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公退休工资1万,把婆婆妈妈一起接过来照顾,小姑子不乐意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06:32 1

摘要:两个人的退休金加起来差不多一万块钱,在我们这个三线小城市,日子过得还算宽裕。

我叫秀梅,今年五十八岁,和老公建国都是从国营厂子里退休的。

两个人的退休金加起来差不多一万块钱,在我们这个三线小城市,日子过得还算宽裕。

可就在上个月,我做了一个决定,把婆婆和我妈都接到家里来住。

这个决定,让小姑子红梅有些想不通。

那天晚上,红梅的电话打过来,声音里带着急切。

她问我这是什么意思,两个老人都接我家去了。

我正在厨房收拾碗筷,手里的盘子差点儿没拿稳。

我跟她解释,妈和我妈年纪都大了,身体也不好,我们接过来照顾是应该的。

可红梅不这么想,她觉得我们一个月一万块钱,养得起两个老人吗。

她还说我们是想在外人面前显摆,做好人。

电话挂了,我和建国对视一眼,都有些无奈。

其实,接两位老人过来的想法,我们考虑了很久。

婆婆今年八十二岁,身体硬朗,就是有些健忘,经常忘记关火、关水。

我妈七十九岁,前年摔了一跤,腿脚不太利索,一个人住我们也不放心。

红梅和她老公在省城工作,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房子是按揭买的,孩子上大学,开销大得很。

虽然嘴上不说,但我们心里都明白,指望她照顾老人,确实有些勉强。

建国退休前是厂里的车间主任,我在财务科工作了三十多年。

两个人的退休金虽然不多,但我们没有房贷,孩子也工作了,负担不重。

接老人过来住,我们还是有这个能力的。

可红梅显然不这么想。

她觉得我们是在做表面文章,想博个好名声。

更让她不舒服的是,她觉得我们这样做,显得她不孝顺。

第二天一早,我就开始收拾房间。

家里原本有三个卧室,我们住主卧,次卧给婆婆住,书房收拾出来给我妈住。

建国把书房里的书都搬到客厅,买了一张单人床,还特意挑了软一些的床垫。

我跟他说,我妈腿脚不好,床太硬了睡着难受。

建国点点头,又去卫生间装了个扶手,说两位老人年纪大了,洗澡的时候有个扶手安全些。

忙活了大半天,房间总算收拾妥当。

下午,我们开车去接两位老人。

先去的我妈家。

我妈住在老式的筒子楼里,六楼,没有电梯。

我每次爬到六楼都气喘吁吁的,更别说我妈这个年纪了。

我扶着我妈的胳膊,跟她说以后就不用爬这六层楼梯了。

我妈笑了笑,说她一个人住惯了,不想给我们添麻烦。

我跟她说一家人说这话就见外了。

我妈的东西不多,几件换洗衣服,一个收音机,还有一盆她养了十几年的君子兰。

她说这花得带走,养了这么多年,有感情了。

接了我妈,我们又去了婆婆家。

婆婆住在一楼,房子不大,但收拾得很干净。

建国扶着婆婆坐下,说我们来接她了。

婆婆有些糊涂,但看到我们还是很高兴,还问红梅怎么没来。

我跟她说红梅在省城上班,工作忙。

婆婆点点头,似懂非懂的样子。

我帮着收拾婆婆的东西,发现冰箱里的菜都坏了,估计忘记吃了。

看着那些发黑的青菜和长毛的馒头,我心里一阵难受。

老人一个人住,确实太不安全了。

婆婆的东西也不多,除了衣服,就是一台老式的黑白电视机。

建国问这电视还能看吗。

婆婆说能看,就是有时候有雪花点儿。

建国说那咱就带着,放您房间里。

两位老人住进来的第一个星期,我和建国都有些手忙脚乱。

早上要准备三个人的早餐,我妈喜欢喝小米粥,婆婆喜欢吃鸡蛋面条。

晚上看电视,两位老人的口味也不一样,我妈爱看戏曲频道,婆婆喜欢看新闻联播。

最麻烦的是买菜,两位老人都有忌口的,我妈不能吃太咸的,婆婆不能吃太甜的。

每天的生活开销也确实增加了不少,光是买菜做饭,一个月就得多花五六百块钱。

可看着两位老人吃得香、睡得好,我心里还是觉得踏实。

红梅倒是安静了几天,没再打电话过来。

我以为她想通了,没想到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那个周末的下午,红梅突然出现在我家门口。

