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C+小分子”疗效大爆炸,百奥赛图赢麻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8 19:46 1

摘要:近日,IDEAYA Biosciences 举办十周年研发日(R&D Day),披露了多项研发进展、战略规划和技术平台。作为一家在精准肿瘤治疗领域快速成长的美国生物技术公司,IDEAYA此次除了自有管线最新成果,还重点介绍了两个引进的项目:从中国公司恒瑞医药引

每年,全球精准肿瘤治疗领域的目光都会聚焦在行业的研发日。

近日,IDEAYA Biosciences 举办十周年研发日(R&D Day),披露了多项研发进展、战略规划和技术平台。作为一家在精准肿瘤治疗领域快速成长的美国生物技术公司,IDEAYA此次除了自有管线最新成果,还重点介绍了两个引进的项目:从中国公司恒瑞医药引进的DLL3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项目 IDE849,和从百奥赛图引进的B7H3/PTK7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bsADC)项目 IDE034。

在当今市场都聚焦IO抗体+ADC的热潮背景下,IDEAYA创新性聚焦和探索小分子+ADC联用策略,旨在探索PARG抑制剂联合新一代ADC所蕴含的“王炸”潜力。

01 从小分子到大分子的叠加

为什么以小分子见长的 IDEAYA,要跑去玩“大分子”?

PARG抑制剂是IDEAYA开发的首个临床候选药物,属于DNA 损伤修复(DDR)通路中的新型合成致死靶点。合成致死策略是通过靶向肿瘤细胞中已存在的 DNA 修复缺陷,让肿瘤自我“爆炸”。这是精准肿瘤治疗的重要方向,也是IDEAYA的战略核心。而合成致死抑制剂的差异化潜力在于联用。近年来,研究者发现,DDR 通路缺陷的肿瘤细胞对某些 ADC 药物更为敏感,提示 DDR 抑制剂与 ADC 联用可能具有协同抗肿瘤效果。这也是为什么IDEAYA花费重金引进了两款TOP1i ADC药物。

在全球药物研发进入多元化、组合化阶段的当下,ADC 与小分子药物的“强强联合”逐渐成为新的趋势。而IDEAYA与恒瑞医药、百奥赛图的合作,正是这一趋势的缩影。

2024年11月11日,IDEAYA花费近30亿元引进百奥赛图一款B7H3/PTK7全人源双抗ADC,这一分子是通过其专有的共轻链RenLite技术筛选得到,可以同时通过识别两个肿瘤高度相关的靶点,从而提高药物在肿瘤的选择性和杀伤效率。对于IDEAYA这样以精准肿瘤小分子产品为主的公司,看重的是双抗ADC不仅有望实现单药治疗的突破,更有可能与自有小分子管线实现完美互补,实现“1+1>2”的效果。

IDEYA在研发日中特别提到了新一代双抗ADC和其小分子药物联用的潜在价值:

1.机制互补:ADC通过精准递送毒素杀伤肿瘤细胞,而小分子药物往往作用于信号通路或合成致死机制。二者结合可形成纵深打击,能够带来更高的肿瘤响应率和更持久的应答。

2.耐药对策:小分子药物在长期应用中往往不可避免地产生耐药,ADC的引入可弥补疗效缺口,延长治疗获益周期。

3.临床设计灵活性:双抗ADC覆盖更广的患者群体,为后续联合方案的适应症扩展提供基础,也为差异化的临床设计创造更大灵活性。

ADC与小分子联用策略已在临床得到初步验证。 在一项针对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研究中,T-DM1(HER2 ADC)联合阿培利司(PI3K抑制剂)实现了43%的总体客观缓解率(OR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8.1个月。相比之下,临床II期研究中,T-DM1单药的ORR为25.9%,PFS仅为4.6个月,非头对头横向来比联合方案展现出更显著的疗效提升,体现出“1+1>2”的协同潜力。

02 差异化布局下的潜在黑马

近年来,B7-H3和PTK7作为热门肿瘤靶点,已被多家药企纳入研发视野。B7-H3 是一种I型跨膜蛋白,在多种实体瘤中过度表达,与肿瘤免疫逃逸密切相关,是广谱抗肿瘤的热门靶点;PTK7 则作为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的非催化成员,在多种癌症中与肿瘤进展和耐药性相关。

目前,市场上已有多个B7-H3或PTK7单靶点ADC进入临床阶段,但将二者结合为双特异性抗体并负载细胞毒药物的设计仍属前沿探索,尚为蓝海市场。

B7H3/PTK7据报道在多种实体瘤类型中共同表达,包括肺癌、结直肠癌和头颈癌,分别约为30%、46%和27%。

B7H3和PTK7在多种肿瘤共表达(来源:GEPIA网站)

DS-7300a作为全球首个临床III期的B7H3 ADC药物,在早期临床研究中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但其安全性边界成为研发过程中的主要挑战。在I/II期试验中,≥3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超过三成,其中最突出的是血液学毒性(如贫血和白细胞减少),部分患者因严重不良事件不得不中断治疗。此外,高剂量情况下还出现了间质性肺病(ILD)等相关死亡的严重病例,提示在单一B7-H3靶点策略下,剂量提升或许受限于毒性,而非疗效。

