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8日,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法治日主会场活动在昆明举行。本次活动以“数智互联、共治共享”为主题,由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指导,云南省公安厅主办、昆明市公安局承办,通过主题论坛与线下宣传联动,聚焦网络安全新形势,同步发布昆明网警“净网”“护网”行动成果
9月18日,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法治日主会场活动在昆明举行。本次活动以“数智互联、共治共享”为主题,由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指导,云南省公安厅主办、昆明市公安局承办,通过主题论坛与线下宣传联动,聚焦网络安全新形势,同步发布昆明网警“净网”“护网”行动成果及“网号工程”推进进展,为市民数字生活筑起全方位防护墙。
专家共话网络安全新挑战
主会场论坛围绕网络新技术安全管理、网络违法犯罪打击、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等核心议题展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学者及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专家齐聚,深入剖析人工智能治理、网络诈骗新型手段等热点问题。
同日,昆明公安在金马碧鸡坊金碧广场同步开展线下宣传。活动设置宣传体验区与装备展示区,民警通过发放网络安全手册、反诈宣传单页,组织知识问答、签章互动等形式,向市民普及防范网络诈骗、保护个人隐私的实用技巧。“之前总收到陌生助贷电话,今天听了民警讲解,才知道要警惕个人信息泄露。”市民张先生拿着宣传资料说,现场还学会了通过官方渠道查询“网号”注册情况,增强了数字安全意识。
净网护网双发力
严打违法筑牢安全防线
活动现场,昆明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以下简称“昆明网警”)公布2025年以来网络安全治理成果。在“净网”行动中,依托“打击、治理、宣传”三位一体机制,已侦办涉网案件2410余起,打掉犯罪团伙127个。其中,“2·20”助贷骚扰电话专案、“6·06开盒挂人”专案、“7·21”故意传播虚假信息案因全链条打击成效显著,入选全省十大精品案例。
今年以来,针对网络谣言乱象,昆明网警积极开展行动,有效遏制谣言传播。同时,联合市市场监管局、金融监管、网信办等部门,对20余家涉助贷骚扰电话公司开展联合检查,4家公司被市场监管局行政处罚,4家涉事银行被省金融监督管理局处罚,形成“行业共治”格局。
“网络赌博、诈骗、色情直播等案件多发,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风险需高度警惕。”昆明市公安局网安支队三大队二级警长胡航子健提醒,市民在使用网络时要保护好隐私,不轻信陌生话术,遇可疑情况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
在“护网”行动中,昆明网警创新“线上巡查、线下核查”机制,督促各行业联网单位落实联网备案、安全评估等法定义务,对“僵尸网站”等不合规资产开展“清零行动”。依托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卫平台,经人工智能筛选后向企业发出风险提示并指导整改。“我们构建了24小时监测预警体系,实时捕捉黑客攻击、暗链等威胁,实现‘态势感知—通报预警—应急处置’一体化响应。”昆明市公安局网安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韩孟廷介绍。
网号工程促便捷
守护隐私赋能数字生活
自2025年7月15日《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施行以来,昆明网警将“网号”“网证”推广作为重点工作,通过“采集最小化、安全最大化、平台不可见、泄露不泄敏”机制,实现公民身份信息“可用不可见”,平衡身份核验需求与隐私保护。
“之前注册APP要反复填写身份证号,现在用‘网号’一键认证,又快又安全。”在金碧广场宣传点,市民李女士现场体验了“网号”注册流程。昆明网警联合公安新媒体矩阵,针对群众常用的本地平台、APP及小程序推广“网号”“网证”,简化认证流程,推动其融入日常网络生活。
下一步,昆明公安将围绕“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理念,持续深化“新机制、新装备、新模式”建设,聚焦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与重要数据安全,延伸态势感知触角,推动网络安全治理从“被动防御”向“主动防控”转变,为昆明建设数字经济强市保驾护航。
全媒体记者:李锐
编辑:贺靖
审核:段寅彬
二审:钟玲
终审:彭德光
来源:都市时报