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戏的形成探究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8 22:53 1

摘要:王德孝是陕西长安县滦镇人,出生于1890年。他出科于清末著名的秦腔戏班德盛班,主工小生,师从秦腔小生泰斗晋公子的弟子党金良、茂盛儿。出科后,以文武兼备,表演考究跟名小生王兴博(1887~1947艺名王登儿)、余福庆(1890~1953,艺名福庆子)齐名,是清末

一般认为由苏哲民开创的苏家戏是由前辈名小生王德孝奠基的,这是很不可靠的。

王德孝是陕西长安县滦镇人,出生于1890年。他出科于清末著名的秦腔戏班德盛班,主工小生,师从秦腔小生泰斗晋公子的弟子党金良、茂盛儿。出科后,以文武兼备,表演考究跟名小生王兴博(1887~1947艺名王登儿)、余福庆(1890~1953,艺名福庆子)齐名,是清末民初秦腔最著名的三大小生。

王德孝跟名旦安鸿印为有载以来,秦腔史上最早的生旦搭档,《杀狗》《状元媒》《辛安驿》《芦花河》《怒沉百宝箱》《反延安》《昭君出塞》《红梅阁》《打金枝》等都是他们的杰作。他们是苏哲民何振中生旦搭档的先驱。

民初的中国社会不仅仅结束了几千年的家天下制度,生发了旧民主主义思想。秦腔不光有以易俗社为代表的以知识分子、社会上层为主的的旧民主主义思想的革新派,也有以西安秦钟社、兰州化俗社为代表的以江湖艺人为主的保守派。

民国元年,以朱怡堂(1883~1955,艺名紫娃)、关雪亭(1890~?,艺名关娃)率领苏长泰、王德孝、安鸿印等人奔兰州创建兰州化俗社,由此把新兴的西安乱弹带到了兰州。

两年后,化俗社派苏长泰回西安接引艺人,苏长泰随入西安榛苓社茶坊,随即跟聂金山、李金鸣等人创建长庆社(三义社、三意社)。

1924年,化俗社又派王德孝安鸿印回西安接引艺人,二人遂在西安三意社搭班演戏。期间,西安“围城”,两个人还曾组织妇女为守城将士赶制军鞋。1927年,二人联络陈景民(1901~1965,艺名黑牡丹)、王兴博、杨鸿声、田德年、周登科、曹福成等人组建维新社,随即往甘肃临洮。刘郁芬相应冯玉祥新生活运动,大禁传统戏,维新社维持了不到一年就只得散班。陈景民、郗德育、田德年皆王德孝安鸿印戏箱在兰州组建三兴社,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兰州新兴社的前身。

1930年左右,王德孝染病难治,安鸿印、王兴博一起陪他回到西安,不久王德孝病故。安鸿印王兴博形成新的生旦搭档,在三意社搭班演戏,1937年,二人进入名旦李正敏主持的西安正艺社,1939年,进入封至模创建的陕西省戏曲学校。

王德孝安鸿印1924回到西安,到1927年离开西安,期间还有“围城”、疫情等社会动荡干扰,他们在西安待了不足三年时间。

苏哲民是三意社第三期学生,这一期学生招收于民国十年(1921),教练主要是陈德裕。王德孝回到西安时,这一期学生已经出科,能登台演戏了。所以说苏哲民师从王德孝是很不可靠得。

但也不能王德孝本人对苏哲民的艺术形成没有影响,因为这一科的主要教练陈德裕就是王德孝的师兄,他虽然主工花脸,但是,应该对王德孝的艺术也非常了解。王德孝是晋公子、润润子之后西安最著名的小生名流,深受各界欢迎,大有无小生不学王德孝的地步。因此,陈德裕以王德孝的艺术教授学生也是自然的事。这一期还有李益中、姚裕国也是非常著名的小生,名旦李桂芳也是王德孝艺术的主要传播者,他不但亲自帮助苏哲民胞弟苏育民完成了艺术塑造,他的亲传弟子卫赞成也被公认为苏家戏的继承者。很显然,苏家戏最直接的奠基者应该是陈德裕先生。所以,应该说是陈德裕先生以王德孝的艺术缔造了苏家戏。

先有陈德裕先生的传授,不久王德孝、王兴博回到西安后也都在三意社演戏,如果说苏哲民主要继承了王德孝的艺术,那李益中就更多继承了王兴博的艺术。他们两个人也是百年三意社最杰出的小生艺术家,是三意社艺术风格的主要代表人物。

当然,对苏哲民醍醐灌顶得还有李逸僧先生,这是三意社乃至苏家戏成熟过程中不可不重视的因素。

来源:秦之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