基与单抗ADC的局限,百奥赛图开发的first-in-class B7-H3/PTK7 bsADC尝试通过双靶点协同,提升药物的精准性与安全性,同时识别两个肿瘤相关靶点,降低对正常组织的脱靶风险,提高肿瘤选择性;通过双重定位,增加ADC在肿瘤细胞表面的结合密度,提高内吞效率;覆盖单一靶点可能不足以应对的肿瘤异质性问题;靶向肿瘤起始细胞,降低肿瘤复发和耐药风险。

IDEAYA 在研发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IDE034 在B7-H3low/PTK7high表达的肿瘤模型中展现出显著的抑瘤效果;同时,与 PARG 抑制剂 IDE161 联合使用时,进一步释放出卓越的肿瘤特异性协同治疗潜力。基于临床前数据,公司预计该双靶点 ADC 在肺癌、结直肠癌、头颈鳞癌及卵巢癌患者中将覆盖较大受益人群,并计划于 2025 年第四季度完成 IDE034 的 IND 申报。

IDEAYA研发日报告内容(来源:IDEAYA官网)

03 合作背后的“底层逻辑”

双抗ADC随着百利天恒84亿美元的交易而引爆全球,迅速点燃了业界对双抗ADC的热情。

这股热潮背后,是技术和规模的支撑。IDEAYA选择与百奥赛图合作,并非偶然。

百奥赛图是双抗ADC领域的头部玩家,有20多款产品在研。背后的支撑力量是他们独有的共轻链RenLite平台和规模化的“千鼠万抗”计划。

双抗ADC关键的关键环节中,高质量的双特异性抗体尤为重要。RenLite平台是百奥赛图自主开发的全人抗体小鼠“全家桶”之一,具有完整的人抗体重链可变区基因和固定的人抗体轻链可变区基因,可产生具有共同轻链的全人抗体,在双抗组装时能够有效避免轻重链错配,显著降低CMC工艺开发难度,可提高双特异抗体开发的成功率。

除RenLite技术平台外,百奥赛图RenMice系列还包括RenMab、RenNano、RenTCR、RenTCR mimic共五大全人抗体/TCR小鼠,能够在不同药物形式(全人源单抗、共轻链抗体、纳米抗体、类TCR抗体等)中实现规模化、系统化输出。

规模化不得不提的是“千鼠万抗”。简而言之,依托 RenMice 技术平台,百奥赛图通过高通量抗体发现与独特的体内筛选小鼠模型,搭建起一个现成的“抗体货架”。一旦有新的双靶点组合构想,就可以从庞大的抗体库中快速匹配并完成验证。据公开信息显示,公司已积累超过上百万全人源抗体,覆盖上千潜在药物靶点,包括200余个肿瘤相关抗原TAA。

在双抗 ADC 时代,这种“靶点即插即用”的模式优势尤为凸显,不仅缩短了早期研发周期,也显著提升了从概念到临床候选分子的转化效率,为全球合作伙伴提供了可快速落地的创新解决方案。百奥赛图双抗ADC配置的是新型Linker & Payload平台BLD1102,是一款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也与DDR抑制剂有协同潜力。

除了IDEAYA,百奥赛图已经覆盖多数ADC领域企业合作,包括SOTIO、ABL Bio、Radiance、ADC Therapeutics等,“千鼠万抗”也和多家跨国药企建立合作,包括吉利德、默克、强生等。平台优势获得行业普遍认可,这也是百奥赛图能够持续输出分子、并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合作市场中站稳脚跟的原因。

结语:IDEAYA研发日的披露,再次为行业释放了一个信号:新一代ADC和小分子联用正在成为全球药企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中国创新企业在这一领域已不再仅仅是“跟随者”,而是通过平台优势与差异化分子设计,在国际合作中扮演越来越关键的角色。

对百奥赛图而言,B7-H3/PTK7双抗ADC不仅是一个分子项目,更是打通了国际合作的完整路径。随着ADC与小分子药物联合治疗研究的深入,未来不排除这一模式在更多靶点、更多组合疗法中被复制。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这类合作还可能推动中国Biotech在全球药物研发链条中进一步上移:不只是提供分子,更是深度参与疗法组合设计与联合策略验证。这将有助于形成新的国际竞争力。

IDEAYA与百奥赛图在双抗ADC上的合作,是一次典型的跨领域、跨国界的资源融合。在精准肿瘤治疗不断演进的背景下,这类合作不仅推动了具体分子的研发,也为行业探索“ADC+小分子”组合疗法提供了范例。

随着更多数据的披露,我们或许将在未来几年看到B7-H3/PTK7双抗ADC真正走向临床,为肿瘤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对百奥赛图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分子管线的突破,更是对其平台价值的最好注解。

来源:冠军羚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