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6月,Sanex一则沐浴露电视广告在英国刚播没多久,就被英国广告标准管理局(ASA)叫停了。
2025年6月,Sanex一则沐浴露电视广告在英国刚播没多久,就被英国广告标准管理局(ASA)叫停了。
给出的理由很直接,这则广告可能被解读为暗示白皮肤优于黑皮肤,涉嫌种族歧视。
这则广告的画面设计,现在回头看确实有点问题。
镜头里先是两名黑人模特,一个皮肤布满红色抓痕,另一个皮肤覆盖着像龟裂泥土似的质感,一眼就能看出是想表现皮肤干燥、瘙痒的不适状态。
紧接着画面一转,出现了一位正在用Sanex沐浴的白人女性,皮肤看着又光滑又洁净。
配合着画外音说“试试全新Sanex皮肤护理系列,体验24小时滋润感”,最后还补了句“舒缓可能只需一次淋浴”。
老实讲,就算品牌说这只是“产品使用前后的效果对比”,但把“皮肤有问题”的形象全放在黑人模特身上,“皮肤变好了”的效果却用白人模特展示,观众看着能不别扭吗?ASA在声明里就提到,这种对比很容易让人往“白皮肤更好”的方向想。
Sanex的母公司高露洁-棕榄肯定不认同这个说法,他们回应说用不同肤色模特,就是为了体现多样性,证明产品适合所有人。
负责审核广告合规的Clearcast公司一开始也觉得,这广告能看出品牌的包容性。
但ASA没松口,最后还是裁定广告违反了英国广播广告规范,说它“极有可能造成严重冒犯”。
本来想靠多元模特拉近距离,但后来发现,画面搭配没考虑到种族敏感点,反而引了争议,这大概是品牌没料到的。
其实Sanex这事不是头一回发生,2017年联合利华旗下的多芬,也栽过类似的跟头。
当时多芬在美国发了一则网络广告,内容是一位黑人女性脱下上衣,画面突然切成了白人女性,之后又换成了亚裔女性。
品牌一开始解释,是想表达产品适用于所有肤色。
但广告一出来,大量观众把它解读成“黑人用了产品就变成白人”,也就是大家说的“黑人洗成白人”。
社交媒体上很快炸了锅,#BoycottDove(抵制多芬)的话题越传越广,不少人指责多芬没考虑种族感受。
无奈之下,多芬在24小时内就发了道歉声明,还赶紧撤了广告。
可影响已经造成了,当时有报道说,多芬那月的品牌好感度掉了不少,有些零售商甚至临时下架了它的部分产品。
如此看来,不管是Sanex还是多芬,问题都不在“想体现多样性”,而在“怎么体现”上。
不是随便找几个不同肤色的模特就行,关键是画面叙事不能让某个群体和“负面状态”绑定,也不能用“群体转换”暗示谁更优。
这一点,怕是所有做广告的品牌都该记牢。
Sanex广告被下架后,不少人讨论这事。
说实话,现在消费者对品牌的价值观越来越看重,你要是在广告里踩了种族敏感线,人家真的会放弃购买。
英国那《广播广告规范》也早有规定,就算广告没故意搞歧视,只要客观上可能让人觉得被冒犯,就不算合规。
品牌想靠广告推广产品没问题,但不能只想着突出效果,忽略了这些细节。
像Sanex要是在拍广告前,找不同种族的人看看初稿,或许就能发现画面的问题。
多芬的教训已经摆在那了,可还是有品牌掉坑,这说明在营销里践行社会责任,真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
说到底,这些广告争议就是给全球消费品公司提了个醒:就算初衷是好的,广告的视觉语言和叙事逻辑也得反复琢磨。
在种族平等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企业营销必须更谨慎,别因为一个无心的画面设计,就砸了自己的牌子,这样真的并非明智之举。
来源:知夏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