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智驾事故拉响警钟,盲目相信智驾很危险,母亲曾多次劝诫女儿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2 11:28 1

摘要:近年来随着汽车领域的不断发展,“智能驾驶”几乎成了所有新款车型的标配。

编辑:GYF

“盲目相信AI,无疑就是引火上身!”

近年来随着汽车领域的不断发展,“智能驾驶”几乎成了所有新款车型的标配。

他们凭借高超的AI算法,不仅能为车主规划最优路线,同时还会尽可能的避免事故的发生。

然而前不久小米SU7在高速上的一起车祸,却给那些吹捧AI之人狠狠的来上了一巴掌。

三名女大学生的不幸身亡,更是在时刻提醒人们智驾的不可靠性。

那么这起事故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所谓的智驾终归只是摆设?

“智驾期间可以睡觉,不用用手去扶方向盘?”

当华为首次提出高阶智驾的理念后,这无疑是给所有车企的当头一棒。

在他们的宣发语中,智驾不仅可以代替人,其安全性更是能让你一边开车一边睡觉。

甚至余承东为了验证智驾的可靠性,还在发布会上以身试险开着智驾双手脱离方向盘。

但也正是他们的高调宣发,却间接在国内引起一阵“智驾狂潮”。

几乎所有车企都从中嗅到了商机,于是便纷纷下海研制所谓的智能驾驶。

从华为最先推出的高阶智驾,到如今小米su7的震撼问世。

智能驾驶从曾经的高端标配,成为了如今的平民首选。

他的出现起初还遭到社会各界质疑,毕竟人工智能归根结底是依靠算法。

当他们遇到复杂路况,依旧会陷入大脑宕机的窘境。

可尽管如此,网络之中任由大量博主以“测试”为噱头在无奈吹捧智驾的可靠性。

也正是他们不负责的发言,导致大量并不了解智驾的车主打消了对智界的怀疑。

在他们的帮助下,智驾的覆盖率一时间达到新高。

然而随着智驾的兴起,曾经人们并未发现的智驾暗病也渐渐被人们发现。

尽管车企将其夸得神乎其神,但当客户亲身体验,却发现他们的技术并不够成熟。

不论是所谓的高速领航,还是自动泊车功能,一旦遇到一点发杂情况就会出现系统卡顿。

然而随着安徽高速上的一起智驾事故的发生,这才让人们真正的意识到智驾的技术漏洞。

可能就连小米都没想到,自家的小米su7这才发布没多久,就迎来了智驾界的第一起重大事故

难不成如今被各种吹捧的智驾终归只是摆设吗?

近日安徽高速上的一起交通事故,一时间将小米汽车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三个女大学生在高速路上行驶时,不幸撞上护栏导致汽车自燃不幸身亡。

然而根据通报介绍,在事故发生前,该车辆始终在被智能驾驶接管。

从官方向外发布的现场照片中可以看出,这辆车几乎被火烧的满目疮痍。

整车骨架也在冲击和高温下发生了扭曲的形变。

但随着事件的曝光,人们却发现了诸多值得怀疑的疑点。

毕竟这起事故可是事关三个大学生的生命,然而它却没有做到立即见报。

从3月29日发生后,直到4月1日它才出现在互联网之中被世人议论。

而且当时碰撞是侧面碰撞,在这种环境下,三人完全有可能打开车门逃出来。

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三人都死于车辆自燃,一时间大量舆论冲击着小米汽车的评论区。

人们迫切的想要知道,到底是逃生机会被车门锁死,还是因为车祸导致无能力逃生。

最为重要的是死者的母亲曾千叮咛万嘱咐过要盲目相信智能驾驶。

因为在他们刚刚买车时,她的女儿时不时的就会跟她吹嘘智能驾驶的厉害之处。

但她对于该车的了解,全都是来自网络之中的测评博主。

或许也正是在他们天花乱坠的吹捧之下,这才导致这起事故的发生。

而且由智驾引起的车祸绝非个例,早在去年就有位车主曾花1.8万元购买“智驾包”。

然而当他通过匝道时,却因系统误判一头就撞向了马路牙子之上。

好在当时并没有因此发生侧翻之类的事故,这才导致车主逃过一劫。

然而当车主拿着事故报告去找厂家说理时,等来的却是拒绝退款。

他们一口咬定“L2级事故责任归于驾驶员”的法律不放,甚至还认为车主是蛮不讲理。

曾经卖车时的鼓吹智驾,如今出事后却翻脸不认人,这到底合理吗?

“开了智界就能躺平,反正出了事故也是车企全责?”

如今关于智驾的争议在网络之中总会引起议论,似乎人们对于智驾的相关法律并不算了解。

但殊不知,在当今的大环境之下, 车企早已备好了相关的“免死金牌”。

因为根据我国的相关法规中,L3级以下的智驾事故,第一负责人永远是驾驶员。

而就是这样的环境下,某些车企依旧整体鼓吹自家的“主动避障和全道路开放。”

在他们口中,智能驾驶早已被吹得神乎其技,但对于智界等级他们却从来不会向客户说明。

而且他们的相关话术早已偏离了现实的范畴,曾扬言“解放双手,安全出行”。

可如今当事故发生在车主身上后,他们却当做从来没发生过一般。

也正是在如此之多的错误宣发之下,导致无数消费者被营销话术迷惑,最终酿成悲剧。

回看雷军曾在小米发布会上的发言,他曾无数次提及到“智能驾驶始终都是辅助驾驶”。

驾驶员不能将自己的生命安全交到一个人工智能的手上。

但事实却是,人们为了测试智驾的上限,几乎疯狂的做着各种实验。

这种行为不仅是对人工智能的一种盲目信任,更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漠视。

如今越来越多的车企,仍在想方设法的介绍自家汽车如何智能。

但电脑始终是电脑,在特殊环境下,或许他做的判断并不正确。

到时如果人们还是一味的将选择权交到他们的手中。

后续最终得到的也只有更多数不清的悲惨结局,希望人们在驾车途保持警惕。

不论发生什么,都不要将控制权全部交由智驾管理,这才是人们最优的选择。

结语:一场智能驾驶酿成的悲剧,再次提高了人们对AI的认知。

如今市面上的智驾系统天花乱坠,但保持行驶安全的终归还是在于驾驶员本身。

希望为了的人们能够意识到智驾的问题,并减少此类悲剧的发生。

那么大家对于这起事件有什么自己想说的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顶端新闻——2025-04-01——安徽致命智驾3死背后:母亲曾多次劝告女儿,盲目相信智驾很危险

新浪财经——2025-04-09——余承东卸任华为车BU董事长,曾直播说“智驾时可以睡觉”

澎湃新闻——2025-04-04——智驾热后冷思考|汽车进化不能陷于技术参数的军备竞赛

来源:真实人物采访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