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岩镇灵石村是个已被遗落在岁月长河中的名字,就像那些隐匿在万亩山林间的野茶树,偶尔被人提说,也是片面而又模糊的。大家好,我是无言,本周咱们一起寻访有关灵石村茶叶的传说和故事。
四月的春风揭开大地的诗篇,
当晨露在翡翠色芽尖凝成透亮的词句,
彭州茶山便铺开了千年的宣纸。
古茶树抖落经年风霜,
将积蓄三季的禅意化作枝头新绽的碧玉,
且待有缘人循着茶香,
共赴这场贯穿千年的山水清谈。
遗落在时间长河的灵石老茶树
配音/无言
红岩镇灵石村是个已被遗落在岁月长河中的名字,就像那些隐匿在万亩山林间的野茶树,偶尔被人提说,也是片面而又模糊的。大家好,我是无言,本周咱们一起寻访有关灵石村茶叶的传说和故事。
2020年,红岩镇随着乡镇整合融入敖平镇,而灵石村也与幸福村、梨花村三村合一,成为漓沅村,以期纪念早已消失在时间长河里的道家二十四治中的漓沅治。史料记载,白石沟、塘坝子、山家沟、刘家沟这一带就是道教二十四治第五治“漓沅治”所在地,山上曾遍种茶树,盛产茶叶。
曾经的灵石村有山林一万余亩,属川西丘陵地形,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缭绕、土壤肥沃,适合茶树的生长繁育。灵石村茶就生长在群山雾绕、林木葱郁的环境里,各类坡地矿物质丰富,茶叶富含各类微量元素,制出的茶叶成品口感舒适,回味甘甜,略有茶叶本身的微涩之感,具备生津止渴功效。唐宋时期,这里已大量种植茶树,生产茶叶。
如今这里现存遗留的茶树大多栽种于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在当时的历史发展环境下,彭县(现彭州市)大量引导农村种植茶树,大多数不能种植高产农作物的坡地、可以开发的山林都砍伐后种了茶树,一时间茶叶经济作物培育蓬勃发展,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大量外销或售卖给供销社。
据当地村民介绍,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灵石村的鲜茶叶曾远销到绵竹市土门镇的三溪茶厂,制作成了大名鼎鼎的绵竹赵坡茶。赵坡茶是唐宋时期的名茶,是历史上蜀中三大茶珍品之一,自唐代起,绵竹“赵坡茶”就被列为贡茶,而后就有了“盛唐茗贡品,中华赵坡茶”的赞美之词。
八十年代随着土地承包到户之后,茶树也被承包到户,大多农户因茶叶制作技术、销售网络等方面的限制,茶叶的商业价值不能被体现出来,便把茶树大量砍伐种植农作物,茶树数量急速减少。现存的茶树也没有人花大量的时间和劳力进行管理,成为放养的野生茶树。除了春天偶有部分村民采摘鲜茶叶炒茶自用,或者少量卖给附近的茶叶发烧友以外,这些茶叶就静静地在绿林山野间自由生长,也成为被时光遗忘的岁月,依稀还能时不时流露出辉煌抑或低调生存的痕迹……
(向上滑动可查看更多↑↑↑)
茶
·
树
龙脉纵横天地,神韵古来。
千年沧海桑田,有神树幽幽独自修身。
湔水萦绕青山,滋润时光。
一念白云苍狗,看梦境绵绵花开花落。
风来,古树虬枝随风起舞;
风去,盘根错节纹丝不动。
雨来,翠色催情缠绵悱恻;
雨去,嫩绿紫芽蓬勃生机。
独守一份清贫,
于峭壁悬崖绝境间素衣水袖长舞青岚;
独爱一片野趣,
在嶙峋瘦骨风霜里淡墨丹青晕染山林。
一棵树,
支撑执著坚定的信念,
养活来来去去的魂灵;
一片林,
染绿漫山遍野的精神,
塑造起起伏伏的历史。
细数古树的沉默,
依稀听见古人在绿林间呼啸呐喊;
端详幼芽的生机,
仿佛看到先人在岁月里踏歌而舞。
一颗古茶树,让后人景仰;
一群古茶树,让时光停滞。
采
·
茶
剪一段浓雾薄愁,
织就春姑娘华丽的霓裳,
浓淡相宜;
摘一篓残雪晶莹,
酝酿雷公公火热的豪情,
惊天动地。
喊一曲山歌悠扬,
唤醒满山遍野沉睡的精灵,
次第开放的花朵,
奔跑在山岭小溪;
采一枚嫩茶幽香,
烹煮流觞岁月酽醇的深厚,
沉浮弥漫的茶香,
直达于承诺之期。
采来春的委婉,
和着万物复苏的新景,
醅出希冀的春色;
采来夏的火热,
烹煮绿茵茂盛的蓬勃,
孕育青春的浓烈;
采来秋的浓郁,
储藏盛世万象的硕果,
传承自然的神奇;
采来冬的纯洁,
铺开漫天飞舞的想象,
寄托万世的神灵。
采茶,
采乾坤无穷魅力的精髓,
采天地雄浑气势之耀阳;
采茶,
采人心无限善良的本真,
采灵魂飘逸深邃之空灵。
品
·
茶
与一壶宝山古茶对坐,
犹如高山流水。
古茶质朴醇厚尽展,
时光倒流千百年,
浓淡相宜,慰藉千年相思。
把半盏龙门残雪烹煮,
恰似阳关三叠。
新茶柔滑细腻柔顺,
岁月静好一世情,
婉转低徊,
承载万世柔情。
一叶一菩提,
进退自然而然。
空灵无尘,
世界寂静无边,化作一泓秋水。
万事万象生,
舍得幻化成风。
来去无踪,
众生凡尘皆苦,俱入半杯茶盏。
品上水无根,
庄周梦蝶何处寻?
