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1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百城千校行”教育活动跨越3000余公里,走进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为该校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三峡文化盛宴。活动通过专题讲座、流动展览、非遗互动等多种形式,带领同学们沉浸式感受三峡的自然壮美与人文底蕴,架起东西部文化交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老师以诗词为舟,载着学生们驶入三峡的千年长河。
4月11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百城千校行”教育活动跨越3000余公里,走进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为该校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三峡文化盛宴。活动通过专题讲座、流动展览、非遗互动等多种形式,带领同学们沉浸式感受三峡的自然壮美与人文底蕴,架起东西部文化交融的桥梁,让三峡文脉在边疆校园生根发芽。同时,博物馆还为同学们带来了100多册关于重庆历史文化和三峡文化的精品图书,为学校图书馆补充了新鲜“血液”,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阅读资源。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向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学生捐赠图书
《诗行三峡》专题讲座中,博物馆老师将地理与文学深度融合,以三峡诗歌为线索,串联起从远古文明到当代工程的时空长卷,生动诠释“天下诗人皆入川,行到三峡必有诗”的文化密码。学生们在诗词吟诵中跨越地域阻隔,与李白、杜甫“共游”三峡,感悟中华文脉的生生不息。
博物馆老师向师生开展《诗行三峡》专题讲座
活力满满的“川江号子”非遗互动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博物馆教育员以激昂的号子声为媒,带领同学们化身“三峡船工”,在“嘿咗!嘿咗!”的节奏中模仿闯激流、搏险滩的动作。拍手、跺脚、呼号的沉浸体验,不仅让非遗技艺“活”起来,更让团结协作、勇毅前行的精神扎根同学们的心中。活动现场欢声雷动,多民族文化在长江号子的韵律中共振交融。
博物馆老师带领学生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江号子”
讲座结束后,师生们在博物馆教育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壮丽三峡》流动展览。该展览以“自然奇观”“历史长卷”“人文古迹”三大板块为脉络,浓缩了三峡博物馆经典展陈精华。师生们驻足于图文展板前,从巫山猿人下颌骨化石的历史印记到三峡工程的现代奇迹,从巴楚文明的璀璨遗存到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抒怀,多维感知三峡作为“中国名片”的壮丽与厚重。
博物馆教育员为同学们讲解《壮丽三峡》展览
始于2023年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百城千校行”活动旨在用八至十年时间,走进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百座城市、千所学校,传播巴渝文化、三峡文化、长江文化,以文化为纽带,推动东西部教育资源共享,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族地区绽放新时代光彩。(作者:邱晓玲、余金声)
博物馆教育员与学校师生合影
责编:周晓荣
来源:周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