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着历史车轮终于由1946年艰难地前进到1947年的时候,历史老人开了个大玩笑。蒋介石扬言3到5个月消灭我军不但没有实现,相反,从1946年7月到1947年2月间,我军却歼灭国民党军713400余人,迫使其放弃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
战略性反攻中的冀热察部队
段苏权
当着历史车轮终于由1946年艰难地前进到1947年的时候,历史老人开了个大玩笑。蒋介石扬言3到5个月消灭我军不但没有实现,相反,从1946年7月到1947年2月间,我军却歼灭国民党军713400余人,迫使其放弃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
国民党东北行辕军队向我东北解放区发动进攻,东北我军针锋相对,三次出击松花江南,并在辽南地区进行四次保卫战,粉碎了敌人先南后北的作战计划,迫使敌人转入防御。“东总”根据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的指示,为改变东北战局,决心发动夏季攻势,指示冀察热辽部队予以配合。冀察热辽部队在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程子华指挥下,全局在胸,克服重重困难,毅然于1947年5月至7月,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夏季攻势。我们冀热察军区的两个旅、察北分区3个骑兵团和热西支队奉命参战,取上黄旗等地,歼灭蒋介石嫡系第13军第4师约两个营和傅作义及石觉的两个骑兵团,解放了围场、丰宁(大阁),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作战任务,使冀热察和冀热辽区乃至东北解放区连成一片。
(一)
夏季战役前的各种准备工作,我们做得比较早。1946年12月初,我们就把独13旅派到热西地区活动。,当时该旅旅部及其第37团、第39团在西丰宁(大阁)县长陈道明等的配合下,活动于杨木栅子等地区。第38团在东丰宁(凤山)县长郭小川、书记刘文科及区长胡广义等配合下,活动于天桥等地。只是后来由于全国战场形势尤其是由于东北战场形势的变化,使我们这一作战设想和部署有了更大的全局意义,使之直接与冀察热辽部队配合东北夏季攻势吻合起来。1947年3月17日,冀热察军区发动热西战役的作战方案正式形成,决定首先夺取丰宁,然后指向凤山或郭家屯;尔后逐步向隆化、围场推进。并请求冀察热辽部队予以配合,牵制围场、隆化之敌。3月25日,司令员段苏权、政委刘道生、参谋长舒行、政治部主任苏启胜等军区主要领导又一次审定了此作战方案,并报请上级审定批准。
“东总,"3月27日报中央,建议热河、晋察冀采取大部队的进攻,牵制敌13军、93军东调。
4月13日“东总”又致电冀察热辽军区,7天或10天后开展攻势,坚决果敢作战,配合东北大攻势。
4月20日,程代司令员兼政委和李运昌副司令员电示冀热察军区:为充分进行作战准备,把战役行动推迟到5月11日,部队集结待命。
由于长期、频繁的战斗,部队难得进行整顿,整顿中要求干部战士人人从作风、纪律、斗志、技术、战术进行严格检查,并重申战场纪律,狠刹“放羊战术”。在此基础上,部队普遍进行阶级教育。经过整顿的独5旅和独13旅求战情绪十分高涨。
4月21日,冀察热辽军区电告冀热察军区:预定13旅担任对围场主攻;5旅位于围场至隆化公路两侧、张家窝铺、姜家窝铺(边墙山西)一带打援。
