款,或双方达成新的补偿协议。

但失信的代价正在显现。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失信被执行人将被限制乘坐高铁、飞机,不得担任企业高管,甚至影响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对罗永浩而言,这不仅是个人信誉的损失,更可能影响交个朋友的商业合作——品牌方通常会规避与失信被执行人关联的企业合作,毕竟“诚信”是直播带货的生命线。

更值得玩味的是罗永浩的“道义叙事”。他一直强调“投资不是借款”,把自己塑造成“为失败负责”的理想主义者。但现实是,当创业失败的代价需要自己承担时,他选择了“优先还其他债主”,把郑刚的债务“后置”。这种“选择性还债”,到底是“道义”还是“功利”?

郑刚的逻辑则更“现实”:他不是在跟罗永浩个人较劲,而是在维护创投圈的“规则”。如果连紫辉这样的头部机构都拿不到回购款,其他中小投资人遇到类似情况怎么办?正如他在微博上写的:“今天我不较真,明天所有创业者都可以说‘投资是捐款’,那谁还敢投钱?”

四、创投圈的“红绿灯”与“十字路口”:失败后的责任该由谁扛?

罗永浩的“十字路口”与郑刚的“红绿灯”,像极了创业者与投资人的永恒博弈:创业者想往前冲,投资人想踩刹车;创业者谈“理想”,投资人谈“现实”;创业者说“失败是财富”,投资人说“失败要赔钱”。

这场纠纷的本质,是“创业失败责任”的划分问题。在成熟的创投市场,投资本身就是“风险游戏”——投10个项目,9个失败,1个成功就能覆盖成本。但在中国创投圈,“回购条款”的泛滥让这种“风险共担”变了味:投资人既要享受成功时的高收益,又要规避失败时的损失,把风险全推给创始人。

罗永浩的“道义补偿”之所以被部分老股东接受,正是因为他们明白“回购条款”在公司破产时几乎无法执行——锤子科技早已资不抵债,强行要求回购,只会让创始人背上巨额个人债务,最终可能“鱼死网破”。而郑刚的坚持,则代表了另一类投资人的逻辑:即便公司破产,创始人也该“砸锅卖铁”还钱,因为“你拿了我的钱,就得负责”。

这里没有绝对的对错。罗永浩的“投资不是借款”有道理,创业本就有风险;郑刚的“LP交代”也现实,他需要对出资人负责。真正的问题在于:当“回购条款”成为行业标配,当投资人把“保底收益”当成理所当然,创业的“冒险精神”正在被消解——创始人不敢试错,因为失败的代价可能是“一辈子还不清的债”。

就像罗永浩,他曾是科技圈最敢“折腾”的创业者,从锤子手机到电子烟,再到AR眼镜,每一次都押注前沿领域。但现在,他不得不搁置AR,转头做直播和播客——不是因为不热爱,而是因为“烧钱的代价昂贵”。当创业者被债务捆住手脚,创新的火花还能点燃吗?

五、终局:当理想主义撞上资本账本

罗永浩和郑刚的纠纷还没结束。法院的失信通知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可能是财产冻结、账户查封,甚至影响交个朋友的运营。但无论结果如何,这场争论都给所有创业者和投资人提了个醒:

对创业者而言,签下“回购条款”前,先掂量自己的“兜底能力”——别让“融资”变成“负债”,别把“投资人”当成“债主”。对投资人而言,与其依赖“回购条款”保底,不如提升项目判断力——没有任何条款能真正规避风险,能规避风险的只有不投。

而对罗永浩来说,“真还传”的结局或许早已注定:他可以靠直播还清大部分债务,但郑刚的1500万,可能需要一场彻底的“和解”——无论是现金偿还,还是新的补偿方案。毕竟,在资本的账本上,从来没有“道义”二字,只有“数字”;在法院的判决里,也没有“情怀”,只有“执行”。

当罗永浩的“十字路口”遇上郑刚的“红绿灯”,我们看到的不是某个人的失败,而是商业世界最真实的模样:理想主义需要资本输血,但资本的血,从来不是白流的。这场持续三年的1500万之争,最终会以怎样的方式落幕?或许,答案就藏在罗永浩自己的话里:“创业就是一场豪赌,赢了会所嫩模,输了……就得还债。”只是他没说,还债的路上,还得看资本的“红绿灯”。"#图文带货训练营#

来源:H好菇凉66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