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兵的针线盒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2 11:31 1

摘要:过去,每个人家里都有一个装满了各种针头线脑的针线盒。在巧手的战友黄小仙手里,小小的针线盒不但发挥了大作用,还传承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一起来听今晚的“关山月”。

来 源 | 西陆强军号

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欢迎收听西陆夜读“关山月”。

过去,每个人家里都有一个装满了各种针头线脑的针线盒。在巧手的战友黄小仙手里,小小的针线盒不但发挥了大作用,还传承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一起来听今晚的“关山月”。

小小针线盒,传承好作风

作者:邢梦倩 主播:李依

“我的挎包被划了道口子,得买个新的了。”一天训练结束后,我拎着被划破的挎包,沮丧地回到宿舍。

战友黄小仙接过我的挎包,一边观察破口,一边说:“别担心,这个好办,我帮你补。”

这不是黄小仙第一次帮我修补东西了。

不久前的一次战术训练中,由于动作不规范,我的作训服被铁丝网扯了个大口子,我只得捂着破口狼狈地跑回宿舍。第二天早晨起床时,却怎么也找不见我那破口的作训服。这时黄小仙眨着她灵动的大眼睛瞧着我,把手中补好的作训服递给我,说:“快看看,补得怎么样。”我拿过作训服,怎么也找不到破口的地方。黄小仙笑着说:“针脚要藏在迷彩印花里才隐蔽。”我向黄小仙伸出大拇指,对她这拿手绝活十分佩服。

生活中,黄小仙总是比别人多一份细心。在她的内务盒里,总放着一个针线盒。

“现在买被装这么方便,为什么还要缝缝补补继续用?”起初,我对黄小仙的“抠门”非常不解。

直到一次班内的交流会,黄小仙讲起了她外婆的故事。

从黄小仙有记忆开始,外婆的抽屉里就总有个褪了色的小木匣子,那便是外婆的针线盒。盒子里装着各式各样的纽扣、针线、顶针、剪子等小物件。外婆总是感慨,现在日子好了,穿的都是新衣服,在以前啊,孩子的衣服是她用大人穿过的衣服“改裁”的。

外婆手巧,将旧衣服拆开,再翻面重新缝起来,因为旧衣服的里面颜色要比外面新一些,所以就显得不那么破旧了。那时候穿的布鞋也都是手工做的,她们称为“千层底”。“千层底”工序繁杂,每一针都要按针走线、松紧有度,每一针都融入了母亲对儿女的爱和期望。

我这才明白,黄小仙那小小的针线包里,包着的是她家里几代人良好家风的传承。从那以后,我也在战术小包里放进了一个针线包。

后来,我被单位选派担负新兵训练任务。高强度训练中,新兵小陶的护膝裂开了一个拇指长的豁口。第二天就是战术考试,再买一个已经来不及了。看着小陶失落的眼神,我想起了黄小仙拿着针线包在夜晚的灯光下缝缝补补的场景。

我随即翻出战备小包中的针线包,将磨损严重的护膝摊在膝盖上,开始穿针引线。护膝内衬磨薄了,魔术贴早没了黏性,我用蹩脚的针线活缝上帆布补丁、魔术贴,虽然针脚粗糙了些,但好在它又能继续在战术训练中保护新战友的膝盖了。

第二天,小陶在考核中发挥稳定,顺利及格。我忽然明白了班长说的话:小小针线包,缝出的是传统,补出的是作风。一个孔、一根针、一条线,连接起的不仅仅是布料,更是传承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美德。

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告别了需要缝缝补补的日子,但是针线盒里藏着的勤俭节约和艰苦朴素,却能陪伴我们走得更远。

主 编 |陈一凡

编 审 | 张少波

编 辑 |王石萌

来源:永不消逝的电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