她穿着一身黑色的羽绒服,脸色有些沉重。

我有些意外,问她怎么回来了。

红梅说来看看她妈。

婆婆正在沙发上看电视,看到红梅很高兴,让她快坐。

红梅在婆婆身边坐下,拉着婆婆的手问她在这里住得怎么样,吃得好吗。

婆婆说好着呢,秀梅每天都给她做好吃的。

我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看来红梅没有要找茬的意思。

可我想错了。

吃晚饭的时候,红梅突然开口了,问我们每个月的退休金是不是一万块钱。

我放下筷子,不知道她想说什么,说差不多吧。

红梅又问现在养两个老人,我们的生活压力不大吗。

建国皱了皱眉头,问她这话什么意思。

红梅说她没别的意思,就是想提醒我们,做好事也要量力而行,别到时候自己的日子都过不下去了。

我妈放下筷子,脸色有些不好看,说红梅这话说得有些过了。

红梅的声音越来越大,说她说的是实话,觉得我们这是打肿脸充胖子,想在外人面前显摆。

婆婆有些糊涂,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只是看着我们,眼神里有些害怕。

我强忍着情绪,跟红梅说有什么话咱们出去说,别吓着老人。

我们走到阳台上,红梅立刻变了脸色。

她说我别以为她不知道我心里想什么,说我这是想博个好名声,让别人都说我孝顺,说她不孝顺。

我跟她说她这想法不对,我接老人过来,只是觉得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红梅问为什么不是她做,为什么一定要我做。