鉴于敌人的围场工事坚固,旅长黄鹊显和政委陈仁棋把团以上干部召集到一起,发扬军事民主,详尽地研究攻打围场的战术和技术。旅教导队将连、排干部集中训练,团专门训练班长和各种战斗小组的技术骨干。各级都尽量启发引导大家开动脑筋,进行各种想定作业。为避免纸上谈兵;他们多次将各专业分队、技术小组拉到野外进行实地演练。经过训练,部队的战术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各级指挥员的指挥能力也大有长进。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遵照冀察热辽军区首长4月30日“战热字第1号命令”,我们作了部署。
5月2日,各参战部队奉命分路向指定地点进发。独5旅和独13旅远在赤城和沽源境内,距围场路途遥远。为按期到达指定地点,干部战士们爬山涉水,昼夜兼程。由于冀热察地区太贫穷,部队的后勤保障一直比较困难。时至初夏,仍有不少战士单衣和鞋子未发,行军中不少战士赤着脚,穿着大棉袄。脚被磨破了,浑身流汗,可是没一个人有怨言。5月5日,到达隆化境内的官地和半壁山一带地区,各部队稍作休息。
5月6日,独13旅进至上黄旗的瓦窑沟村,当地反动伙会30人与驻于上黄旗镇的丰宁(大阁)伪保安总队一个中队120余人前来捣乱,独13旅的39团在37团配合下,当即展开战斗。这些乌合之众在我军指战员的英勇进攻面前,顷刻瓦解,仅30多人脱逃。驻于凤山镇的敌13军第4师第12团的第3营(步兵第8连、第9连和机炮连及卫生队)计500余人,立即前来救援。我与刘道生政委决心歼灭该敌。黄鸽显旅长、陈仁棋政委当即指挥该旅第39团担任主攻,第37团由丰宁(大阁)县长陈道明引导下担任配合。战斗在上黄旗附近的烟筒沟梁展开。敌人借助险峻的烟筒沟梁和精良的武器装备,居高临下,拚命地与我军厮拚。我39团指战员在团长白斌、政委肖泽西率领下,从烟筒山东南面多次对敌人发起猛攻,一个山梁一个山梁的与敌人争夺。39团善于平原作战和攻城战斗,却不惯于山地作战,不会爬山,不善于先敌抢占制高点。为保证战斗的胜利,我们遂将较有山地作战经验的独5旅一部使用上去。旅长詹大南、政委李光辉即令第13团投入战斗。第13团在团长刘义荣、政委黄泽九指挥下,充分发挥自己山地战特长。
第2营的4连和5连分别从北面和西面发起攻击。敌人见势不妙,企图以一个排的兵力在主峰用火力压制我军,掩护其主力撤退。13团5连用一个班,携冲锋枪、手榴弹,悄悄从山西面的陡峭处爬上主峰,将敌歼灭。独13旅在独5旅的配合下,对这股仓惶逃敌发起冲锋。大部分被歼,只有一百来人逃回凤山。战斗打响时,承德来敌增援,待他们乘汽车赶到时战斗早已结束。他们留下12台汽车帮助运送100多名伤兵,匆忙返回承德去了。此次战斗,我毙俘敌300多人,并缴获机枪7挺,火炮3门,长短枪近百支。
(二)
上黄旗战斗的胜利,使敌人产生恐慌,并察觉到我军意图。国民党中央社还广播说:“冀察热共军东移,有与热河共军会合窜犯企图”。为此,冀察热辽军区于5月10日发出“战热字第2号命令”,对战役部署作了变更。
各部接到命令后,立即对原作战方案和部署作了调整。14日,冀热察所有参战部队相继按时到达指定地域。
担任主攻的独13旅,由旅长黄鸽显、政委陈仁棋带领营以上干部于14日下午6时,登上吉布汰沟门西北的一座山上,对围场地形地貌,敌人的布防和构筑的工事进行勘察。
围场位于隆化县城以北80公里处,城南北狭长,三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川”字般贯穿于镇内,中间一条为主街,隆化至多伦的公路从这里通过。城西面有三角山、西大山、天宝山、锥子山,山山相接。地形复杂,地势险要。登上这些山的山峰,可瞰制围场全城。东侧是伊逊河,有较为开阔平坦的一片川地。通观围场地形,给人的感觉是依山而傍,有险可据,易守难攻。据守这里的敌人为第13军4师10团第3营和保安队共约1000多人。1946年10月敌人进占围场后,疯狂地搜刮民脂民膏,强迫当地老百姓为其构筑大量工事。城西南的三角山,三角山以西约一公里的西大山,西大山至天宝山,都筑有坚固的碉堡群、暗火力点和交通壕。城内各主要建筑物上也都设有强火力点。敌人狂妄地吹嘘:“围场为热河第一坚强之据点”,“塞外前线之乐园”。