水无形,涤净俗世尘埃,无形却有情。
饮茶红有意,
柳郎红帐晓湿处。
人有苦,觉醒方能放下,有苦更欢喜。
烹茶品味,
品山,品水,
品阴阳相逢之气,
缱绻氤氲欲说还羞。
参禅悟道,
悟心,悟情,
悟万物内外之本,
空灵秉性大道无形。
半世浮华隐万物更生,
本来无欲则刚。
一杯红茶含一生真情,
都是幻象重叠。
茶烟袅袅处,
龙门山正用松风煮雪,
湔江水已沏开满天星斗。
请踏着四月的春光来彭州吧!
让指尖触摸古茶树镌刻的年轮密码,
在采茶女的歌谣里打捞沉入溪涧的唐宋月光。
当您捧起白瓷盏中流转的春色,
会看见陆羽的茶经正在杯底徐徐舒展。
这里每片茶叶都封存着时光琥珀,
每缕茶香都在续写人与自然的千年契约。
且将浮生暂寄,
共饮彭州一壶春!
END
“听鉴彭州”栏目在喜马拉雅上线啦!
快去喜马拉雅搜索“听鉴彭州”,听见彭州的声音!
本期声音导游
无 言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阅评专家组专家;资深媒体人、音乐人、策划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中国播音主持委员会理事、成都市文联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成都市朗诵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历任成都广播电视台经济频率总监、Love Radio频率总监、头号音乐台总监、唯一音乐(Only Radio)频率总监、中美合作Billboard Radio.CN推广总监、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广播播音指导;曾获中国金话筒奖、全国广播百优主持人奖,成都市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成都市最受欢迎广播主持人奖等奖项;多次出任“超级女声”、“我型我秀”、“快乐男声”、“花儿朵朵”等国内大型选秀节目成都赛区评委;其担任编剧、词曲创作并出演的电影《那朵花的名字叫白兰》获亚洲微电影节金海棠奖最佳作品奖;1987年至今创作发表了近百余首原创歌曲。
本期《听鉴彭州》由
彭州市融媒体中心&成都市朗诵艺术家协会
倾情合作推出!
稿件征集:
稿件要求:稿件主题为“彭州人写彭州”。主要内容包括彭州的自然风景、历史人文、经济社会、民风民俗、美好事物等,可以是一个景点、一家好店、一份美食、一个回忆、一条路、一座山……一切有关彭州的美的事物以及在彭州生活的美好感受,都可以写成文字向彭彭砸来!
投稿方式:请在您的稿件后附上个人简介(姓名+年龄+籍贯+联系方式+个人照片)发送到邮箱:2840955915@qq.com。
声音导游征集:
报名条件:只要你喜欢朗读、表述清晰,热爱彭州、热爱生活,愿意传播心中的美好,那就不要犹豫,赶紧来报名吧!
报名方式:请将您的朗读音频(3分钟以内)与个人简历(姓名+职业+联系方式+个人照片),发送到邮箱:2840955915@qq.com。
第242期:峰峦叠翠,碧波浩渺,彭州的立体山水有多绝?
第243期:7件小事,带你感受彭州的烟火年味……
第244期:彭州寻春记:山林沐春雨,公园听春声,小镇品闲情
第245期:打开“声音万花筒”!双声道欣赏“花街子”的野蛮生长~
第246期:定格彭派山水,TA们用镜头书写城市情书!
第247期:太会整活啦!彭州6位“优等生”,书写公园城市与乡村振兴的“双优”答卷~
第248期:高跟鞋暂休!春日山系女孩都在偷偷解锁的彭州宝藏地图来咯~
第249期:知来路,明去处,那些湮灭在历史中的彭州老地名,你记得几个?
第250期:彭州,你怎么这么好看?!
第251期:祥瑞?!彭州这个村落竟藏着“金马碧鸡”……
免责声明:
期数:3366期
文字:《彭州慢板》张大其 刘倩
图片:彭应洪 张鸿 罗中儒 雷田文
音频:无言(吴学森)
编辑:刘倩 编审:祁文静
有一种成都生活,叫彭州!
“品鉴彭州”微信征稿啦!
弘扬天府文化,传播城市精神!
亲爱的小伙伴们,“品鉴彭州”微信面向全网征集优秀稿件啦!
投稿邮箱:2840955915@qq.com
主办:彭州市委宣传部
主编:王玉岩
副主编:杨华 祁文静
首席编辑:刘倩
责任编辑:梁丹 龙洋
编辑:刘代萱 邓茹月
出品:彭州市融媒体中心
彭州市融媒体中心举报电话:028一68611355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来源:品鉴彭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