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光绪年间,杭州府绸缎商宋老爷有个规矩:每年冬至设“绸缎宴”,席间若呈上云锦荷包,便是来年续约的吉兆;若端出裂帛残卷,便是委婉请辞。
光绪年间,杭州府绸缎商宋老爷有个规矩:每年冬至设“绸缎宴”,席间若呈上云锦荷包,便是来年续约的吉兆;若端出裂帛残卷,便是委婉请辞。
这年冬至大雪,各位分号掌柜踏雪而来。酒过三巡,宋老爷的侄儿宋管事突然击掌三声。只见伙计捧来湘妃竹匣,匣中卧着匹撕裂的苏绣——正对着城南老掌柜孙守仁。
满座皆寂。孙掌柜白须微颤,却含笑举杯:“承蒙东家指点,老朽敬谢。”说罢仰首饮尽,雪沫沾襟。
待宴散人静,账房先生悄问宋管事:“孙掌柜经营城南铺三十年,为何......”
宋管事冷笑:“他竟反对涨价三成!如今洋布盛行,不趁年关捞一笔,更待何时?”
正说着,门房来报孙掌柜求见。宋管事拂袖:“败兴之人,不见!”
谁知帘栊一掀,宋老爷披着鹤氅现身:“是我请孙掌柜回来的。”
烛影摇红间,孙掌柜从怀中取出本泛黄账册:“城南铺今年实盈三千两,若按涨价方案,虽可多赚千两,却要失七成老主顾。”又展开卷轴,“这是百姓联名信,求保布价。”
宋管事嗤笑:“穷酸措大,也配谈生意?”
宋老爷却摩挲着账册忽然问道:“叔父可知今年为何单宴席用松江棉布?”
不待回答,他自取剪刀“刺啦”裁开桌布——内里竟絮着发霉的旧棉!
“管事涨价的布,便是这等货色。”宋老爷叹息,“而孙掌柜送来的松江布...”他拎起烛台掷向窗棂,那棉帘遇火竟只焦灼不燃,“——却是防火的军需品。”
原来孙掌柜暗中将涨价所得,全换了防火布赠与百姓冬衣。此刻窗外忽起喧哗,竟是数百乡民提灯而立,雪花落满肩头。
为首老者颤巍巍捧出万民伞:“孙掌柜舍利取义,求东家留贤!”
宋老爷闭目良久,忽对宋管事道:“取湘妃竹匣来。”
匣再开时,那裂帛竟被金线绣成寒梅图。宋老爷执杯敬向孙掌柜:“不是敬鱼头,是敬梅花——冻土破冰第一枝。”
后来杭州盛传:宋家布庄从此立新规,凡欲涨价,必先取三匹布投火验质。而那年冬至的裂帛,始终悬在厅堂,如面照妖镜。
来源:一纸愁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