我看着红梅涨红的脸,突然明白了她心里的委屈。

她在省城工作压力大,经济条件也不宽裕,确实没有能力照顾老人。

可作为女儿,她心里也不好受。

我们把老人接过来照顾,无形中就显得她不孝顺。

这种心理压力,让她把怒火都撒在了我们身上。

我跟她说我理解她的难处,她们在省城工作不容易,房贷、孩子上学,花钱的地方多,我们的条件相对好一些,照顾老人也是应该的。

红梅的眼泪突然流了下来,说我知道什么,说她心里有多难受,她妈养她这么大,现在老了,她却连照顾她的能力都没有。

她说每天晚上她都睡不着,想着她妈一个人在家,万一出点什么事怎么办。

我看着哭泣的红梅,心里也不好受。

我跟她说别这样想,孝顺不是只有一种方式,她经常打电话关心妈,每个月也会寄钱回来,这就是孝顺。

红梅擦着眼泪说别人不这么看,邻居们都说看人家秀梅多孝顺,把婆婆妈妈都接过去照顾,她说她听了心里是什么滋味。

我这才明白红梅为什么这么抵触。

原来她并不是真的反对我们照顾老人,而是害怕别人的议论,害怕被人说不孝顺。

我跟她说她想多了,真正关心咱们的人,不会这样想,那些爱嚼舌根的,咱们也不用理会。

红梅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流眼泪。

这时候,建国走了过来,跟红梅说别哭了,咱们是一家人,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

红梅说她知道我们是好心,可是她心里真的很难受。

建国拍了拍红梅的肩膀,说妹子,你想想,如果妈出了什么事,咱们谁心里都不好过,现在她们住在一起,有个照应,我们也放心。

红梅说可是她什么都没做,心里过意不去。

我握住红梅的手,跟她说她能这样想,说明她是个有良心的孩子,不过照顾老人不是一个人的事,是全家人的事,她虽然不在身边,但可以在其他方面帮忙。

红梅问什么方面。

我说比如妈的医药费,咱们可以分担,还有买营养品,添置生活用品,这些都需要花钱。

建国点点头,说对,红梅,咱们不能让嫂子一个人承担所有的费用。

红梅想了想,点了点头,说这样吧,她每个月给妈寄一千块钱生活费,医药费她也出一半。

我跟她说她们在省城开销大,不用寄这么多。

红梅说不,她必须这样做,她不能让别人说她只会享福,不会尽孝。

从那以后,红梅每个月都会按时寄钱回来,还经常买一些营养品和生活用品邮寄过来。

有时候打电话,她会跟两位老人聊很久,问寒问暖的。

婆婆虽然有些糊涂,但每次接到红梅的电话都很高兴。

我妈更是经常夸红梅,说这孩子心里有咱们,只是工作忙,身不由己。

过了两个月,发生了一件让我们都没想到的事。

那天晚上,婆婆突然发烧,体温烧到了三十九度。

我和建国吓坏了,立刻开车送她去医院。

在医院里折腾了大半夜,好在没什么大问题,就是感冒引起的发烧。

第二天一早,我给红梅打电话,告诉她婆婆的情况。

红梅在电话里急得要命,问严重吗,需要住院吗,说她现在就请假回去。

我跟她说不用,医生说没什么大问题,吃点药就好了。

红梅说不行,她不放心,她得回去看看。

当天下午,红梅就赶了回来。

她直接从车站打车到医院,看到婆婆安然无恙地坐在病床上,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

红梅握着婆婆的手,声音都颤抖了,说妈您吓死她了。

婆婆看着红梅,眼神里有些茫然,但还是笑了,说红梅回来了,妈没事,就是有点头疼。

医生过来查房,看了看化验单,说老人家恢复得不错,今天就可以出院了,不过要注意保暖,老年人体质弱,容易感冒。

红梅连连点头,说谢谢医生,我们会注意的。

回到家里,红梅忙前忙后地照顾婆婆,给她倒水、喂药、量体温。

我在一旁看着,心里很感动。

这个平时大大咧咧的小姑子,原来心里是很爱她妈妈的。

晚上,红梅和我一起在厨房准备晚饭。

红梅突然开口跟我说谢谢。

我有些意外,问谢什么。

红梅说谢谢我照顾她妈,如果不是我们,她妈一个人在家发烧,后果不堪设想。

我停下手里的活儿,看着红梅,跟她说咱们是一家人,说这话就见外了。

红梅说不,她必须说,她以前想错了,以为我们是想显摆,想博好名声,现在她才明白,我们是真心实意地照顾老人。

我说红梅你能理解就好。

红梅深吸一口气,说嫂子,她决定了,她要把她妈接到省城去。

我愣了一下,问接到省城。

红梅说对,她在省城看了几个养老院,条件都不错,虽然费用高一些,但她咬咬牙还是能承受的。

我摇摇头,跟她说红梅,你的孝心我理解,但是妈年纪大了,不适合折腾,而且她在这里住惯了,突然换个环境,可能会不适应。

红梅问那怎么办,她总不能一直让我们承担所有的责任。

建国走了进来,跟红梅说别想太多,妈在这里住得挺好的,有嫂子照顾,我们也放心,你就安心在省城工作,有空多回来看看就行了。

红梅想了想,点了点头,说那好吧,不过医药费和生活费她必须承担一半。

我跟她说她们在省城开销大,不用承担这么多。

红梅的态度很坚决,说不行,这是她应该做的,而且她决定了,以后每个月都要回来一趟,陪妈住几天。

从那以后,红梅真的每个月都会回来一趟。

每次回来,她都会给两位老人买很多东西,陪她们聊天、看电视、散步。

婆婆虽然有些糊涂,但每次看到红梅都很高兴,会拉着她的手问东问西。

我妈也很喜欢红梅,经常夸她,说这孩子懂事,知道疼老人。

有一次,红梅回来的时候带了她的女儿小雨。

小雨今年上大二,是个很懂事的孩子。

她很会哄老人开心,陪着两位老太太聊天、下棋,整个房子里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那天晚上,我们一大家子人坐在客厅里看电视。

婆婆坐在沙发中间,我妈坐在她的右边,红梅坐在左边。

建国和我坐在旁边的椅子上,小雨坐在地毯上,靠着沙发。

电视里正在播放一部老电影,婆婆看得很认真,不时地点头微笑。

我妈和红梅小声地聊着什么,偶尔发出轻笑声。

小雨时不时地给两位老人剥个橘子,或者倒杯水。

看着这温馨的一幕,我心里涌起一阵暖流。

这就是家的感觉吧,几代人坐在一起,平平淡淡,但是心里踏实。

红梅看了看我,眼神里有些感激,跟我说谢谢我让她们家这么和谐。

我笑了笑,说红梅,这是咱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建国点点头,说对,一家人就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婆婆突然转过头来问我们在说什么。

红梅握住婆婆的手,说没说什么,妈,我们在说您住在这里好不好。

婆婆笑得很开心,说好,很好,有儿子、儿媳妇、女儿陪着,她很知足。

我妈也点点头,说是啊,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强。

那一刻,我觉得我们做的这个决定是对的。

不管多少困难,不管多少争吵,最终我们还是走到了一起。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现在,两位老人在我们家住了半年多了。

虽然每天的开销确实增加了不少,生活也比以前忙碌了很多,但我们从来没有后悔过。

看着两位老人身体健康、心情愉快,我们心里比什么都踏实。

红梅也变了很多,从最初的抵触到现在的主动承担,她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老人的爱。

有时候我想,孝顺老人其实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整个家庭的事。

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条件不同,但只要心里有老人,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就像红梅说的那样,她虽然不能每天陪在老人身边,但她可以在经济上支持,可以经常回来看望,可以在电话里嘘寒问暖。

这些都是孝顺,都是爱。

而我们能够每天照顾老人的起居,这也是我们的幸运。

能够亲眼看着老人一天天安康,能够听到她们的笑声,能够在她们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这种踏实感是金钱买不来的。

记得有一次,我妈突然跟我说起她年轻时候的事情。

那时候她刚嫁给我爸,家里穷得叮当响,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我外婆心疼女儿,偷偷给她做了一件蓝色的布衣裳,是用家里最好的布料做的。

我妈说她穿着那件衣裳,心里特别美,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后来日子慢慢好了起来,可那件蓝衣裳我妈一直舍不得扔,放在箱子底下压着。