根据现场侦察所掌握到的情况,我对原作战方案和部署作了适当修改和调整。决定以37团、39团全部及38团的1个营担任攻击,其余为预备队,并就地向参战部队授予作战任务,提出要求。
太阳早已落山,夜色大幕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悄悄落下,天空中群星闪耀,四野里一片静谧。围场这时呈现出一派宁静。此时此刻,干部战士都十分激动。是啊,这是一场我们盼望已久的战斗。想想承德撤退,围场等地相继被敌侵占的前后形势,想想那时军队和人民的忧郁心情……可是仅仅8个月的时间,战局就发生如此戏剧性的变化。我们的干部战士胸中那股蓄之已久的怒火就要喷发了,被敌人称为“天险”、“乐园”的围场即将重新回到人民手中。……
15日凌晨1时,随着鲜红的信号弹腾空升起,攻城部队的嘹亮军号划破夜空,激烈的枪炮声在山川中回荡。攻打围场的战斗开始了。
39团1营1连和3连1排,在营长杨子清率领下,沿伊逊河东侧隐蔽迅猛地向东城墙运动。激战中,营长杨子清不幸中弹壮烈牺牲。营主力在团参谋长蔚彰和教导员陈蕴德率领下,沿围隆公路疾速前进,不久即与敌外围警戒相遇。经20分钟激战,敌被击溃。接着2连迅速攻占城东南角外面的一个碉堡,并发现此碉堡是一条通城内的暗地道。于是该连的突击排沿着这条地道向城内突入,并将城墙上的一个大碉堡炸毁,20多个敌人被歼灭。与此同时,该团2营攻占围场南门。两营会合后又遇上攻入城内的38团3营,于是3个营汇于一处,象三把尖刀并肩继续向西发展。12时,夺取伪县政府、老兵营,紧接着又向敌团指挥部—银行大院发起攻击。
37团因道路不好,战斗一开始运动不够快。1营3连攻打小锥子山,进展也不够迅速。1连两个排前来协助,连续发起猛攻,上午5时许即全部占领小锥子山。敌虽数次组织反扑,均被打退。当时由于西大山还未攻克,使小锥山阵地受敌人火力威胁。2连向西大山发起攻击,被敌凶狠的火力压制在山沟里。8时,该团2营6连又组织两次攻击均未奏效。这时5连1个排上去增援,10时终于攻上西山敌阵地。13时,3营占领了城西南角。
38团因道路选择不当,在过外壕时因梯子短不能通过,不得已改由北通桥通过,4时占领城东无名高地和凤凰岭,敌三个碉堡群全部被克。此时,该团主力奉命集结作为旅预备队。
当39团正继续向敌纵深发展时,感到攻击的兵力薄弱。这时,旅遂令第38团第3营(欠1个连)增援,7点到达。11时该团主力沿东山迂回至围场北面,截击企图突围之敌。到13时,敌炮兵阵地和前线指挥所被我围攻,恐惶的敌人放弃阵地由城西向北门逃窜。37团和39团全力尾追堵截,38团围堵北门,使敌四处受击。14时,38团将这股敌人大部歼灭,剩余的一百来人拼命向大锥子山逃跑。
该团第3营两个连穷追不舍,15时占领大锥子山,歼其一部,另一部逃掉。固守银行大院的敌人,眼看突围无望,继续拼死顽抗。39团4连和6连在火力掩护下,用炸药包炸开银行院墙,分别从西北角和东北角突入,将守敌全部歼灭。锥子山部分残敌逃向隆化。伪讨伐队潜逃,担任打援的独5旅15团将其中百多人堵截,将其大部击毙,其余尽数被俘。
此役毙敌副团长以下330人,伤345人。缴获各种火炮10门,轻重机枪19挺,冲锋枪和步枪273支,汽车1辆,炮弹、子弹和手榴弹一大批。而我伤289人、亡80人(其中有39团政治处主任武苏生,1营长杨子清和当敌人炮弹落下时,用身体覆盖刘政委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警卫班长李志)。
围场战斗打响后,各路打援部队积极活动,尤其是兄弟的16旅和17旅动作迅速,使得承德、赤峰、隆化、丰宁之敌受制于我各打援部队,眼巴巴地看着围场敌人被歼,没有一个敢于出面救援。这也是我们能够顺利打下围场的原因之一。
围场攻克,我夏季战役第一阶段的主要目的已达到。于是5天后,在冀察热辽军区首长亲自指挥下,又挥师南下,围攻隆化,实现程子华“打下围场仅是开始,打下后继续发展”的战役设想。
