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进榆林横山安则梁村,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平坦宽阔的水泥路蜿蜒至家家户户,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压弯枝头,新建的苹果冷库前村民分拣装箱忙,农户的笑声在山间地头回荡。
走进榆林横山安则梁村,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平坦宽阔的水泥路蜿蜒至家家户户,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压弯枝头,新建的苹果冷库前村民分拣装箱忙,农户的笑声在山间地头回荡。
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旱季吃水难。4年多来,中国移动陕西榆林分公司派驻横山区安则梁村驻村工作队和村民“同吃一锅饭、同坐一条凳、同谋一条路”,一点点把昔日的穷乡僻壤打造成如今的“和美乡村”。凭借扎实举措和突出贡献,今年6月前后,安则梁村驻村工作队作为全国15个获奖单位之一,荣获“中国移动2024年乡村振兴先进集体”称号,还获得了“陕西移动2024年乡村振兴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筑路为民:打通乡村振兴“产业路”
“车子还没到农户家,就被烂泥路拦住了,车轮陷进去半尺深!”回忆起2021年初到安则梁村的情景,驻村第一书记张少云记忆犹新。那时的安则梁村,生产道路多是黄土路,每逢雨季就会泥泞不堪,塌方、中断,到处坑坑洼洼。
“路不好,苹果运出去磕碰一半,卖不上价啊!”果农王大叔感叹道。道路不仅影响村民日常生产劳作,更关系到全村的苹果外销,面对村民的期盼,工作队将修路列为头等大事。
拿着陕西移动资助的几万元资金,工作队与村委召开了多次会议,决定用这笔钱修复维护水毁道路。为了让“好钢用在刀刃上”,他们走遍全村,与村干部一起勘察道路,标记水毁路段,制定了分步修复计划。
盛夏时节,施工开始,工作队员们顶着烈日盯进度、盯质量,衣服常常是湿透又晒干,但从没有人抱怨;雨季来临,大家又不分昼夜巡查塌方情况,组织村民加固路基,确保新修道路安全稳固。2022年至今的3年多时间里,工作队累计维护修整了52公里道路、30多处塌方中断,村里的22条生产道路都被平整一新、恢复畅通。
“以前收庄稼都得靠人力,现在三轮车可以直接开到地头,省了不少力气!”村民李大爷看着平整的路面,满心欢喜。更让他高兴的是,路修好了,苹果收购商的车能直接开到果园边,每斤苹果价格涨了5毛钱,一算账一年收入涨了不少。
如今,这些生产道路成了全村名副其实的“致富路”。
活水润心:破解季节性缺水难题
“一盆水要淘米、洗脸、喂牲口轮着用,剩下了就去浇菜地。” 阳洼小组70岁的赵奶奶感叹道。安则梁村地处黄土旱塬,一到旱季,全村人只能眼巴巴盼下雨,或是去几公里外的河沟里排队取水。
2021年旱季,入户走访时,季节性缺水问题让驻村工作队成员很揪心。水缸里泥沙沉淀,铝壶里结着厚厚的水垢,不少村民只能等着村委送水来,人畜之外的用水很难得到保障……拿着走访报告,第一书记张少云召集村两委开会,大家连夜整理好材料,一边跑政府部门争取项目资金,一边向上汇报情况。那段时间,工作队的车后备箱里塞着各式各样的水样瓶和测绘报告。
转机出现在2022年。经过工作队多方协调沟通,陕西移动榆林分公司拨付8万元专项帮扶资金,当地政府部门也拨款30多万元,用于解决村民季节性缺水难题。施工期间,工作队带着村民扛水泥、砌窖体,还专门请来水利专家指导防渗处理。水窖建好后,工作队将一条条管网引入到用户家中。
赵奶奶拧开自家新装的水龙头,清水汩汩流出,尝了一口,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这水真甜!以后再也不怕旱季缺水吃了。” 如今,在当地政府部门和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村里建起了32座崭新的集雨场窖,有效解决了全村3个小组65户人家旱季饮水难题。
产业振兴:小苹果成就大事业
安则梁村的山地苹果品质优良,过去因缺乏储存设施,果农只能低价抛售。“最愁的是苹果熟了卖不掉,眼睁睁看着烂在地里。”果农李福强说。
2023年初春,驻村第一书记张少云带领工作队挨家挨户走访调研。他们发现,全村32户果农每年因无法储存而损失的苹果超过10万斤。在村委会议室里,张少云把调研数据一页页贴在墙上:“建冷库是当务之急!”
为了冷库项目早日申报成功,工作队连续加班半个月,反复修改建设方案,光是预算就做了5个版本。研讨、论证、立项,最终,陕西移动拨付了68万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冷库建设正式提上日程。
选址时,果农们都希望冷库建在自家附近,工作队不得不反复权衡。他们带着测量工具走遍全村,用GPS定位果园位置,最终确定了6个运输方便又辐射全村的站点。
施工期间正值三伏天,为确保工程质量和交付进度,工作队专门请来了县农业局的冷库建设专家现场指导。当第一座冷库竣工时,全村老少都赶来参观。李福强摸着崭新的保温层,激动地说:“这下咱们的苹果也能住‘空调房’了!”
如今,6座现代化冷库分散在安则梁村里。去年收获季,果农们第一次尝到了错峰销售的甜头。李福强家储存的2万斤苹果,等到春节前后上市,每斤多卖了1.5元,增收3万多元。“现在卖苹果就像在银行取钱,啥时候价钱好啥时候卖!”他乐呵呵地说。
除了建冷库,工作队还邀请区农业局农技专家驻村培训,推广疏花疏果、有机施肥等技术,让当地苹果优果率从60%提升至85%。如今,安则梁苹果成了远近闻名的“富硒果”,不少外乡人专门前来品尝采购。在工作队成员的努力下,苹果树真正成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农技专家向农户科普种植技术
鱼水情深:驻村帮扶暖民心
翻开张少云的驻村日记,密密麻麻记录着村民的诉求:“5月12日,帮老李家修屋顶。”“7月3日,联系医院为留守儿童体检。”“9月20日,协调新建皮基站。”……“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是工作队常挂在嘴边的话。
2023年春节前,大雪封山,独居的陈爷爷突发高烧。工作队队员冒着风雪徒步2小时送药,轮流守在床边照顾。“驻村工作队事无巨细关心着我们这些老年人,有他们在,不仅能知道新政策,生活中的一些大小事也不用愁了!”陈爷爷逢人就夸。这样的故事在安则梁村数不胜数——帮残障住户申请补助、劝导辍学儿童返学、组织村民直播卖苹果……一点一滴的付出,换来了全村人的信任。
如今的安则梁村,道路畅通、产业兴旺、村民富足。2024年,村集体收入突破50万元,人均增收4000余元。下一步,驻村工作队还在着手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山地苹果谋划产业链的后续销路,努力让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致富路越走越宽。
夕阳西下,炊烟袅袅。安则梁村亮起了路灯,照亮了回家的路,也照亮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来源:1018陕广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