她说那件衣裳代表着母亲的爱,是她最珍贵的回忆。

我听着我妈讲这些往事,心里很感动。

其实老人要的不多,就是有个人陪着说说话,有口热饭吃,有个温暖的家。

我们能给她们这些,她们就很满足了。

婆婆也经常跟我说起她年轻时候的事情。

她说她和公公刚结婚的时候,家里只有两间土房子,下雨天还漏雨。

那时候建国还小,经常生病,家里又没钱看医生,她急得直掉眼泪。

后来公公在工厂里当了工人,有了固定收入,日子才慢慢好起来。

她说那时候觉得能吃上白面馒头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现在想想,老人们这一辈子真的不容易。

年轻的时候吃了那么多苦,好不容易熬到老了,应该享享福了。

我们做儿女的,能让她们晚年过得舒心一些,也算是对她们半辈子辛苦的一点回报。

有时候晚上,我会坐在阳台上想,等我们老了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

我希望到那时候,我们的孩子也能像我们一样,不管有多少困难,都不会放弃对我们的照顾。

因为这就是家,这就是血脉相连的情感,这就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孝道。

前几天,小区里有个老太太摔倒了,她的儿子女儿都在外地工作,一个人在医院里躺着,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我和建国去看她的时候,她拉着我的手直掉眼泪,说她最怕的就是生病,一个人在医院里,心里特别害怕。

我心里很难受,想着如果我妈和婆婆一个人住,万一出了什么事,也会是这样的情况。

幸好我们及时把她们接了过来,现在她们有个头疼脑热的,我们能立刻发现,立刻送医院。

这种安全感,对老人来说是最重要的。

红梅上次回来的时候,还跟我说起一件事。

她说她们单位有个同事,父母都在老家,平时只是寄钱回去,很少回家看望。

结果有一天突然接到电话,说她妈妈去世了,已经好几天了,是邻居发现的。

她同事后悔得要死,说她要是早点把父母接到身边就好了。

红梅说她听了这件事,更加庆幸我们把老人接了过来。

她说虽然她不能天天陪在身边,但至少知道有我们在照顾,她心里踏实多了。

现在每次和我们通电话,她都会问得很仔细,问两位老人吃什么了,身体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有时候我觉得,红梅其实比我们更担心老人,因为她不在身边,心里总是悬着。

而我们每天都能看到老人,反倒觉得很踏实。

上个月,我妈过生日,我们一家人给她办了个小小的生日宴。

红梅特意从省城赶回来,还带了一个大蛋糕。

那天,我们请了几个老邻居过来,大家一起给我妈祝寿。

我妈高兴得不得了,说她活了这么大岁数,从来没有过过这么热闹的生日。

她说有儿女陪着,有邻居关心,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老人。

那一刻,我觉得我们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能让老人这么开心,这么有尊严地度过晚年,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功。

红梅在一旁也笑得很开心,她跟我说,看到妈这么高兴,她觉得我们的选择是对的。

她说她以前总担心别人怎么看,现在想明白了,只要老人开心,别人怎么说都不重要。

现在,我们家的生活已经完全稳定下来了。

每天早上,我会给两位老人准备早餐,然后陪她们在小区里散散步。

上午的时候,她们喜欢坐在阳台上晒太阳,我会在一旁做些针线活,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下午,我会陪她们看看电视,或者读报纸给她们听。

晚上吃完饭,我们一家人会坐在客厅里看电视,聊聊家常。

虽然生活变得忙碌了一些,但我觉得很充实,很有意义。

建国也经常说,看着两位老人每天开开心心的,他心里特别满足。

他说男人这一辈子,能让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都过得好,就算没白活。

有时候我想,人这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年轻的时候忙着工作,忙着养孩子,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现在退休了,有时间了,能够静下心来陪陪老人,其实是一种福气。

很多人都羡慕我们,说我们的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的。

其实我觉得,这种生活的意义不在于我们得到了什么,而在于我们给了老人什么。

当我看到我妈每天笑眯眯的,当我看到婆婆每天都很精神,我就觉得我们做的是对的。

这种成就感,比什么都珍贵。

有一天晚上,我妈突然拉着我的手说,闺女,你们这样照顾我,我心里过意不去。

我跟她说,妈,您把我养这么大,现在我照顾您,这是应该的。

我妈摇摇头,说她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有我这样的女儿。

听到这话,我的眼泪差点掉下来。

其实我觉得,我才是最幸运的那个人。

能够有机会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能够让她的晚年过得安康快乐,这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幸福。

现在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去看看两位老人。

看着她们安静地睡着,我心里就特别踏实。

我知道,她们在我们的照顾下,每一天都过得很安心。

这种感觉,让我觉得我们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

不管别人怎么说,不管会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会坚持下去。

因为这不仅仅是照顾老人,更是在传承一种精神,一种家的温暖。

来源:那一刻的思绪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