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英伟达携手英特尔:AI硬件格局生变,对谁影响最大?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8 22:41 1

摘要:根据官方披露,英伟达此次将以每股23.28美元的价格,投资50亿美元购入英特尔普通股。同时,双方将围绕AI PC和数据中心领域,联合开发多代SoC平台,核心合作内容包括:

2025年9月18日,英伟达正式宣布向英特尔投资50亿美元,并与其建立深度战略合作关系。这不是愚人节玩笑,而是全球AI硬件生态的一次关键重构。

此次合作的深远意义远超财务投资本身,它标志着两个AI硬件巨头在异构计算、封装技术与AI终端生态领域全面“结盟”,并可能对现有市场格局产生显著冲击。

这场合作,将如何重塑未来的AI PC?又会对AMD、中国产业链,甚至整个全球芯片竞争格局造成怎样的影响?

根据官方披露,英伟达此次将以每股23.28美元的价格,投资50亿美元购入英特尔普通股。同时,双方将围绕AI PC和数据中心领域,联合开发多代SoC平台,核心合作内容包括:

英特尔为英伟达定制x86 CPU,用于AI服务器和AI PC平台;英伟达将提供RTX GPU以chiplet形式集成于英特尔封装平台中;双方将在异构计算封装、chiplet架构、互连协议(如NVLink进封装工艺等方面展开多层协同;

最终目标,是推出高度集成、低功耗、高带宽的AI终端芯片解决方案,服务未来AI PC与边缘推理场景。换句话说,未来的某些笔记本和AI设备中,可能出现这样的组合:

英特尔的处理器封装中内建英伟达GPU片块,用户不再需要外接独立显卡,即可拥有高效的图形与AI推理能力。

这不再是“我卖你显卡,你配我CPU”的松散关系,而是“同芯同封”的底层级合作。英伟达出AI算力和软件生态,英特尔提供x86内核与封装制造,二者正联手打造AI计算时代的新平台。

此番合作对AMD构成的压力可谓前所未有。一直以来,AMD最大优势之一便是其同时拥有x86 CPU与Radeon GPU,并能够推出整合型APU(Accelerated Processing Unit),如Steam Deck、PlayStation等主机平台广泛采用的SoC,便出自其手。

但现在,英伟达将其高性能RTX GPU以chiplet方式集成进英特尔平台,在硬件整合能力上等同于复制了AMD原有的优势,并在某些层面上可能更进一步——比如更强的AI算力、更高的带宽互连(NVLink)、更成熟的CUDA软件生态。

假设一台未来的AI PC,可能不再是“CPU+独显”拼装结构,而是一个封装内集成英特尔CPU与英伟达GPU的完整SoC架构,通过高速互连实现AI模型本地推理、图形渲染、视频编码等全流程处理。

这直接切入了AMD一直耕耘的APU市场腹地。如果这套合作架构在OEM渠道中获得广泛采用,AMD将被迫重新定义自身整合路线。

当然,AMD仍有可行的突破口:

加强数据中心AI加速器(如MI300)产品竞争力;深耕游戏主机、掌机等封闭系统市场;在开源软件、跨平台AI生态方面保持开放性和灵活性;未来不排除联合ARM或RISC-V架构厂商,探索非x86架构的异构整合路径。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场合作的确让AMD感受到了实质性竞争压力。

从另一个角度看,英伟达与英特尔的深度联手,确实在全球AI硬件格局中投下了巨石,但这场洗牌,同时也为中国芯片产业链,留出了极具战略意义的结构性窗口。

长期以来,国内芯片产业在 CPU、GPU、NPU 等单芯片方向上不断追赶,但此次英伟达×英特尔的合作已经清晰表明:

AI终端的未来,不再依赖某单一算力,而是靠异构芯片的封装整合与系统协同。这一趋势,为国内已经在多个方向具备积累的芯片企业提供了明确信号。

比如:华为昇腾通过“达芬奇架构”构建了具备异构能力的AI芯片平台;龙芯中科则基于自主指令集 LoongArch 持续推进多核计算平台建设,在信创、工控、教育等领域广泛部署;在AI终端领域,已有部分国产SoC实现了图像处理与推理能力的集成,为后续本地AI推理、视频识别等轻量场景打下了基础。

这些实践表明,中国厂商已从“补短板”阶段,进入到具备“系统级整合”能力的过渡期。此时聚焦异构计算平台、场景定制SoC、软硬件协同优化,远比单纯提升CPU性能更具战略意义。

并且随着海外AI工具链走向封闭,例如微软的 Copilot+、英伟达的 RTX AI 工具,通用生态的门槛不断升高,但也同时暴露出局限性:

它们对国内企业在软硬件适配、本地数据隐私、中文语义支持等方面的兼容性并不理想。反而是针对特定行业的“垂直闭环”方案,更容易实现国产替代与实际落地。

比如:医疗影像终端:强调边缘推理能力与数据安全合规;教育/翻译设备:强调中文语义理解、本地模型压缩能力;工业视觉检测:强调低功耗部署与模型定制化能力;

这些场景无需依赖国外完整生态封装,反而更适合本土芯片与AI框架深度融合、快速打磨。全球AI终端尚处于技术路线多样化、标准未定型的阶段。无论是苹果M系列芯片的统一封装架构,微软Copilot+的异构PC形态,还是现在的英特尔+英伟达组合,本质上都在围绕一个目标:

重新定义“AI终端”这一计算平台。

而中国在这一趋势中,已不再是旁观者。

英伟达和英特尔的合作,确实将带来全球AI PC与边缘计算市场的深层变化。

这场合作是对通用计算格局的一次重塑,也是x86生态的一次自我升级。它对AMD构成了显著挑战,对PC架构带来了结构性变革,也给国内芯片企业带来了清晰的方向指引:未来的AI终端,不是“谁性能最强”,而是“谁融合得最好,谁生态更完整”。面对这一趋势,中国厂商正处于难得的窗口期。

来源:冯大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