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衰败原因曝光,并非安禄山造反,只因他一个决策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8 08:18 3

摘要:哥舒翰当时势头非常猛,先逼皇帝赐死了另一个军方大佬安思顺,手下王思礼还想突袭长安“清君侧”,这一个个都是狠角。

文|馒头

编辑|江娱迟

要讲安史之乱里的关键仗,灵宝之战绝对绕不开。

就是这一仗,让原本可能一年结束的叛乱拖了七年多,还丢了潼关和长安等要地。

名将哥舒翰更是在绝对的优势下,还是惨败收场,彻底撕开了大唐的国运。

那唐军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究竟是谁的失误葬送了大唐的未来?

唐军最后的骨气

公元756年,天宝十五载六月初八,唐军主力从潼关主动出击,结果输得一塌糊涂。

后人常说唐玄宗和杨国忠为了斗权,故意让哥舒翰送死,但其实事儿没这么简单。

哥舒翰当时势头非常猛,先逼皇帝赐死了另一个军方大佬安思顺,手下王思礼还想突袭长安“清君侧”,这一个个都是狠角。

杨国忠看着权大,其实更像皇帝的“白手套”,皇帝想整人、想满足财政需求,都靠他,安禄山反了反而显得杨国忠“有先见之明”,皇帝自然不会轻易丢了他。

后来哥舒翰杀了朝廷派去灞上的将领杜乾运,吞了他的部队,这已经是明着跟朝廷叫板了,皇帝催他出战,有赌一把的意思,但真算不上“故意让他死”。

那为何最后还是落得一个死,更现实的问题是军粮。

潼关背后就是永丰仓,可五六月天里,士兵连仓米饭都吃不饱。

长安的存粮不光要养潼关守军,还得供河西陇右防吐蕃的兵,还有宫里一堆不干活的人。

江南的粮要运到关中,得走江汉平原翻秦岭,运绢帛还行,运粮食根本不划算。

偏偏五月的时候,燕军还打了滍水之战,围了南阳,连这条备用粮道都要断了,这才是逼着唐军出关决战的直接原因。

在那年的六月初四,哥舒翰带着大军出关。

唐军人数历史上说法不一,从15万到21万都有,里头有河西、陇右的精锐边军,也有中央军残部、杨国忠临时招的1.3万新兵,后者战斗力基本不行。

而叛军这边,安禄山总共15万,分兵增援河北、围南阳后,潼关到洛阳之间只剩6到7万,其中崔乾佑部也就2到3万。

单看人数,唐军占绝对优势,而且哥舒翰当时声望极高,李白说他比卫青、白起还厉害,杜甫也夸他是“麒麟阁级”的英雄。

但最终的结果已经明明白白,哥舒翰不仅让唐军颜面扫地,还让大唐从此一蹶不振!

当时的优势已经十分明显,但唐军的问题太多了。

哥舒翰中风瘫痪,没法直接指挥,军务交给田良丘,这人史料里就没几句记载,根本镇不住场子。

王思礼和李承光还在闹派系矛盾,一个想摆脱皇帝控制,一个想保现有秩序,军令根本统一不了。

更要命的是军队状态,监军太监在营里认干儿子,歌伎来回弹唱,士兵整天喝酒赌博,守了半年潼关,早没了斗志。

而且从潼关到洛阳的路特别险,尤其是灵宝西原,也就是战国时的秦函谷关旧址。

这里全是“塬”,四周陡、顶上平的黄土台地,中间峡谷窄得只能两人并排走。

十几万唐军挤在这儿,人数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反而把内部不和的毛病放大了。

六月初七,唐军到了西原,看见崔乾佑的部队在函谷关旧址布防,当晚驻扎时,估计是看到士兵士气不稳,怕夜里被偷袭引发“营啸”,才决定第二天一早就全力冲过去。

这里就有个疑问:为啥不跟叛军打消耗战,慢慢清理山头?其实哥舒翰他们肯定知道地形不利,也明白叛军想靠地形抵消人数差,但唐军内部太乱了。

中央军虽然战斗力差,却顶着“禁卫”的名头,要是让他们当炮灰,李承光和监军太监肯定要翻脸。

最后没办法,只能让精锐的西北边军当先锋,中央军垫后,一头扎进了峡谷。

六月初八拂晓,仗打响了,哥舒翰带3万精锐在黄河北岸指挥,王思礼领5万边军冲正面,庞忠带中央军断后。

可这庞忠在史书里连其他事迹都没有,原本跟王思礼对着干的李承光反而没了记载,估计是把中央军甩给副手,自己去了前军,后军战力更弱了。

叛军崔乾佑的布置特别贼:5000陌刀兵守最窄的峡谷,几千步兵在外围且战且退消耗唐军,山上再放几千人用弓箭、石头打远程,还留了五六千同罗精锐(里头有一两千骑兵)埋伏在密林里当预备队。

唐军一开始冲得挺顺,毕竟边军能打,可越往峡谷里走越窄,到了稠桑原底下,叛军从高处往下砸东西,骑兵冲不起来,只能靠步兵仰攻。

史书上记载,双方打了一上午,唐军好不容易冲到陌刀兵防线,拼得精疲力尽也没冲过去。

王思礼想用水准,就是出毡车,这是西北边军的绝招,车上披风干羊皮,冷兵器戳不穿,可叛军好多将领都跟唐军当过同僚,早知道这玩意儿怕火。

崔乾佑立马推草车点火,借着东南风,火和烟全往唐军那边飘。

唐军在烟里连方向都摸不准,甚至自相残杀,只能乱射箭。

等烟散了,天都快黑了,唐军已经没了力气,王思礼还想添油冲锋,可队伍早乱了。

这时候崔乾佑的预备队动了,同罗人从密林里冲出来。

按说中央军有七八万,就算打不过,拖一会儿总行吧?可这些杂牌军见了同罗骑兵,直接四散奔逃。

同罗人也不追他们,转头就打峡谷里的唐军主力。

唐军腹背受敌,彻底崩溃,好多人跳黄河想逃生,可这段黄河水流急得很,隋唐漕运都被它难住了,跳下去基本就是送死。

哥舒翰赶紧派运粮船去救,结果士兵抢着上船,沉了几十艘,没救上来几个。

到了晚上,从西原到函谷关的十里山路上,唐军尸体堆得满山都是。

这场仗输了,唐玄宗赶紧逃,杨贵妃死在马嵬驿,长安也丢了。

但其实大唐动乱的关键不在军事,在政治。

唐玄宗、哥舒翰、杨国忠,还有军中的派系,各有各的心思,内斗消耗了太多精力。

军粮不够、地形不利只是催化剂。

崔乾佑倒是把所有条件都算到了,选对战场、用对战术,连唐军的毡车都提前备好应对方法,这才以少胜多。

结语

灵宝之战不是一场单纯的败仗,而是唐朝政治内斗的恶果。

它不仅改变了安史之乱的走向,更让大唐从鼎盛往下跌的步子,走得更快了。

要是当时君臣能一条心,哪怕军粮紧点、地形差点,也未必会输得这么彻底。

可历史没有如果,这场仗留下的教训,比胜负本身更值得琢磨。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江娱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