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和玉大叔在朋友圈看到一位玉友发了条动态:“收到的籽料挂坠有磕碰,卖家说快递问题不负责售后,这可咋办?”底下评论炸开了锅,有人说应该找快递公司索赔,有人说卖家必须负责到底。也有人继续抱怨说直播间买的玉石和实际拿到的东西判若两玉。买与退、寄与收,看似平常的
前几天,和玉大叔在朋友圈看到一位玉友发了条动态:“收到的籽料挂坠有磕碰,卖家说快递问题不负责售后,这可咋办?”底下评论炸开了锅,有人说应该找快递公司索赔,有人说卖家必须负责到底。也有人继续抱怨说直播间买的玉石和实际拿到的东西判若两玉。买与退、寄与收,看似平常的两件事,背后却牵动着运送风险与维权路径两张网。今天,和玉大叔把这些年见过的坑、踩过的雷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咱们的美玉能稳当些。
玩玉这些年,和玉大叔见过太多因为运输问题引起的纠纷了。就拿去年夏天的一件事来说,和玉大叔有个同行给广东的老板卖了一款雕琢非常复杂的玉件(一体雕工艺),结果收到货后发现玉石边角有一些磨损痕迹的隐裂。同行和大叔交流的时候,信誓旦旦说发货时完好无损,最后事情闹的也很不愉快,结果是同行最终还是退款认了这个栽,拿到退货的时候我们通过观察,认为应该是买家到手之后发生了磕碰导致的,实际上同行吃了亏。
这种扯皮情况在和田玉交易中并不少见。毕竟和田玉不像普通商品,它的特殊性决定了运输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一块好料子从新疆到内地,少说也要经过三、四个环节的转运,期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让一块价值不菲的美玉受伤。
说到运输风险,就不得不提一个让整个珠宝圈都震惊的案例。上海有个玉石鉴定中心,给河南的客户运送过一批价值近百万的玉石,都是鉴定好返回的货品,结果在运输途中出现严重的丢件,河南客户实际收到的仅有40%左右的货品。最让人意外的事这批货物快递公司查询后台并未保价,按照快递公司的赔付条款,只能按照运费的七倍进行赔偿,百万的玉石只赔几百块,算下来连零头都不够。
和玉大叔查过网上的采访,倒霉的寄件方说因为相信快递公司是大平台,之前寄了那么多次从没出过问题,对快递公司太过信任了,唉,这话听着让人心疼,但也给所有玉友敲响了警钟——信任归信任,该有的保障措施一样都不能少。快递公司的赔付条款其实写得很清楚。拿业内常用的某大型快递公司来说,如果没有保价,月结客户最多赔付运费的九倍,普通客户只有七倍。但如果选择了保价,就能按照声明价值和实际损失比例进行赔偿。这个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我们可以理解为贵重物品不保价,等于放弃了和其价值相匹配的风险对冲;未申明价值,承运环节也不会自动叠加额外保护措施。对于和田玉这类“看得见的温润、看不见的脆弱”的商品,该花的钱不能省,不能在结缘的最后一个环节倒下。
除了运输,交易过程中的记录也是非常的重要,一是线上达成的“退款/货承诺”和价款约定,都属于《民法典》认可的“电子数据”,其法律效应等同于书面合同;二是“口头承诺”也必须要证据留存上。在大型的交易平台还好,如果是微信、闲鱼等平台,对于消费者而言,保存好订单、聊天记录、产品视频与开箱过程才是维权的底气;在发生纠纷的时候,商家遵循承诺是完全不可靠的。
以和玉大叔自家情况为例,我们是上组合拳:保价+到付。买家确认无损后支付邮费签收,双方都踏实。因为大叔了解到快递的一个细节,到付的货品因为快递公司没有收到运费,因此会专门派一个上门的到付专员来负责“最后一公里+切实收到邮费”,正好利用这个原理,远比事后扯皮更划算,我们新疆这边的玉城快递就做的更加完善一些,会在寄出前拍照,封箱时录视频,出库、到站节点都能形成证据链。
玉石的打包不可小视,虽然大部分人不会自己打包,但和玉大叔反复强调的“包装四步”,玉友们可以对照一下:
单件分装:每件独立包裹,避免相互摩擦。带镶嵌的更要使用泡沫袋分开,金属边角与玉面打架,输的总是玉。
多层缓冲:内层柔软材质贴身包裹(防刮),中层气泡膜或珍珠棉(抗震),外层抗压瓦楞纸盒(抗挤压)。盒中必须留有形位,防止出现硬性撞击。
防潮防温差:长途运输途中温差与湿度变化,南方地区的水汽也会影响包装材料的稳定,在包装盒中放置密封袋+干燥剂是简单有效的组合。
贴签提醒:面向分拣环节的“易碎”、“请勿重压”、“贵重物品请轻放”标识,不是摆设,有可能在关键节点提醒物流操作人员多一份谨慎。
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都要养成保存证据的好习惯。发货前,卖家要对玉石进行全方位拍照或录像,特别是有瑕疵的地方要提前给客户说好。买家收货时,最好当着快递员的面开箱验货,发现问题立即拍照取证。落到买家手里,维权路径就是四件事:证据要从一开始就留、沟通要有记录、寄回要走正规流程、必要时要懂得寻求司法或平台介入。对玉商来说守信经营、如实描述,不仅避免纠纷,也是降低退货率、提升复购的基本盘。
记得有位老玉友说过:“买玉如交友,贵在真诚。”这话说得真好。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市场里,保持一颗真诚的心,比任何技巧都重要。
来源:和玉大叔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