(三)
隆化县城在围场的正南方,城内驻有敌13军第4师第10团团部和第1,2营及保安团。因围场敌军全歼,隆化之敌急急忙忙抢修工事。
根据对隆化敌人的侦察(由于侦察不准,误以为只有敌13军1个营和保安团),5月16日17时,冀察热辽发出“战热字第3号作战命令”,“决心继续扩张战果,攻取隆化,消灭援敌”。
19日,冀察热辽军区“前指”根据17旅反映隆化敌人南逃的情报,急令我们迅速至中关高寺台线。20日晚上10点,围攻隆化战斗打响。17旅由南攻入的部队,连克敌碉堡6个。由北面进攻的部队占领旧县政府。但由于地形险恶,敌人炮火猛烈,我军伤亡过大。21日,我冀热察两个旅按时到达高寺台、头沟,歼灭地方土顽一部。22日我进抵烧锅营,独13旅的37团、38团、39团分别驻于头沟、臭水坑和二块地,独5旅两个团分别在前后中关和观音堂。平北分区武装,多次对平古路进行破袭,迫使敌人日夜抢修。在17旅干部战士的顽强进攻下,隆化城已陷一半。我军歼灭保安团大部,但敌13军的两个营并未受到多大打击。我虽又增调47团参战,亦无多大进展。不得已,17旅建议16旅全部参战。22日13时,16旅主力参加攻城。当夜攻占街中心大碉堡,但我们也伤亡太大。24日,独5旅奉命投入攻城战斗。到30日,主力团损伤元气,而攻城战斗仍无多大进展,于是“战热字第6号命令”决定“停止强攻隆化”。独五旅接替17旅,以4个营的兵力坚持现有阵地,其余部队全部秘密移至隆化以北的小汤头子沟、河洛营子一带休整。独13旅此时也移到韩麻营子十八里汰线,向大庙警戒休整、打援。
隆化战斗虽然毙敌500人,俘虏210人,但我方亦伤亡很大。我军此战虽未果,但是从中却得到非常有益的经验教训,为后来大兵团的攻坚战奠定了基础,尤其是一些指挥员更是获益良多。
6月3日,根据“战热字第7号命令”,隆化撤围。冀察热辽军区“前指”决定冀热察部队由我和刘道生具体组织指挥。随后,刘道生调任冀察热辽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冀热察区委书记和军区司令员、政委由段苏权兼任。
6月5日,我察北分区司令员陈宗坤、副政委曾凡有及苏克勤等根据敌情,当即指挥骑兵第2团全部及骑兵第T团一部,于凤山以北地区的瓜地打伏击,歼灭敌第14纵队第3团329人,其中该团团长陈秉义被活捉。缴获轻机枪3挺,马枪204支。
此后,独13旅调归冀察热辽军区,使主力部队在热河地区形成更大的拳头。
我冀热察军区的其它参战部队西返。由于部队刚从隆化撤出战斗,人员伤亡很大,13团已丧失元气,人疲马乏。又由于时值夏季,不少人仍未穿上单衣,冀热察区又地瘩民贫。尽管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竭尽全力支援部队,一时仍难以解决部队需要。
6月16日独五旅侦察科长王国瑞报告说:敌13军先遣部队—骑兵团总计5个连约500来人,经滦河川到丰宁(大阁),当晚宿营在旧屯。旅长詹大南和政委李光辉当即研究决定:送到家门口来的敌人,坚决消灭它。是日夜间,发出作战命令,13团和15团第二天凌晨1时出发,连续急行军20多里,涉滦河、爬高山。拂晓前,15团在团长吴迪、政委肖泽泉等率领下占领旧屯南侧有利地形。13团在团长刘义荣、政委黄泽九等带领下占领旧屯以北的有利地形,准备伏击敌人。天亮时,战斗打响,旅的两门大炮配合作战。敌人拼命向东山攻击,企图抢占制高点,掩护突围。13团顽强战斗,与敌人抢夺东山制高点。该团4连4班在班长王谦带领下,机动灵活,迅猛抢占了制高点。并击退敌人十多次冲锋,直至营长冯忠福带着全营赶来,将敌人坚决堵住并顶了回去。敌人感到从此处突围无望,遂拼命向南夺路逃跑。15团全体干部战士奋力冲杀,政治处副主任张树本在指挥战斗时壮烈牺牲。经两小时激战,敌全部被歼。敌骑兵团团长李海尘等以下420人被俘。并缴获战马300匹,轻机枪7挺,长短枪288支,美式电台1部。王谦班被授于“旧屯王谦班”。部队武器装备为之改善,干部战士斗志昂扬。
这一胜利使得丰宁地区本来就惶恐不安的敌人更加惊骇。除凤山、波罗诺还有敌人盘踞外,大部分地方守敌如同惊弓之鸟纷纷逃走,丰宁(大阁)从此获得解放,赤峰、宁城之敌,弃城逃跑。
由于夏季战役的胜利,热西地区的形势为之一变。冀热察区党委及热西地委趁此大好时机,立即着手政权的巩固和恢复工作。并大张旗鼓地发动群众,宣传和贯彻中央“五四指示”精神,进行分田地斗争。尤其是帮助农村中的贫雇农和军烈属首先获得土地。在此基础上,又进行查地和护地还粮斗争,对那些明分暗不分,暗中恫吓农民的地主分子进行坚决斗争,对分地不公平现象及时纠正。在分地和查地运动中,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建立农民护地队。对那些勾结土匪,组织反动武装,企图夺回农民土地、粮食、杀害我地方干部的地主坚决予以镇压。为了保证分地护地斗争卓有成效地进行,冀热察区党委于1947年11月3日召开土地会议,会上我代表区党委作了开幕词。指出:我们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却能够打败有美帝国主义援助的蒋介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有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现在,当着农民摆脱了政治上的压迫而迫切需要在经济上翻身,迫切需要土地的时候,我们必须毫不犹豫地帮助他们实现这一要求。因此,必须把土地问题当作中心问题,当作突出的和压倒一切的问题,应该调兵遣将成立农村工作团,扎扎实实地深人到农村中去。我们要彻底扫除封建势力,就得严格整顿队伍,实行过关斩将。会议以后,各地委和县委都组织了工作团,深入到村庄进行具体指导。为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热西地区还在部队的帮助和配合下,进行剿匪斗争。广大人民群众从自己的亲身体会中深深感到,没有党和人民自己的军队,就没法过安稳日子。要巩固新区和新生活,就必须扩大人民武装。因此,人民群众积极报名参军。从1947年到1948年2月,就有5278名青壮年参军。参加县大队和区小队等武装组织亦有5000多人。
冀热察军区在1947年中,共进行大小战斗585次,毙敌3500余人,伤敌3600余人,俘敌3100余人,向我投诚者7人。缴获各种火炮47门,重机枪23挺,轻机枪156挺,各种长短枪3400余支,以及各种弹药、粮食、布匹等物资。不但装备了部队,还救济了贫困中的广大人民群众。
(四)
1947年的夏季战役,转眼已过去40年了。战役过程中,各部队齐心合力,密切协同,相互支援,争抢啃硬骨头的精神和风格;那种令行禁止,指到哪里,打到哪里,不讲价钱,不怕伤亡的作风;全体干部战士“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确实是可歌可泣的。我们不少同志至今还记得37团干部战士在打围场时立下的气壮山河的誓言:为夺取胜利,抱必死之决心!在37团干部战士的英勇进攻面前,一个碉堡里的敌人全部举手投降时所说的话:“你们的精神和勇气战胜了我们,我们再坚持也是无用的。”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为夺取胜利,在奋起冲锋中倒下的那一个个干部战士。今天,我怀着无比的敬意,抽暇草撰此文,谨对他们志以纪念,更愿正在为四化大业拚搏的人们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
来源:白马茶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